《明鏡》周刊6月4日刊登題為「中國人對六四屠殺知道多少?」的長篇報道,通過走訪三位89年那場學生運動的親歷者,拾取當年的記憶,反思當今中國社會在高壓之下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集體失憶。
「這場屠殺或許是當今中國最大的政治禁忌。黨最希望的是,最好都忘記那些你們反正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東西。沒有人應當回憶起,是政府領導層調遣解放軍去對付人民。更不用說想起當時中國民眾為什麼要起來反抗政府的那些念頭。
然而,一個對一個國家來說命運攸關的日子,怎麼能就這樣被忘掉呢?還是說人們僅僅出於恐懼都噤口不言?」
《明鏡》記者採訪了兩位參加了89年民運的知名流亡人士——在台灣的吾爾開希和在美國的周鋒鎖,以及一位化名「王子睿」的生活在中國的藝術家,讓他們講述當年的經歷和現在中國人對這一事件的認知。
文章寫到北京領導層如何試圖控制人們對六四的記憶:
「一開始,黨對這場抗議活動的確發過聲,試圖主動將中共敘述這一事件的版本傳達給人們。根據這一版本,英勇的人民解放軍平息了受到外國勢力蠱惑的動亂。就在流血事件發生一個月後,北京軍事博物館舉辦了有關『鎮壓北京反革命暴亂』的展覽,展出了近400張照片。
社會學家徐彬搜索了1989年到2018年間所有的《人民日報》,發現從1989年6月4日到這一年年底的半年時間裏,天安門運動被提及2245次,不管是被稱為『動亂』、『暴亂』還是『風波』。但三年之後,沉默開始了。」
六四話題在中共大陸成為禁忌,在香港人們還可以公開談論、紀念和研究這場運動。但隨著香港《國安法》的實施,這一自由空間也消失了。文章認為,抹去人們對六四的記憶,實際上是在通過控制言論思想來鞏固政權:
「這就是習近平所倡導的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鬥爭的一部分。按照習的想法,唯有黨的官方歷史敘述才是被允許存在的。習曾表示,蘇聯之所以覆滅,是因為蘇共領導層允許對黨和黨的歷史提出批評,比如批評斯大林。言下之意,如果黨在過去不是從未犯錯,那又如何能保證未來也始終正確呢?對歷史的詮釋對習近平來說是一個涉及到根本的權力問題。」
一個也不能少?
《柏林報》報道指出,中國拒絕參加即將在瑞士舉行的國際烏克蘭和平會議,是因為俄羅斯沒有受到邀請。北京表示,支持得到雙方認可、有關各方平等參與的和平會議。文章接着寫道:
「看來這就是(北京)拒絕的原因。路透社援引中國消息人士稱,中方的條件是,會議要得到俄羅斯和烏克蘭雙方的認可,各方平等參與,並且公平討論所有的建議。……
中國與俄羅斯保持着密切關係,並曾表示願意協助斡旋。在一段時間裏曾有猜測,中國有可能以俄羅斯代言人的身份參加在比爾根斯托克(Bürgenstock)的會議,試探通過妥協達成和平的可能性。但這一設想已經不存在了。大多數觀察家預計,交戰雙方在今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前不會進行嚴肅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