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范衛平:我知道的「王、張、江、姚」

作者:

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四人是文革時期的風雲人物,但和年輕人聊天,講到"四人邦"時,他們大多數都不知道,一臉的茫然。

王洪文當過農民,參過軍,轉業後又到工廠當過保全工,保衛科幹事。文革初期在上海造反,當上了"工總司"的司令。

1973年的中共十大,毛主席向大家介紹,說王洪文當過工、農、兵,又堅定地造反,提名他當中共中央副主席,獲得通過。

文革開始的1966年,我15歲,但已十分關註上海的文革經過。

當時我在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讀書,我們學校是上海市紅衛兵的發起者,母親借調到上海市委接待站工作,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兵和造反派。父親是市委、市人委指定的負責處理造反派,紅衛兵問題的負責人,協助李干成、石英兩位副市長。

1967年8月4日。上海由王洪文擔任總指揮,調動10萬人砸了上柴"聯司",我們學校的兩派人馬也被市革會派來的4部解放牌卡車裝去參加了這一行動,據說市革會正在號召兩派聯合,要求我校兩派在共同的對敵鬥爭中"聯合起來"。這是王洪文唯一的和我有關聯的事件。

大約在74年底左右,父親在被關押、審查7年以後,下放到徐家匯的上無四廠勞動,那時候毛主席關注法家、儒家,古典。父親因文革前十年負責起草市政府工作報告,算有點文化,也參加了注釋"戰國策"等古典。

一天,上無四廠的車間支部書記叫父親給工人們講解古文,講完之後。支部書記帶頭熱烈鼓掌,支部書記是位女同志。面相和善,待人也親切熱情。幾次講課之後,一天有人告訴父親,當心一點,這位支部書記是"通天"的,於是父親在一次下班之後,跟着在這位女書記的後面,看到她走進了"愛棠"大院,明白了她就是王洪文的夫人崔根娣。

張春橋的家在50年代曾和我們住一個大院,他家住34號,我們家在38號,他們夫妻及4個子女都認識。

1954年,張春橋調人民日報任副總編,行李都已打好。正好柯慶施調來上海主政,身邊缺少得力的筆桿子,就讓張春橋留下來,不久讓他擔任市委文藝工作部長,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處書記。

58年。他寫"論批判資產階級法權",要父親寫文章呼應,被父親拒絕,因觀點不同。62年,張春橋愛人李文靜擬提拔為新華社上海分社副社長,在市委常委會上討論,主持會議的陳丕顯問列席會議的父親什麼意見,父親看了面前關於文靜被捕叛變的材料,說一般歷史上有叛變行為的人是不宜提拔的,於是文靜提拔的事沒有通過。

文靜曾經要父親請她吃飯,說你的工作油水足,應該請我吃飯,父親本不想請,宋季文副市長勸父親,這個女人不能得罪,否則她回去和張春橋講,張春橋又是柯慶施的紅人,你吃不了兜着走。於是父親在市人委的小歺廳請她吃了一頓便飯。

文革開始後,張春橋當上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成了上海的一把手,李文靜被派到市人委辦公廳來,指揮造反派奪了父親的權,從"一月風暴"開始,父親被打倒、隔離審查達8一9年。

江青父親是不熟悉的。但知道這個人,礙於毛主席的原因,誰也不能得罪她,曹荻秋市長知道她來了,就和父親說,"女客人"又來了,她主要是來找柯慶施和張春橋的,其他領導看到她都敬而遠之。父親曾經在上海大廈乘電梯時碰到她幾次,但都沒有說話。

姚文元文革前職務很低,是因為寫了"評海瑞罷官"才出名的。

五、六十年代,曹荻秋市長號召市裏的幹部都要每周去農村、工廠蹲點和勞動。當時幾個副市長都是周四到郊區農村勞動。父親也曾陪過榮毅仁、金仲華、趙祖康幾位民主黨派副市長參加勞動。

曾經有一個階段,父親每周到五里橋街道蹲點,街道黨委書記是姚文元的愛人金瑛。金瑛看到父親十分恭敬,一口一個范主任。

幾年以後,文革開始了,姚文元成了中央文革的組員,上海的二把手,金瑛再見到父親時就完全變了臉。

最初上海擬到中央文革工作的是張春橋和楊永直(市委宣傳部長),後來張春橋不同意楊永直去,堅持要姚文元,使姚文元成了中央領導人,最終又跌進了地獄。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2/206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