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i看見:全景還原驚魂25分鐘

6月8日,4名被哈馬斯綁架的人質,回到了以色列。去年10月7日被綁架,歷經246天,三男一女,終於逃出魔窟。

兩隊突擊隊員,和數百名情報人員,參與了這次營救。

這次營救,僅用了25分鐘,精準度堪比腦外科手術。

01

營救行動是在6月8日進行的,但早在5月,以色列就鎖定了關押4名人質的地點。4人被關押在兩棟低層公寓樓內,中以混血的女人質單獨關在一棟樓里,另外3人關在另一棟樓里。兩棟樓很近,僅相隔不到200米,具體數字是180米。

因為人質被關押在民宅區,既有武裝分子還有大量平民,營救必須做到萬無一失。以色列特地搭建了兩棟建築物的全尺寸模型,進行突襲模擬訓練,精確到行動的每一步。考慮到不驚動綁匪,必須同時突襲。

在進行了長時間的精心策劃,行動由以色列國安局和國防軍負責,計劃形成後報給內塔尼亞胡。為了確保人質安全,行動被多次推遲,甚至還一度被取消,就是擔心人質不能安全救回。直到在行動開始前幾分鐘,以色列高層才最後批准了這次營救行動。6月8日上午11點半,營救行動正式開始。具體營救由以色列特種部隊執行,陸軍、空軍,以及情報機構進行協助配合。

他們特意選在白天進行營救,就是要一改夜晚營救的常態,反其道行之,打恐怖分子一個措手不及。

特種部隊先化妝成平民,乘坐裝有家具的卡車,到達關押人質的公寓入口,沒有引起注意,達到了突襲效果。營救女人質的過程相對順利,營救人員破門而入,很快救出了女人質。同時,另一棟樓的營救行動也在進行,但是被看守的哈馬斯武裝人員發現,雙方發生了槍戰。槍聲響起,哈馬斯意識到以色列軍隊進了他們的據點,

於是,他們啟動了火箭彈和榴彈炮,轟炸營救的特種隊員。營救的小隊長被炮彈擊中,後因傷勢過重死亡。人質穿上防彈背心,全部上了在附近等候的車輛,然後突擊隊員向指揮中心報告:我們拿到了鑽石。鑽石是人質的代號,這是行動前確定的。但是,哈馬斯的火力太猛,裝有人質的車輛被擊中癱瘓,緊急時刻,一輛以色列裝甲車趕了過來。但是,又被哈馬斯的炮火擊中,發生燃燒被毀。協助的部隊緊急到達,將人質送到等待的直升機上,4名人質,分坐兩架直升機,飛往以色列。

在此期間,為了掩護營救人員安全轉移,以色列空軍襲擊了十多個哈馬斯的武裝目標,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哈馬斯的注意力。整個營救行動,除了特種部隊的常規武器,以色列還動用了直升機,空中轟炸機,無人機。當天下午1點半,以色列宣佈,4名人質已經安全返回家中。整個營救過程,僅僅25分鐘。

02

這次營救,是以色列加沙戰爭中迄今為止最複雜、最大膽的一次人質解救行動。整個行動中,美國的情報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從發現人質被關押地點到營救結束,美國情報參與了整個過程。毫無疑問,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營救,可載入教科書。

但哈馬斯方面稱,以色列的這次營救行動,共造成至少210個平民死亡,超400人受傷。以色列也承認,行動中有巴勒斯坦平民遇難,但是,他們將責任推給了哈馬斯:

因為哈馬斯將人質關押在平民區,並且恐怖分子與平民居住在一起。

4名人質是在去年10月7日被綁架的,其中一名女人質就是中以混血諾亞。諾亞的媽媽是中國人,年輕時到以色列留學,並與當地人結婚,生下了諾亞。目前,諾亞的媽媽因患腦癌晚期,正在醫院裏接受治療,生命的最後時刻,她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女兒。最新的信息顯示,女人質諾亞是被關押在半島電視台記者的家中。這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誰也想不到,一個媒體記者家中竟然關着人質。房門被打開時,女人質正在洗碗,這是她被關押時每天的工作之一。化妝成平民的以色列營救人員對女人質說,我們來救你了。當時女人質並不相信,因為整個綁架期間,她的房門都能隨時被打開的,各種恐怖分子隨意進入。營救人員接着對女人質說,我把你槓起來跑,可以嗎?那一刻,女人質說,她意識到是真的來救她了。

在4名被救的人質中,其中一人擁有俄羅斯和以色列雙重國籍,她的父母目前還居住在俄羅斯。此人被綁架後,俄外交機構曾多次發聲,希望把此人給放出來,但哈馬斯並未搭理。今年初,哈馬斯代表團訪問俄羅斯,雙方握手言歡,場面一度非常和諧。按理說,雙方都見面了,而且氣氛如此美好,該給點面子吧。

但是,飯吃了,酒喝了,話聊了,被綁架的俄羅斯人質,哈馬斯就是不放。

03

這次營救行動,很容易讓人想到48年前,以色列的那場震撼世界的營救。正是那次營救,讓以色列贏得了「不惜一切,誓救人質」的美譽。那是1976年,巴勒斯坦和德國極端分子聯手劫持了一架飛機,機上有250人,全部成了人質。綁匪將這250人拘禁在烏干達的恩德培國際機場,並給出了4天的期限。隨後,有部分人質被釋放,但是,仍有103人被扣押。重點來了,這103人,有的是以色列人,有的是猶太裔。於是,以色列決定出手,營救人質。

但很顯然,困難是極大的:

一是距離很遠,4000公里,要穿越非洲腹地,而且很多都是反對以色列的,很可能遭到地面炮火襲擊;

二是4000公里,飛機往返必須加油,但恐怖分子佔據着候機樓。

但以色列在精心準備後,還是集聚了4架軍用運輸機,8架戰鬥機,2架遠程運輸機,長途奔襲4000多公里,對恩德培機場發起了突擊。僅僅不到1個小時,營救出了全部人質,並擊斃了綁匪和守軍共45人,整個過程像事先演練的那樣順暢。

10分鐘攻佔候機大樓,20分鐘解救人質,10分鐘檢查,12分鐘返回飛機。從第1架飛機落地到最後返航起飛,只用了短短的53分鐘。

當然,以色列也有損失,3名人質和一名以色列高級軍官,在行動中遇難。那名遇難的高級軍官,正是現在批准這次營救行動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親哥哥。那次行動中,遇難的是指揮官;48年後的這次行動,遇難的還是指揮官。在以色列軍隊中,所有行動,指揮官衝鋒在前是慣例。如今,加沙境內仍有100多名人質。而且,這次營救的成功,並不能照此類推,來營救其他人質。而且外界對以色列的營救也有批評,認為用270多個平民的性命來換取4名人質,是否人道。但以色列方面說,哈馬斯將人質關押在巴勒斯坦平民家中,並向這些家庭支付費用,讓他們在家中扣押人質。

這,更不人道。

04

以色列和哈馬斯,不管你站哪邊,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就是:

以色列,是民眾的堅強後盾,是老百姓的銅牆鐵壁;哈馬斯呢,則躲在平民中間,用婦女兒童當成自己的銅牆鐵壁。

搞恐怖搞暗殺搞綁架,一殺就是幾十上百,一綁架就是成堆,轉過頭,他們又鑽進地洞,混進平民。你要抓他,要打他,造成了平民傷亡,哈馬斯又馬上跳出來,大聲譴責你濫殺無辜。按照他們的邏輯,你的國民被殺了,被綁了,只能口頭譴責,不能動用武器,只能動口不能動手,否則你就是沒理。他們只要求你精準打擊哈馬斯但不能傷及一個平民,卻看不到被大量婦女兒童被哈馬斯當成肉盾。在有些地方,以色列的這次營救,一般人能看到的,是以色列在行動中打死了多少平民,都是這類信息。但營救行動所展現出來的,哈馬斯用平民家庭來關押人質,用平民來管理人質,用他們來當盾牌,你幾乎是看不到的。

信息的偏差,必然會導致立場的偏差。

有人說,哈馬斯之所以搞暗殺,是因為以色列先佔了他們的土地。

這個事,給各說各的理,早已經是一本糊塗賬,非要分出個對錯,幾乎是不可能了。

這個世界,就像領導說的,正處於百年未有之變局之中,對抗,甚至決戰,都可能在所難免。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衝突,註定無解。但靠搞暗殺,搞恐怖,對無辜老百姓下手,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中東動盪這些年,巴勒斯坦至今還在風雨飄搖,民眾生活困難。

再看以色列,無論是科技還是軍事,不僅在中東,即便放在世界,都不可小覷。

只有經濟發展了,民眾才能真正受益,打打殺殺那一套,在這個時代已經行不通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i看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4/206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