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9個亡國之君,離奇暴斃

金陵(今南京)城外,北宋大軍已經圍城十月,但南唐國君李煜仍然夢想着,趙匡胤能放過他一馬。

這是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初冬,面對兵臨城下、三面圍城的北宋大軍,李煜最後一次派出了使臣徐鉉前往開封城中,希望能夠說服趙匡胤撤兵、放過南唐。

儘管已近亡國,但善辯的徐鉉仍然在趙匡胤面前慷慨陳詞:

「李煜無罪,陛下師出無名。李煜如地,陛下如天;李煜如子,陛下如父。天乃能蓋地,父乃能庇子。」

五代十國已近末聲,趙匡胤只是笑笑:

「既是父子,如何兩處吃飯?」

徐鉉仍然懇求道,南唐一直侍奉北宋,希望趙匡胤能放過南唐國一馬,說得趙匡胤毛了,蹦出了那句千古名言: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無力回天,徐鉉只能扼腕嘆息。

半個月後,北宋名將曹彬督軍攻城,金陵城破,李煜被俘,歷經三世而亡、國祚38年的南唐,至此泯滅於金戈鐵馬之中。

後來,在《破陣子》中,李煜如此描繪山河破碎時的困窘狼狽: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南唐後主李煜(937-978年)。

01

對於五代十國盛行的曲子詞,趙匡胤是很有好感的。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僅僅用了66天,宋軍就兵臨成都,俘虜了後蜀國君孟昶,儘管後蜀全境要到966年才被平定,但大局已定,趙匡胤心中歡喜,早已聽聞後蜀曲子詞發達、曲調淫靡的他,於是找來後蜀的降臣、詞人歐陽炯,希望能洞窺曲子詞的艷麗。

歐陽炯是個著名的「降臣」,想當初他先是出仕前蜀,前蜀被後唐滅亡後出仕後唐,後來又投降後蜀,如今後蜀滅國,他又理所當然地出仕北宋,憑藉着到處搖尾乞憐的本事,他甚至官至宰相,與毛文錫並稱「五鬼」,被後蜀國君孟昶所信任。

這位後蜀宰相會吹簫,還填得一手好詞:

路入南中,桄榔葉暗蓼花紅。

兩岸人家微雨後,收紅豆

樹底纖纖抬素手。

僅以一個春字,歐陽炯就能寫出萬般變化:

春來街砌,春雨如絲細。春地滿飄紅杏蒂,春燕舞隨風勢。

春幡細縷春繒,春閨一點春燈。自是春心撩亂,非干春夢無憑。

對於這位會吹簫的詞人宰相,趙匡胤自然充滿好奇,於是召來歐陽炯在開封皇城中奏曲表演,御史中丞劉溫叟聽說後,扣門勸諫趙匡胤說,後蜀君臣沉溺聲樂乃至亡國,切不可重蹈覆轍,趙匡胤只得辯解說:

「朕早就聽說孟昶君臣如此,故而為我所擒,朕之所以召喚歐陽炯,不過是想檢驗傳言罷了。」

作為開國之君,雄心壯志的趙匡胤很能克制私慾、杜絕靡靡之音,此後,他再也不找歐陽炯等後蜀臣工吹簫、頌詞、奏樂了。

所以,當詞名遠揚的南唐國君李煜被俘抵達開封時,趙匡胤更加深信御史中丞劉溫叟等人的諫言,發達的曲子詞,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五代十國時期南方各國的亡國之音,加上南唐出兵抵抗,這更加使得趙匡胤心中厭惡,於是,他將李煜故意封為「違命侯」進行侮辱。

李煜心中愁苦,作為南唐國主李璟的第六子,他原本與帝位無緣,因緣巧合的是,他前面幾位兄弟多數夭折,後來被立為太子的兄長李弘冀又對他非常猜忌,這就使得生性文弱的李煜,只能埋頭詩書以求示弱自保,沒想到李弘冀卻在派人刺殺有爭位之嫌的叔叔李景遂後,自己也一命嗚呼。至此,李煜前面五個哥哥全部或夭折或喪命,陰差陽錯之下,身為第六子的他意外成為南唐國君。

當時,李煜的父親李璟也是位著名詞人,寫過「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等著名詞句,出身江南的南唐國君有藝術天賦,但在亂世之中,這顯然並非嘉兆,文學上才華橫溢、治國理政卻一塌糊塗的李煜,在接連斬殺潘佑、李平等忠臣良將之後,也將南唐江山逐步推向了火坑,以致最終金陵城破、束手就擒。

但這種被俘開封、「歸為臣虜」的日子,卻最終成就了這位「千古詞帝」,在別人的京城,他如此低唱愁緒: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是在南唐亡國兩三個月後抵達開封的,起初,他並不能理解自己的身處險境,儘管趙匡胤表面上優待五代十國的各位亡國之君,但仔細翻閱史料就可以發現,五代十國投降北宋的各位君王,基本上都是離奇暴死。

965年,後蜀國君孟昶被俘虜至開封后,僅僅七天就暴斃身亡,由於下手太急,此後為了遮掩門面,避免後面各國激烈反抗,趙匡胤改變了策略,轉為先優待各位亡國之君,然後再伺機幹掉的做法。

孟昶死後八年,北宋開寶六年(973年),被北宋滅國的南平末帝高繼沖也離奇暴死,年僅31歲;不久,年僅21歲的後周末帝柴宗訓也突然暴斃。

對於這些前面的亡國之君的下場,抵達開封的李煜不是沒有聽說,但他只是希望趙匡胤能高抬貴手,儘管都是四十幾歲的過來人了,但他還是像一個懵懂的文學青年一般,喜歡天馬行空的做夢,這種夢境似幻似真,讓一位憂愁的亡國之君迷離彷徨。

但還沒對李煜下手,趙匡胤卻在李煜抵達開封的這一年,突然一命嗚呼了。

李煜抵達開封幾個月後,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趙匡胤在跟弟弟晉王趙光義聚會過後,突然離奇暴斃,在「斧聲燭影」的迷案中,趙光義登基上位,是為宋太宗

▲劇照:斧聲燭影之變。

趙光義上位後,給李煜摘掉了「違命侯」的侮辱封號,改而將李煜封為「隴西公」,李煜原來的皇后小周后則被封為鄭國夫人,對於這位表面親善的宋太宗,李煜一度迷離,以為自己的日子能好過一些了。

但他顯然錯了,趙大趙二兄弟從來就不是善茬。

趙光義表面親善,實際卻一直覬覦小周后的美色,借着大臣夫人們必須定期入宮的慣例,趙光義經常趁機強姦小周后,不僅如此,無恥的趙光義還讓宮廷畫師在旁觀看,讓畫師將他強暴小周后的場景描繪下來,這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熙陵幸小周后圖》。

這幅臭名昭著的圖畫在歷史上傳名甚遠,據說到了宋太宗的孫子宋仁宗時期,宰相文彥博還記載說他在內務府看過這幅圖畫,明代的沈德符也記載他曾經在友人處,看過宋人所畫的這幅無恥奇圖。

作為亡國皇后,小周后在開封城中,經常遭受身心巨痛,但為了護全李煜同時也護全自己,小周后只能苟且偷生,宋人龍袞就記載說,小周后每次從開封皇城出來後,「必大泣罵後主,聲聞於外,(後主李煜)多宛轉避之。」

作為亡國之君,懦弱的李煜苟且偷生,對於妻子時常被宋太宗強暴的現實,他只能忍辱吞聲,但面對妻子小周后血淚俱下的埋怨和控訴,無能為力又懦弱苟且的李煜,只能在詩詞中寄託自己的哀愁困苦。

當時,南唐舊臣徐鉉在趙光義的授意下,去看望舊日的君主李煜,昔日君臣相見,兩人相對無言,突然李煜放聲痛哭,李煜長嘆說,我當年錯殺潘佑、李平,以致自毀長城,如今後悔不及。

徐鉉離去後,李煜悲從中來,寫下了千古名篇《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在聽徐鉉轉述李煜的心聲後,趙光義大怒,立馬起了殺心。

於是,就在被俘到開封的第三年,在七月七日自己生日這天,趙光義賜給了李煜一壺毒酒。

當晚,42歲的詞帝李煜暴斃。

或許,他早已看破結局,只是不知這結局來得如此之快,此前,他在《相見歡》中就曾哀嘆: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暴斃後不久,紅顏命薄的小周后也抑鬱而終,或許在黃泉之下,她將和後主李煜,一起夢回金陵,只是朱顏已改,故國不再。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最愛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21/203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