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黎加路:香港,一座有記憶的城市

作者:

最近多了很多遊客在香港的路牌下「打卡」,1913年的中環牛奶公司舊建築,即現今的藝穗會外頭,每日都看到專程來港拍攝婚紗照的新人,一對對忙於擺「甫士」。飄起的長長婚紗,與刷身而過的冷漠汽車,是歷史的相遇,也是我城新一頁的日常風景。

牛奶公司Dairy Farm,是蘇格蘭醫生文遜爵士,於香港開埠之後的1886年,聯同香港商人組成,從英國引入80隻乳牛,在港島薄扶林生產本地鮮奶。

這幢位於港島下阿厘畢道與雲咸街交匯處的維多利亞建築,原是牛奶公司倉庫,後改建成當時的總經理住所,而今已貴為法定一級歷史古蹟,南座為藝穗會,北座為外國記者俱樂部。

歷史建築,是任何一座城市都無法即時打做的記憶。新人們希望將重要的人生光影,留在這小島歷史的沉澱之中,而非遠處應運而生的高樓大廈。

皇后大道中,轉皇后大道西,近日隨處都是看着手機,穿梭中上環大街小巷的遊客身影。手機已是他們行走江湖的摩登羅庚,在二十一世紀的衛星引導下,準確無誤找到旅遊寶典提及的地方,就像當年大眾沉迷參與的捉精靈遊戲的情景,一隻不知還能存在多久的歷史的精靈。

政府也在皇后大道,中西交匯處,豎起粉紅色的指示牌,作出溫馨提示,指出古董街,以及不遠處的水坑口位置。

所謂古董街,即是港人俗稱的嚤囉街。香港開埠初期,隨英國殖民官員來港,成為早期香港警察的印度人,被叫做嚤囉差人,當中錫克教徒,因仍纏上頭巾,故被笑稱「大頭綠衣」。現今的嚤囉街,只是販賣古董,以及以遊客為對象的文物地攤之地而已。

至於水坑口街,英文名稱叫Possession Point,意指佔領角,是英國海軍在1841年1月26日這裏登陸鳴炮,掲開香港殖民歷史序幕的地點。

早前1月26號,坊間煞有介事出現紀念香港開埠183年的文章,談到最早的一個殖民標誌裏面出現的土著華人,就是「阿群帶路」的主角陳群。傳說中,阿群是水上蛋家人,當時為上岸的英國殖民官員領路,路經村落,官員問這個地方叫什麼,阿群話系「康港」,於是便成了今天香港的由來。「Sir, this way」的穿鑿附會,連歷史學家也不會弄得清楚。

但去年倫敦國家檔案館公開700張,有關香港開埠時期的舊照片及圖像,確實令近年渴望尋找香港記憶的港人興奮不矣。而事實上,每天到倫敦國家檔案館的人群,最多的也許並非從事研究的學者,而是遠道而來的美國遊客,希望在這裏找到英國祖先留下的歷史記錄,那怕是一個戶籍的登記。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15/2030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