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自由亞洲

陳光誠:暫停VOA和RFA的資金 是否自廢武功拔除了中共的眼中釘?
2025-03-25

「美國之音」每年撥款2.7億美金,他們竟然每年花費五千三百萬從美聯社,路透社和法新社購買新聞,一般情況下幾十萬就夠了。可是看看他們網站的訪問量才多少!只有半天的對華廣播,他們竟然用兩個小時播放美國鄉村音樂,一個小時學習英語900句,期間僅插播5分鐘的新聞。「自由亞洲電台」2023年得到撥款六千四百五十萬美元,實際支出六千五百萬美元,台長自己給自己定出年工資29.9萬美元,加上其它收入共計至少40萬美元,快趕上美國總統的工資了!

冰樂|我的收音機故事:那些年,與美國之音和自由亞洲共度的時光(圖)
2025-03-23

回望童年時光,那些和爺爺一起聽美國之音與自由亞洲廣播的日子,已深深鐫刻在我的記憶中。那時,我只有42個月,年紀尚小,卻能與爺爺一起坐在老舊的收音機前,聆聽這兩個電台放送的中文節目。每當夜幕降臨,收音機的聲音總會調得格外大,仿佛那些聲音能穿越時空,帶着更廣闊的世界進入我們的小屋。這...

2.5億租豪華辦公樓 「美國之音」腐敗令人瞠目(影)
2025-03-18

川普總統近日下令,要求美國全球媒體總署整頓精簡下屬機構,包括美國之音、自由亞洲等媒體。美國全球媒體署高級顧問凱莉.萊克日前發視頻揭露了這家完全由聯邦政府出資的媒體機構有多腐敗。總統川普上周五(3月14日)簽署行政令,下令最大限度地縮減美國之音(VOA),這個由聯邦政府資助的新聞機...

羅世宏:美國之音的存亡之戰──川普2.0與新聞自由相容嗎?
2025-03-18

川普政府削減VOA等機構的舉措,並非單純的財政考量,而是對美國新聞自由與國際影響力的重大衝擊。(美聯社)川普政府在2025年3月14日簽署行政命令,指示解散美國全球媒體署(U.S. Agency for Global Media, USAGM),恐將導致美國之音(Voice of...

魏京生:中國經濟如何恢復的措施之一
2025-03-14

中共現在解決經濟下滑的辦法,幾乎都是救樓市,救股市,跪求外資。沒有一樣針對現實問題,因此也不會有正面的效果。他們就是不能理解經濟是一個循環,不能僅僅到外國的市場上去循環,必須照顧好自己國內的市場。所謂的經濟規模,不是什麼GDP多少,而是看你的國內市場有多大。

何清漣:中美關稅戰-中國仍在出口芬太尼前體
2025-03-14

「中國是世界大國中禁毒最嚴厲的」,這話對一半,因為19世紀中期兩場鴉片戰爭與東亞病夫被視為國恥,列入歷史教科書,中共建政以來,毛時代曾做到毒品絕跡。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在雲南廣東等地掃毒是日常工作。不對的是另外一半:中國並不禁止毒品原料,比如芬太尼的前體原料出口。美國檢方表示,一些中國公司在前體中添加了「掩蔽分子」,使其看起來像新物質。有些人甚至會指導客戶如何去除這些掩蔽分子來製造芬太尼。

台灣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025-03-11

最先看清這一點的是蔡英文總統,她提出「中華民國台灣」是最大公約數,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一路線被繼承至賴清德政府。這種政策論述的核心在於:淡化國號分歧,強調獨立事實;淡化國家認同分歧,強調普世價值共識。台灣的正式國號到底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共和國,我們可以先暫且不必爭論這個問題。無論你持何種觀點,你都是台灣人民,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中共。

高新:陳一新和他也有着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2025-03-04

說起陳一新,給人印象最深的除了他目前的職務國安部長,就是武漢肺炎爆發初期時以時任中央政法委秘書長身份出任的抗擊武漢肺炎的中央指導組副組長。這個指導組的組長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到疫區只是「蜻蜓點水」,直到「武漢保衛戰取得階段性勝利」之前堅守在武漢代表習近平「指導」抗疫的只有陳一新。而當時的習近平之所以選擇了他,原因之一是大疫當前,「維穩」高於一切

林和立:習近平靠「語言偽術」 無法矇混過關
2025-03-04

這些模稜兩可的教條式術語誰聽得明白?甚麼是「消費秩序優化行動」、如何「創製更多消費場景」,真是丈八金剛。中共的語言腐敗源自「法家」的愚民政策,而且有越來越低俗與「超現實」的趨勢。光從行文用語標準看,曠世梟雄毛澤東雖是中共「語言洗腦偽術」的此作蛹者,但沒有受過多少正規教育的老毛的文字尤其雜文功夫了得,他留下了「無髪無天」,「針插不進,水潑不入」、「挖牆角摻沙子」與「蹲在茅房不拉屎」等重口味的話語風景線。

顏寶剛:美國加稅 沉重打擊香港中小企、物流企業
2025-02-11

美國的關稅政策對香港而言,無疑是一記沉重的打擊。當香港失去獨立關稅區的優勢,其作為全球貿易樞紐的角色將進一步削弱,而國際信譽的受損,將讓香港面臨更多經濟和政治上的挑戰。面對這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在特朗普四年的任期,無疑香港未來的發展道路恐怕比以往更加崎嶇難行。

杜耀明:李家超管治班子必須大幅減薪的五大理由
2025-02-10

港英年代,政務官待遇優厚,是由於他們角色重要,為政府出謀獻計、執行政策以至檢討修正,都由他們主持。董建華第二任期實施政治問責制以來,特首及北京選定的特區管治班子取代政務官的決策角色,政務官變成高級幕僚,負責草擬及執行政策。到新香港年代,特區領導班子只處於中游位置,對上有北大人指明方針政策,對下有幕僚負責落實執行,其實權和功能都在下降,因此調低薪水也合情合理。

程翔:認清中共是美國最危險的敵人 認不清美國就滅亡
2025-02-07

首先要認識中共的本質及其稱霸世界的圖謀,其次要認識到美國是中共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因此中共必然會視美國為其終極敵人而消滅之。這些都不是危言聳聽的說話,而是根據中共自己的論述而得出的結論。遺憾的是,美國朝野長期以來對這個潛在的威脅毫無洞悉,直到特朗普第一任期間,時任副總統彭斯和時任國務卿蓬佩奧相繼發表強硬對華政策言論後(注1),才開始認識到迫在眉睫的威脅,從而首次扭轉長達半個世紀的對中共綏靖主義的政策,筆者希望特朗普第二任期間,能夠延續及強化這個政策。

楊穎宇:2024年香港文教十大消失事件回顧
2025-02-04

2024年,可謂香港去國際化、加速中國化的一年。外國文化竟要以中國思維理解,泰國潑水節竟然衍生普通襲擊罪;香港幸福指數排全球第86位,港大研究團隊竟然呼籲反思中國人是否應該以西方標準追求幸福。同一時間,熊貓文化襲港,為了讓全港市民沐恩於中央送贈的「厚禮」,電視台甚至推出熊貓頻道,「讓市民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大熊貓的有趣生活」。立法會議員謝偉俊去年2月指香港已淪為「大陸城市」,面臨「快速孤島化」,可謂一矢中的。

顏寶剛:財政預算案前瞻:是時候認真面對結構財赤 勿錯誤浪費精力
2025-02-04

2025年預算案將反映政府「穩中求進」的基調:通過有限度的稅制調整與福利改革控制赤字,同時避免激進措施衝擊社會穩定。然而,香港財政的根本問題——經濟轉型緩慢、稅基狹窄、人口老化——仍需結構性改革。長遠而言,擴大創科產業稅收、推動綠色金融、整合大灣區資源,才是擺脫「赤字常態化」的關鍵,但問題是我們現屆的政府官員有決心做大刀闊斧的改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