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宋丹陽:逃出生天:中國穆斯林的"走線"之路

作者:

他們又乘坐了30個小時的大巴,來到紐約。

李凱:凌晨送到羅斯福酒店。很感動。因為在國內,知道中美兩國對立,在中國介紹的美國多麼邪惡多麼混亂,充滿種族歧視。恰恰相反。太感謝了,這一路特別辛苦,特別辛酸,到這裏這樣對待我們,沒法想像。

正在乘船"走線"的人群(美聯社圖片)

走線的中國穆斯林越來越多

居住在紐約的穆斯林維權人士馬聚注意到,像李凱這樣,越來越多的中國穆斯林加入到走線的隊伍中。

馬聚:在過去很少看到有穆斯林走線或偷渡美國,從未見過,很罕見。那麼在近幾年,走線的穆斯林在快速擴大,目前為止,已經抵達美國的中國穆斯林,據我知道的,在2023年這一年大概超過500人。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

他說,來美國比較多的穆斯林的省份,是河北和河南。

馬聚:因為容易拿到護照。像新疆的辦一本護照,比登天還難。像寧夏、青海、甘肅這些穆斯林人口大省,護照很難辦得到。所以很多人沒辦法來,沒有旅行證件。河南河北這些地方,護照限制少一點,所以他們更容易拿到護照。

記者:為什麼去年穆斯林走線者快速增加?

馬聚:跟疫情有點關聯。更關鍵是他們通過疫情看清了本質。對中國失去了信心。既對中國的經濟失去了信心,也對中國的政治失去了信心。這個是走線大軍突然暴增的核心原因。

穆斯林維權人士馬聚(RFA/Gemunu Amarasinghe)

在異國建立新的中國穆斯林社區

馬聚是出生於中國的穆斯林。早些年從商,後來成為活躍的穆斯林維權人士。

記者:您能介紹一下對這些穆斯林走線者的總體印象嗎?

馬聚:這些人很多都是拖家帶口的。從中國離開的時候都帶着老人和孩子,義無反顧的徹底離開那塊土地。他們更加決絕一些。很少遇到因為經濟因素來美國的。一路上千辛萬苦艱難無比,比起在國內的遭遇,路上的經歷不算什麼。這讓人很震驚。

記者:你了解到的故事有沒有印象比較深刻的?

馬聚:最艱難的一個人是從第三國來到美國的。大概2017年的時候逃離中國,從新疆逃到了中亞,疫情結束後又從中亞逃到了非洲,又從非洲輾轉到了土耳其,走線到了基多。他們的逃離是七年前開始的,給人印象非常深刻。到了美國的時候精疲力盡。

記者:目前的走線需要多少費用?錢花在什麼地方?

馬聚:花錢最多的是機票,一個人的機票大概都在2萬人民幣左右。大概花去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費用,第二個費用是一路上遇到的警察或者劫匪,對他們的經濟打擊嚴重。

為了幫助新來的穆斯林同胞,馬聚和同為穆斯林的Joe,決定為同胞提供一個住處。Joe出生於寧夏,2007年來美國,現在經營一家美甲店。

Joe:開始和馬聚本來弄一個地方聚會,開始這樣,最後,發現很多走線的穆斯林沒地方住,租房子困難,臨時改變,讓走線的人進來住。

他們提供的獨立屋上下三層,加上地下室,可同時住16個人。他們規定,一旦找到工作就必須搬出去,把房間留給後來的人。李凱一家在免費酒店住了3個月,後來在Joe的擔保下租到了房子,開始了在異國的新生活。

記者:什麼時候開始,目前來過多少走線者和穆斯林?

Joe:從去年4月開始,現在接納了前後大概近40個走線者。也有非穆斯林。

記者:你接觸的走線穆斯林,哪些印象深刻?

Joe:有幾個走線過程比較危險,讓我感覺這麼危險,他們為什麼還要跑過來呢?到底什麼原因呢?他們在中國確實沒有辦法生存下去了,對宗教的迫害,已經沒有辦法生存下去,而且,其中一個是新疆的,就連自己的鬍鬚都不讓留,一點自由都沒有,在公共場合不能做禮拜,沒有證件都沒辦法出去。

記者:你也是穆斯林,在國內有沒有遇到類似情況,作為穆斯林在國內會遇到哪些問題?

Joe:在中國的時候,那時候有阿訇培訓班,阿訇叫伊瑪目,是每個清真寺帶領大家做禮拜,教大家宗教知識的,現在中國政府要培訓的,沒有阿訇證的人呢,現在不允許開學。有這個證的人,大多人已經被洗腦了。前幾年清真寺寺頂全被拆掉,伊斯蘭教的這種標誌性的東西全被拆掉,不允許。這都是我經歷過的,也看到過。

記者:說到穆斯林,他們在中國面臨什麼樣的宗教上的壓力?

Joe:中國宗教面臨中國化的問題,讓很多人沒法接受,因為宗教不可能有政治色彩。一個宗教有了政治色彩,就不是宗教了。而且中國對穆斯林,未成年不能進入清真寺,未成年之前不能學習任何關於伊斯蘭的知識方面的東西,而且也不能有宗教活動,對未成年是這樣的。而且中國對所有曾經或者現在在政府單位工作的穆斯林,也不允許進入宗教場合。不允許進入清真寺。

記者:你的意思在中國,宗教上的政治因素的限制特別多是吧?

Joe:對。

記者:在美國,對於穆斯林兒童進入宗教場所,有沒有一些限制和規範呢?

Joe:沒有。在美國,對於任何宗教、任何人,沒有任何的限制。

記者:未成年人進入宗教場所,你個人持什麼觀點?

Joe:如果願意,就應該開放啊,宗教應該有包容性。學不學是他的問題,但是你至少要開放吧。

記者:你的意思還是提倡宗教信仰自由是吧。

JOE:對啊,宗教信仰本身就是自由的,不開放就是限制了,開放,有沒有人去學,那是另外一回事。

在紐約的新生活

記者聯繫到李凱時,他們一家人已經在紐約生活了五個多月。

記者:從10月到現在家庭情況孩子老婆包括你自己的生活情況?

李凱:孩子上學了,不會過問身份。老大4年級,老二2年級。媳婦來之後學按摩,在曼哈頓的店裏上按摩的班。我一直在家,孩子需要接送。做飯,上下學。

記者:準備長期在美國生活還是有其他打算?

李凱:我現在決心待下去不準備回去了。因為在這裏我可以隨便帶孩子去清真寺,去做禮拜,隨便去,在中國我們這個地方不行。即使學習古蘭經也沒問題。

記者:來到美國之後,作為穆斯林,對穆斯林的身份,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李凱:給我感覺,大街上法拉盛這邊,很多年輕人會打招呼,去教會嗎?我會很高興說,我是穆斯林。但是在國內,對方知道你是回族的話,人和人之間有看不見的隔閡。和中國比較,這裏非常包容。接納所有人。

除了幫助找落腳點,馬聚還幫穆斯林同胞儘快融入新環境。

馬聚:無論生活還是尋找工作,穆斯林比其他人更艱難。我所能做的,除了提供一個臨時的住宿的地方,提供一個吃飯的地方,也組織熟識美國社會、法律的人士,來到這裏給他們講解美國社會問題,美國法律問題,紐約當地的法律法規......任何人都應該有尊嚴的生活,不應該因為自己的民族家庭信仰膚色或政治觀點而受到社會不公平對待,必須做些什麼,不能光說。

記者:會不會造成一些經濟壓力?

馬聚:當然會有。這個世界又有哪些事情不會帶來壓力呢?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03/202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