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RFA

《人民日報》頭版專訪任正非 釋放何種政治信號?
2025-06-23

微信公眾號「邊城蝴蝶夢」當天發表評論稱,《人民日報》借任正非之口釋放出「國家沒有放棄民營企業」的信號,強化民企仍是科技突圍主力軍的說法。不過,也有學者指出,高層真正的戰略重點並未轉移至扶持民企,而仍是以國家力量統籌關鍵核心技術,任正非的訪談更像是對外釋放「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輿論姿態。

陳光誠:暫停VOA和RFA的資金 是否自廢武功拔除了中共的眼中釘?
2025-03-25

「美國之音」每年撥款2.7億美金,他們竟然每年花費五千三百萬從美聯社,路透社和法新社購買新聞,一般情況下幾十萬就夠了。可是看看他們網站的訪問量才多少!只有半天的對華廣播,他們竟然用兩個小時播放美國鄉村音樂,一個小時學習英語900句,期間僅插播5分鐘的新聞。「自由亞洲電台」2023年得到撥款六千四百五十萬美元,實際支出六千五百萬美元,台長自己給自己定出年工資29.9萬美元,加上其它收入共計至少40萬美元,快趕上美國總統的工資了!

法廣:RFA將挑戰當局停止資助的合法性民主基金會成功爭取恢復撥款成先例
2025-03-19

當已為美式民主發聲83年的傳媒美國之音(簡稱VOA)今(17日)天起停播丶員工「被休假」之際,同樣由美國國會撥款資助的自由亞洲電台(簡稱RFA)今日繼續運作,員工如常廣播,因為RFA已決定挑戰總統特朗普(又譯川普)特派顧問雷嘉麗(Kari Lake音譯)所作的停止運作決定,指其決...

王丹:我會更多地轉向經營自媒體(圖)
2025-03-19

(標題轉貼所加)今天收到自由亞洲電台(RFA)中文部的通知,即日起暫停評論欄目.未來是否能恢復呢?我不知道。1998年4月我被流放到美國,5月就開始與RFA的合作,為他們撰寫評論,至今已經27年.這是我個人寫的時間最久的一個專欄,恐怕也是RFA評論作者中最資深的一個(至少是之一)...

王丹:民營企業的春天到來了嗎?
2025-03-04

習近平在座談會上除了強調政府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不能變,也不會變」,並指出「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蹟,民營經濟功不可沒!」之外,他還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即「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公有制經濟仍舊是排在第一位的重點,仍舊壓非公有制經濟一頭。這表明北京當局,說到底還是沒有把民營企業當作自己人,民營企業仍舊只是利用的對象,其地位取決於政府和國家對其索取多少的需求。

陳破空:跟特朗普硬打關稅戰,習近平的底氣是「制度優勢」
2025-02-14

三大因素相加,相比其他國家,中國似乎最有實力跟美國叫板、碰瓷。其實,即便上述三項優勢相加,還並非中國最大優勢。其中任何一項,美國最終都有能力拆解之、化解之,只須假以時日。但,對習近平和中共而言,最大的優勢卻是「制度優勢」,這個「硬件」,才是特朗普和美國最難對付的。

陳破空:對付特朗普,習近平有一手特技,他必故技重施(上篇)
2025-01-24

根據習近平的個性和慣性思維,可以想像,他一定又在政治局內部重複了大量「鬥爭」術語,諸如:「放棄幻想,準備鬥爭。」「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鬥爭到底……」云云。高呼反美口號,歷來是他極左意識形態的政治動員力,也是他鞏固自身權力的法寶之一。

程曉農:巴拿馬和格陵蘭-特朗普出新招防範中國威脅
2025-01-24

一個正在變弱的中國,為什麼更危險?因為中共比蘇聯狡詐,更不講國際規則,蘇聯沒用過的手段,中國全都在用。比如,中共用低價傾銷來打擊西方國家的公司,試圖保住中國在西方國家的市場份額。中共這樣的無底線做法,是為了自己能在經濟方面活下去,為此恨不得把西方國家的市場完全吞掉,逼死西方國家的大部分企業。此外,在人員往來方面,在美蘇冷戰中美國沒什麼蘇聯人,蘇聯在美國的間諜基本上都是克格勃訓練過的職業間諜;而在美中冷戰里,中共大量收買拉攏在美華人,充當非專業的「群眾間諜」,這就讓美國防不勝防。

易富賢:到2100年 中國人口只剩3億
2024-12-13

我對中國的人口是比較悲觀的。即便中國能夠穩定生育率在0.8,已經很不錯了,像台灣目前是0.8,韓國只有0.7,香港0.7,澳門只有0.6;那麼在2050年,中國人口將減少到10億,2100年減少到3億。中國人口佔世界的比例,1820年是37%,1950年22%,1980年也是22%,但是現在只佔16%,到了2050年只佔11%,2100年3%。

程曉農:中國龐大的內債向誰借?
2024-11-29

中國政府大筆揮霍資金的最方便手法有兩個。一個是,超出稅收等可能的財政收入來源,大幅度擴大財政支出,造成中央財政的巨額赤字,然後由中央銀行大量發行貨幣,來滿足財政赤字所需要的資金。另一個辦法是發行政府債券,由於人民幣債券並非國際上受歡迎的金融投資標的物,因此,中國各級政府的天量債券,基本上都是在國內發行。前一種手法實際上是以通貨膨脹為代價,來滿足政府支出的需要。既造成居民消費力相對萎縮,也令居民存款相對縮水。一句話,就是「票子毛了」。

美國大選的中國效應之一:好像一場中國的大選
2024-11-08

如果考慮到台灣幾黨和民眾對特朗普的狂熱,以及特朗普在選戰期間曾經表達的對台「收取保護費」、與中共領導人是好朋友等等絲毫不在意台海問題的態度,恐怕正是對特朗普的共同狂熱凝聚了一個似乎支離破碎的大中華圈。整個情形非常的弔詭。

張昆陽:餘燼後的香港 斷垣望歸燕
2024-11-04

浮華褪盡,人比煙花寂寞。那年的上海,訴說資本主義在中國被共產主義湮沒的故事。現在談起舊上海的璀璨,世人只剩依稀印象,就如沒有人會在香港茶餐廳邊啖羅宋湯,邊想海派西餐、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共解放上海之間的歷史脈絡。唯願在動盪時洪流里,毋忘外灘的長街上,有過在黑白顛倒歲月里出現的影子;毋忘那片斷垣仍在盼望燕子的歸來。

張昆陽:香港何去何從?委內瑞拉模式,與西方脫勾後一落千丈
2024-10-21

港府宣稱,香港有望取代瑞士成為世界財富管理中心的首位,但這正是失去新聞自由下,斷章取義的報道。事實上,財富管理中心按地區來源劃分,香港主要競爭對手是新加坡,但香港的複合年均成長率,由曾經傲視全球,到2022年起已不及同區的新加坡。同時,短期吸引家族辦公室等措施成效成疑,長遠則代表依賴中國和其盟友的資產,進一步脫離自由世界。

陳破空:美國政要賀電之謎:習近平權勢衰落
2024-10-11

美國政府恰恰要做出相反的選擇。依據美國情報的靈敏和精準程度,美方大抵已經掌握中南海內部的微妙變局。派遣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出訪北京、指名要求會見軍委副主席張又俠以探虛實,乃是美方的動作之一。中共國慶之日,美國政要首次默不表達祝賀之意,乃是動作之二:避免為習派所利用,避免為習近平權力背書。

高新:中共公安部三大反恐干將沒一個有好下場
2024-10-08

共產黨官員之間很難湊齊的「四大鐵」關係是:「一起同過窗,一起抗過槍,一起分過贓,一起嫖過娼」。而「西政」刑偵同窗楊煥寧、何挺和劉躍進,日後分別掛着「反恐專家」、「反恐尖兵」和「反恐專員」的名銜在公安部里一起抗槍,當然也一起分髒。而且大概率也曾一起嫖娼。因為中共在開除他們黨籍的處分決定中都指認他們「違規出入私人會所」。什麼叫「會所」,而且還是「私人」的?誰都懂得。

羅冠聰:從雨傘到反送中論學生運動成敗
2024-09-30

從雨傘運動到今天的10年,港人在爭取民主的路上付出沉重代價。羅冠聰表示,雨傘運動雖然沒有為香港帶來民主,但卻啟發泰國等地的年輕人,願意站出來為自己爭取民主,香港的犧性也警惕國際留意中國威脅,顯示港人在全球民主化的進程也有付出一分力量。

梁文韜:從弊案再思台灣的自由民主代表制度
2024-09-23

弊案連連導致台北市政府的信任危機,近月關於柯文哲前市長涉嫌的弊案有可能會出現在其他縣市,這顯示目前的制度不能有力實現「為了人民的統治」,有必要削弱行政單位的權力,引入審議政治是為了強化「由自人民的統治」。至於前述的「屬於人民的統治」,法院審判過去都是由法官處理。近年多了某種形式的參審制,算是強化了「由自人民的管治」。鑑於中共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要影響台灣,遇到有關滲透的法律案件,應該明確規定使用參審制。

魏京生:中國經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三)
2024-09-17

中國的國內消費不足,一直以來都受到國際經濟界的詬病。可是巨額的出口及超額利潤,補充了經濟循環的差額。二十多年來從GDP的角度看問題,好像經濟確實在快速地增長,包括軍品生產也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這些都是虛假的數字。從實際消費的市場方面看,增長的數字就大大地縮水。一旦國際市場遭受阻礙,生產過剩和不足的比例失衡,就非常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