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黎加路:貝聿銘:香港的建築情緣

作者:
數年前,以一百零二歲高齡逝世的貝聿銘,留下一句名言,話最靚的建築,應該建築在時間之上,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六月的貝老回顧展,不容錯過,畢竟這裏是貝聿銘渡過童年的地方。

香港M+博物館,正密鑼緊鼓,為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籌備緊首個大型回顧展。

這位世界知名的華裔建築大師,其實跟香港地都好有緣分。

貝聿銘兩歲的時候,由家人帶到香港生活,在聖保羅書院讀小學,直到十歲為止。他的童年就在香港渡過。

講起貝聿銘,大家都知道位於中區的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就系由他設計的,還引起一場風水之爭,延續至今。

大師的故事,可以話,系上世紀華人移民,憑着堅忍的毅力,與及智慧,在海外創出輝煌事業的故事。

貝氏本來系蘇州望族,金融世家。貝聿銘父親貝祖詒,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總裁。其間,帶同家人離開十里洋場的上海,到廣州主理銀行業務,貝聿銘就在廣州出世。

一九一八年,貝父再攜家人到香港,成為香港中國銀行的創始人之一,出任總經理一職。這個歷史淵源,令貝聿銘在香港回歸前,獲得新建香港中銀大廈的設計機會,變得別具意義。

早在六十年代,中文大學在馬料水興建校舎建築群的時候,曾經邀請貝聿銘,專程由美國來港,為中大的建築工程提供意見,尤其系貝聿銘擅長的環境與建築佈局的設計。

貝聿銘十八歲在上海讀完中學後,留學美國,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取得建築學士及碩士學位。一九四八年,決定留在美國發展,加入紐約的發展商工作。五四年成為美國公民之後,第二年即自立門戶,開始在美國建築界打響名堂。

貝聿銘受邀回港為中文大學提供意見時,已經獲得美國藝術文學院「阿諾.布魯納」獎(The Arnold Brunner Award),受到業界的讚賞。

貝聿銘設計的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以及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同時在八九年完工。兩個建築都是由鋼筋,玻璃築成。貝聿銘因此被稱為最後一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這兩個著名建築,亦一度為他惹來不少是非。

一九八三年的時候,貝聿銘獲得普立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這是世界建築界的諾貝爾獎。貝聿銘站在建築設計生涯的高峰。法國密特朗政府,邀請貝聿銘參與羅浮宮擴建工程,但貝聿銘表示,不想透過投標的方式,即使是內定,去獲得今次設計合同。結果,法國政府大膽作出決定,不通過競逐,以委託方式,交貝聿銘設計。

巴黎人當然無法理解將法國引以為傲的歷史建築交給一名美籍華裔建築師。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反對貝聿銘提交的玻璃金字塔設計,認為過於前衛。

貝聿銘回憶稱,當時走在巴黎街頭都感到不自在,似過街老鼠。幸好在總統力撐之下,得以完工。揭幕後,民眾開始接受這個作品,現在已成為巴黎最多人打卡的名勝。

反觀同年落成的香港中銀大廈,因為樓高七十層的玻璃外牆的鋒角,像一把利刀,威脅到周圍的建築物。坊間有意見認為這會破壞風水。尤其是中銀在八五年動工之後的第二年,港督尤德爵士出差北京時逝世,成為百多年來,第一位在任內過身的港督。

風水之說隨即甚囂塵上,風水先生都歸咎於旁邊中銀大廈的殺氣。新任港督只好入鄉隨俗,邀請風水大師指點迷津,在港督府花園種上三棵柳樹,以柔制剛,化解一下。

由英國著名建築師科士打(Norman Foster)設計的滙豐銀行大廈,也得風水高人教路,在天台架設狀似土炮的起重架,進行反克。誠哥的長江大廈的做型,方方正正,似盾牌四面扺擋。至於周遭的小商戶,紛紛加入風水戰,有樣學樣,用大小的反光鏡擋煞。

數年前,以一百零二歲高齡逝世的貝聿銘,留下一句名言,話最靚的建築,應該建築在時間之上,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六月的貝老回顧展,不容錯過,畢竟這裏是貝聿銘渡過童年的地方。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130/201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