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班主任坦言:學習後勁足,班級前10名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種家庭

不止聽過一位父母有這樣的擔憂:

孩子上小學時,學習狀態挺不錯的,考試成績也不低。

但一上初中,感覺懈怠了,精氣神大不如以前,就像是長跑運動,越跑越沒氣力。擔心長此以往,到了真正的衝刺階段,孩子學得很吃力,最後容易跟不上掉隊了。

正所謂「路遙知馬力」。許多學習自覺,有後勁兒的孩子,或許剛開始沒什麼出彩的表現,最後時刻卻能將他人狠狠地拋在後頭。

仔細觀察這些後勁兒足的孩子,不難發現,他們大多都來自以下這4種家庭。

01

懂得控制情緒的家庭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部分家長都會產生焦慮的情緒。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環境、競爭激烈的教育體系以及孩子成長中的各種挑戰,久而久之,我們常常會敏感易怒,無法控制情緒,而對着孩子發脾氣。

成績怎麼退步了?你是怎麼學的?

養你還有什麼用!又出去瘋玩!

整天光知道玩,長大後能有什麼出息!

家裏沒一個省心的,我每天累死累活容易嗎!

這樣的話,你對孩子說過嗎?

如果一個家庭里,每天都充斥着嘮叨、抱怨,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情緒狀態會怎樣?

孩子如同一張白紙,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巨大。

從某種角度來說,孩子之所以產生問題行為,並不是孩子主動使然,而是被動影響與積累的結果。

很多時候,父母控制不住情緒,或者隨意在孩子面前發泄不滿,只會破壞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其心智發展也會受到影響,變得越來越壓抑、消極、自卑。

當他需要額外花更多氣力去應對外界的狂風暴雨,又怎能奢求他有心思放在學習和生活上?

孩子到了學校後,對於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會隨之下降,老師教的東西學不進去,成績自然無法提升。

父母的情緒,決定孩子未來的樣子。

只有父母收起壞脾氣、壞情緒,管住自己的怒火,才能讓家變得溫暖幸福,孩子更加出色優秀。無論有多大的苦悶,只要回到家,就要全部拋到腦後,給孩子一個積極、陽光的形象。

當他學會了穩住自己的憤怒、埋怨、不滿,懂得了理性地表達,再大的難處都能迎刃而解。

情緒穩定,真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父母越平和,孩子越放鬆、舒展,才有足夠的力氣不斷努力快跑。

02

會良性溝通的家庭

曾經有一位老師,問過孩子這樣一個問題:

當你有了困惑,首先會向誰尋求幫助?

結果出乎所有家長的意料:

排名第一的是朋友,其次是老師,而父母只排在了第三位!

當孩子有了困惑,為什麼不向父母尋求幫助呢?

主要原因就是,這樣的家庭缺乏良性溝通,父母和孩子之間,有一道深深的鴻溝。

問題出在了哪裏呢?

如果家長平時不注重溝通技巧,和孩子的交流簡單粗暴,使談話變得不講究方法和效果,而只有情緒的宣洩,孩子便容易產生排斥、逆反心理。

如何才能進行良性溝通呢?

1.家長要學會傾聽

學會傾聽,這是溝通的第一步。

如果孩子正為某事煩惱,父母不妨停下手邊的工作,安靜地傾聽孩子的講述。

優秀的父母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在家庭相處中,常常採用平等的方式和孩子交流。

2.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當孩子遇到問題尋求幫助時,父母給出的指導要越具體越好,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好能夠和孩子一起討論確定。

通過共同討論,方向會更明確,問題本身也會更清晰、明朗,有助於問題真正解決,這樣也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良性溝通的家庭,除了讓孩子有了表達意見的機會,還讓孩子有了更多被信任的感覺。

03

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前幾年,江西學霸邱梓晟憑藉高分考上清華,不少人紛紛跑來取經,問他怎麼做到。

小學初中階段的他,成績並不冒尖,卻在初中畢業後考上當地重點高中,一舉拿下清華。

邱梓晟表示:多虧父母。

從小到大,父母不逼不催,而是注重他學習習慣的培養。

就算他成績不好,也不會出言不遜,而是視他為朋友,大部分情況都以商量的口吻提建議。

當他學習退步了,就客觀分析他的優點,指出不足,給他鼓勵和信心。

進步了,就幫他總結,讓他明白應該怎麼做才對。

就這樣,他慢慢培養出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上課認真聽講,回家獨立完成作業,做什麼事情都不需要父母監督。

從翻看自己喜歡的漫畫、小說,到沉浸在博覽群書的樂趣當中。

哪怕是和其他同學一樣上網、聊天、玩遊戲,邱梓晟從不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聰明的父母,不會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操心,時時刻刻為孩子親力親為,反而是提前把時間、精力花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能力上。

就如一位學霸媽媽分享里說的:

「從孩子上學開始,我們就商定好學習規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重要,不做孩子學習的『拐杖』。

學校老師要求家長檢查作業、簽字,我只管簽字。

因為學習是孩子的任務,成績不好暴露問題不要緊,把不會的、不懂的及時請教老師就好。」

雖然看着孩子學習很苦、很累,發現他遇到難題不會很想告訴他答案,需要查資料時樂意為孩子代勞。

但學習始終是孩子的事,不放手讓他來,讓他養成良好的習慣,日後他一個人的時候,就很難自覺自律。

只有從一開始注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等他日後學習科目多了,作業量大了,也能自己應付,靠自己努力進步。

04

懂得陪伴的家庭

優秀的孩子,是父母「陪」出來的。真正優質的陪伴,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陪伴的質量。

第一種

用心的陪伴

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

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二種

尊重的陪伴

不要打擊孩子,不要一味指責,不能高高在上,要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與信任。

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們都要放低姿態,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第三種

耐心的陪伴

和孩子溝通時,一定要注意措辭和態度,講明道理,切忌發火、給孩子貼標籤。

有些道理我們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來教育孩子。

第四種

平常心的陪伴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成績並不意味着一切,孩子還有很多可能性。

我們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找到最合適的成長道路。

第五種

共同成長的陪伴

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父母陪伴孩子的過程,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的過程。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優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也在不斷進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家長應注重與孩子的溝通、建立親密關係,提供足夠的時間和陪伴,理性設定期望和給予適當的自主權。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之下,培養孩子積極的行為習慣,他們可以成長得更優秀。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亦為青少年教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26/1995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