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季上火大多可歸於「燥」
一是,人們喜歡坐在開着暖氣的室內,再加上進食大量肉類及辛辣食物,就好比「火上澆油」,使內熱不斷聚集。
二是,在飲食方面,冬天人們喜歡進食熱食來禦寒,比如火鍋、涮羊肉等都是很受歡迎的冬季美食。但羊肉本身偏溫,加上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配料和桂皮、生薑、枸杞、當歸等滋補品,可謂「燥上加燥」,人食用後體內容易積熱,不容易散發,容易導致上火。
三是,作息時間不規律,夜晚休息不夠、過度勞累等也是導致上火的重要原因。
四是,年末壓力加大,許多人難免會煩躁、焦慮,也容易上火。「火」散不出去就成了「毒氣」,使機體免疫力下降。
千萬不要小看上火症狀,它不但能引發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爛嘴角、流鼻血、牙痛、食欲不振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導致口瘡、便秘、痔瘡等疾病,同時更嚴重是破壞人體免疫力,給各種疾病的入侵、復發提供可乘之機。
1.寒包肺火易感冒
冬季嚴寒,大家通常都只想到受寒了引起風寒感冒,其實很多感冒是「寒包火」,它是內熱犯肺再加上外寒束表引起的感冒。
有的人在燥熱的房間內坐很長時間,又不注意補水,還過食肥甘厚味,天氣雖然寒冷,但體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突然出門接觸冷空氣,一時適應不了,就會出現寒熱交加的情況而發生感冒,表面是受了寒,全身怕冷發熱,但又表現出口臭、便秘、咽喉腫痛、咳黃痰等上火的症狀。
2.心火旺口舌生瘡
冬季氣候乾燥,若再一味吃補品或辛辣刺激食物,還可能引起心火旺盛,容易出現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心煩、失眠等症狀。
3.肝火大頭暈眼乾
夜間暖氣太足導致的睡眠質量不好或經常熬夜打亂人體正常的作息時間,都會使得肝臟不能休息,於是只好加班加點排毒,造成肝火旺盛,容易頭暈眼乾。此外,還可能有急躁易怒、兩眼發紅等症狀。
4.胃火盛口苦便秘
酗酒,嗜食辛辣、油膩食物的人容易因濕熱、食滯兩方面原因造成胃火旺盛。輕微胃火盛者,好像永遠吃不飽,其實是胃熱給大腦的錯覺;到火盛至一定程度,就會變得什麼都吃不下,胃火大還有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乾結、便秘等症狀。
二、虛火的人怎麼食療
可以更簡單地把我們體內的「火」分為兩類:實火和虛火。實火患者表現為面紅目赤、口唇乾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爛、咽喉腫痛、牙齦出血、耳鳴耳聾、癤瘡乍起,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紅苔黃。
虛火以陰虛火旺者居多,多表現為全身潮熱、夜晚盜汗、形體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煩熱、躁動不安、舌紅無苔等症狀。
由於冬季吃火鍋的人很多,涼茶類飲料就成了很多食客的首選。但要注意,涼茶的本質是藥茶,對有實火症狀的患者比較適宜,但對於出現虛火症狀的患者,喝涼茶會導致涼上加涼,身體反而更虛。
那麼,虛火的人怎麼食療?
有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喝鴨肉粥,鴨肉粥是我國古代醫書《肘後備急方》中的一道古方,除了陰虛體質的人外,平時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人或者經常感覺勞累的上班族和皮膚乾燥的人,不妨常喝鴨肉粥。
三、按穴位能降火
經常按摩某些穴位也能幫助降火。
第一個是照海穴。
照海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照,意為照射,海,象徵大水,「照海」顧名思義,指腎經的經水在此大量蒸發,具有吸熱的作用,按壓此穴能緩解咽喉乾燥、目赤、失眠等由於陰虛火旺引起的症狀。
按壓時,感到酸、麻、脹就可以了;按壓時間不宜太長,5到10分鐘即可。
第二個是湧泉穴。
腳掌前部1/3處(不算腳趾)、腳緣兩側連線處就是此穴。
《黃帝內經》中提到「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就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這個穴位對於滋陰降火很有意義,可以緩解上火引起的口乾、眩暈、焦躁等,方法是將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較強的力氣揉二三十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較好。
此外,合谷穴(位於虎口處)有清熱解表的作用,空閒時按摩可緩解牙齦腫痛、便秘、咽喉痛、流鼻血等上火症狀。
因此,在寒冷季節,養生也不是一味保暖和補充熱量,還要適當「滅火」,維持身體的平衡狀態。
要保證室內濕度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可放置一盆清水或配備加濕器,其次要多喝水,冷卻體內燥熱,愛上火的人可以加點薄荷、菊花等。再次要根據體質適當吃點冷食作為調節,腸胃健康者可以吃點涼菜,腸胃不太好的人可以吃點大白菜、芹菜等涼性食物,少吃菠蘿、橘子等熱性水果。
最後,要規律生活,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過度疲勞。最後,別拒冷空氣。可在天氣好時,選擇慢跑、跳健身操、打太極拳等戶外運動,增強人體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