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教科書上騙了我十幾年的錯誤知識,該更正了

這些錯誤的知識,其實來自於那個不尊重科學的時代、唯蘇聯意識形態馬首是瞻的時代,研究大量受蘇聯的誤導,而不是植根於我們自己的社會和文化特點。這些年越來越多關於「毒教材」的討論,我們也應該重視那些完全落後於時代、不符合中國歷史特殊性的錯誤知識。只有尊重事實的研究,才能給現代化中國的發展,帶來更有建設性的成果!

秦制改革才是土地制度轉變的根本原因

最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搞清了一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最後發現不是我的問題,而是初高中歷史老師的錯。

大家記不記得在中學,論及周朝井田制瓦解的原因,課本和教參是這麼說的:鐵質農具的出現,提升了生產力,使獨立耕作成為可能,集體生產消亡,中國開始進入土地私有時代。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對此都深信不疑。你現在去搜井田瓦解的原因,網上也儘是這個答案,甚至一些寫歷史的自媒體博主也經常在視頻里使用這種觀點。

然而在對歷史深入了解、與專業研究土地制度的學者交流後,我發現這觀點又是一個基於「奴隸-封建-資本主義社會三段論」的思想鋼印之下,生搬硬套的錯誤理論,誤導了一大批人。

(在此大家如果對上面我說的那個思想鋼印感興趣,對中國土地制度感興趣,不妨去看一下秦暉先生的老師——曾任蘭州大學教授的趙儷生先生的《中國土地制度史》。)

為啥說這理論錯得離譜呢?首先這個「集體生產」和「私有制」就是完全誤導,我以前一直以為井田制是類似於公社大鍋飯,大家集體勞作效率低,不如包幹到個體戶效率更高。

這就完全是扯,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井田制廢除後生產效率比以前更高。況且井田也不是集體勞作,只是一塊地分成「井」字九份,每人各分一塊田,中間的收成歸貴族所有。

沒錯,井田制壓根不是什麼公有制,也不是我們理解的那種原始公社或共產主義式的集體勞作,它是分封制下貴族土地的所有形式。

所以並不存在什麼廢了「公有」變「私有」,人家在井田制下也是各種各的,生產效率也不低,而且井田制的瓦解是在鐵器農具大規模出現之前!

是的,課本連這個事實都沒搞清楚!更權威的中國科學院官網,早在2005年就轉載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在此文中作者根據考古證據寫道:

「在井田制變革過程中,鐵農具和牛耕數量極少,不能形成社會性的生產力,當戰國中期以後鐵農具開始大量運用於農業生產時,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已基本結束。從新石器時期的裴李崗文化到戰國早期,農業生產工具主要是石木農具,並無本質的變化。而且,在功能上,石木農具和鐵農具一樣,同樣具有個體勞動能力。因此,不管從時間還是功能上,鐵農具和牛耕都不可能是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的原因。」

論文現在依然可查,而且相關研究不止這一篇。

「公有制」和「集體勞動」是胡扯,「私有制」就更錯的離譜。秦暉老師考證,最早提及「壞井田、開阡陌、民得買賣」的人,其實是董仲舒,但後世就把這話理解成為了「土地私有」。

其實從70年代開始對秦簡的一系列考古成果已經表明:秦朝和後世實行秦制的朝代,壓根和私有制不沾邊,秦制沒有現代契約意義下的「財產私有」,土地的所有權依然是國家。

只不過秦制的「土地國有」和周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區別在於:秦制是對土地有絕對的所有權,土地的稅收、徭役和管理都由官僚系統完成,向皇權負責。而周制下,周天子只對土地有名義上的所有權,土地上的稅收、管理都是由貴族來完成的,周天子無權干預。

所以你看出商鞅變法的好處了吧!不是什麼提升生產力,而是你把土地的稅收和管理權從貴族手上交到皇帝那裏,國家就有了對社會更強的汲取能力!

所以秦國才能在六國之中徵收最重的徭役、兵役。把貴族幹掉、土地沒收,還能把地分給有軍功的無地平民(當然也僅僅是部分食稅權)以作激勵。

在消滅了舊貴族、分了他們土地後,就能實現「高榨取」+「軍功激勵」,整個國家如同一部戰爭機器般高效,這就是秦制改革的本質。

所以你能看到一個現象就是:中國古代的生產特點被認為是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有個專有名詞形容這個群體——自耕農。

自耕農是和地主的僱農、貴族的農奴作區分的,剛才說了秦漢之變後就不存在實權貴族了,他們變成了有食稅權的地主,而那些不給地主納糧的大多數,是直接給國家納糧的,這就是自耕農,自己種地給官府交稅。

這就和西歐的生產模式完全不一樣,西歐佔主體的是「采邑」,也就是俗稱封建大莊園式生產,農奴給封建領主納糧,領主提供保護,自耕農意味着沒人罩着你,所以在西歐極少。

而且,歐洲早在公元前10世紀就有了鐵製農具,這比中國還早了400年。可歐洲中世紀一千年的時間裏,土地制度依然類似於西周而不是秦之後,更說明了土地制度的變化跟什麼鐵製農具毫無關係。

那土地制度的變化到底跟啥有關係呢?可以看我這篇文章沒有基督教就沒有現代文明。簡單地說:最直接的關係就是君權過度擴張,使秦制改革成為了可能,這是土地制度轉變的根本原因。

兩種土地制度各有優缺點,分封制因為有實權貴族的存在,國家汲取能力弱,難以集中力量做大事,比如對外戰爭;但好處是貴族相比皇帝會更「愛惜民力」,因為農奴不流動。而皇上隔了一個官僚集團,下面的貪污腐敗經常控制不住,稅收過猛就容易民變。

秦暉、張宏傑等知名學者考證過史料,中國古代對農民剝削最嚴重的其實不是土地兼併,而是朝廷。因為每到王朝末年,往往會出現大量沒人種的荒地,這時候別說土地兼併,白給都沒人要,因為苛捐雜稅太重,這就是秦制改革的結果。

我今天科普的不是什麼「新大陸」,而是學界幾乎早已達成共識的老生常談,只是我不知道現在課本是否還在這麼教?

這些錯誤的知識,其實來自於那個不尊重科學的時代、唯蘇聯意識形態馬首是瞻的時代,研究大量受蘇聯的誤導,而不是植根於我們自己的社會和文化特點。

這些年越來越多關於「毒教材」的討論,我們也應該重視那些完全落後於時代、不符合中國歷史特殊性的錯誤知識。只有尊重事實的研究,才能給現代化中國的發展,帶來更有建設性的成果!

關於作者仝麟閣,前財經記者、投資公司董秘,發表文章累計超過200萬字。千萬級報道作者,網易年度影響力創作者。研究領域為政治、歷史、經濟和社會問題,為500強公司、地方政府做輿情諮詢和社會分析,在多家教育機構任兼職講師,現居奧地利。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麟閣經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08/198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