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房,就是一輩子。一套房,就套一輩子。有人用萬科財務報表,分析賣房錢都去哪兒了,結論是一半被政府拿走。另有人測算,不低於60%。因為這個市場只有一個壟斷賣家。作為普通人,遇上了就是遇上了,上了車之後是沒辦法下車的。還不出銀行貸款,銀行要法拍你房子。銀行貸款,才是剛需,是要還的。
普通民眾買房,為什麼不直接把房子降價賣掉,而是要等到法拍呢?因為他們根本沒想到,賣房子會虧那麼多錢。他們的房子按照他們的心裏價位掛出去,壓根沒人來看。不斷降價,在他們眼裏降到底了,還是賣不掉,接着就是被銀行收走法拍。
接着銀行操作也很簡單,根據之前的估值(注意這是關鍵),一拍打7折,二拍再8折,也就是二拍是原價56折之後,還是賣不掉。接着就是銀行系統被逼要調整房產的估價。整體的估值體系隨着房地產市場的變化被動改變,房子估值再下調,再賣,最後導致這些民眾房子被法拍後還無限連帶責任,一輩子背債,到最後只能等個人破產制度出台。
他們就是典型的剛需,就一套房,相信買房上車,結果全都崩掉。他們上了車之後是沒辦法下車的,因為崩的太快了。惠州的案例: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國企的盤,和大家講不搶買不到。結果沒有像之前一樣大家都去搶。前腳還在備案1萬5賣1萬7,後腳一個十一過去直接賣8000。
民眾為什麼逃不掉?跟着我算一遍。1萬5,100平的房子總價150萬。普通人家裏六個錢包湊50萬首付,然後貸款100萬。現在房子就價值80萬。他要賣房,就是還要倒貼20萬去還貸款才可能把房子賣掉。如果銀行系統根據150萬的價格去評估,法拍就是一拍7折,105萬起拍,賣不掉;二拍再八折,84萬,還是賣不掉。
假如真的調整過估值後再去拍,就按照80萬估價,就是一拍要56萬,二拍45萬。就是這麼一路折價下來,越虧越多。他首付50萬貸款100萬去買房,最後法拍完了,可能還要倒貼幾十萬的債務一輩子慢慢還。這就是房地產的槓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