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吳惠林:第十二章 健康也是一種財貨

作者:

(作者提供)

打開電視,翻開報紙、雜誌,五花八門的廣告中,醫藥廣告的分量非常高。其實,除了醫藥廣告何其多之外,台灣的藥房何其多、台灣的大大小小醫院也何其多。如果你們曾到過醫院,相信會為那「門庭若市」的景象咋舌不已。這些現象是反映現代的國人較容易生病嗎?我們若進一步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光顧醫院者,固然有許多是身受疾病侵襲,非得找醫生不可的,但是,似乎有更多人只是因為覺得有什麼毛病,而先去找醫生檢查。這是表示現代人的身體較弱、容易生病嗎?抑或顯示現代人較愛惜生命、對健康有較大的需求呢?就一般來看,答案應該是後者。怎麼說呢?我們就以經濟學理加以說明。

人雖逃不過生老病死,但我們有選擇它們發生時刻之能力

根據基本消費理論,一個人所追求的,是如何使其滿足達到最大。但滿足從何而來?是消費了「財貨或物品」(commodity)之後得到的。這裏所講的財貨涵義甚廣,訪友、心靈的和平、知識等等也都包含在內。而財貨又是怎麼產生的呢?這就牽涉到生產了,最基本的是家計單位的生產,此種生產方式的投入品,可以歸納為市場中的商品(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最終產品),以及消費者自己的時間這兩大類。前者是市場出售的有形產品,如汽車、住屋,後者的單純意義則是每天二十四小時。不過,每個人每天的總時數雖然都是一樣,但其「質」則有別,這就關係到單位時間的生產力問題,而且每一個人的「可用」時間也並不相同。因此,就時間來講,它不是一個外生變數,而是由多個因素決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健康」。

我們知道,人是血肉之軀,有天生的生命周期,每一個人都逃不過「生」、「老」、「病」、「死」四大關卡,但是,我們卻仍有選擇它們發生的時刻之能力。每一個人先天的健康狀況不同,又會隨年齡而變動。一般而言,到了某一個年齡之後,健康會逐年折耗,工作時間當然受到影響;不過,我們也可以利用一些方法來減緩折耗的速度,這就是健康資本的投資問題。我們可以投資於醫藥上、可以投資在營養上,也可以投資在運動上。當然,這些投資都需要花費代價,不但要有金錢的花費,而且,也要花費時間去配合,換句話說,都是需要成本的。因此,這裏也牽涉到選擇問題,亦即,必須在增進健康的各種行動和不顧健康之間作抉擇。

人們為何需要健康呢?健康又是什麼樣的財貨呢?葛羅斯曼(M.Grossman)在一九七二年曾強調過,健康同時具有消費財和耐久性投資財雙重身份。由此能滿足兩個目標:第一,作為消費財貨言,健康能直接進入效用函數產生效用,我們或可反過來說,如果生病就產生負效用,因而健康是一種正常的財貨;第二,健康是一種投資財,它可以決定「可用的時間」的量和質。

時間價值是隨所得、財富的增加而提升的

既然健康是一種財貨,我們對它有所需求,那麼也就可以導出健康需求函數來。而且,既然它是一種正常的財貨,也就跟其他的正常物品一樣。在價格與數量的關係圖形上,需求曲線系由左上方往右下方延伸,也就是說,在其他的因素不變之下,隨着健康價格的上升,健康的需求量將減少,反之則會增加。那麼,健康價格指的是什麼呢?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最容易想到是醫療價格,也就是直接付給醫生或購買藥品及醫療設備的花費,這些是看得到的健康價格。除此以外,尚有「隱含成本」,其中,時間成本是很重要的一種。這裏的時間,除了指看病所花的時間外,尚包含身體不舒服的時間;如果能經常保持健康狀態而沒有不舒服時間的話,就有更多時間投入市場工作賺錢,或是從事他種足以提升效用的活動。一個人的時間價格愈高,他花用

於避免工作中斷的費用也會愈多,這種現象也可以供作解釋健康費用跟隨所得提高的理由,而且也可以解釋高所得者為何肯提供較多的資源以避免生病,這是因為生病對高所得者而言,成本較高,亦即時間成本較高故也。

這樣的分析方式亦可說明,一個愈進步的社會為何對於健康需求愈提高,為何會更加避免生病,這並非只用所得和財富增加就能解釋清楚的。若要解釋清楚,必須把時間這個因素加進來,而時間價值是隨所得、財富的增加而提升的。

人力資本能夠使生產力增加,而使財貨的生產及工作報酬皆提升,早被貝克(G. B. Becker)和賓波拉斯(Ben-Porath)在一九六七年提出,他們着重於學校教育和職業訓練兩種人力資本。而葛羅斯曼不但將健康也視為人力資本之一,且認定它們也能促進生產力及所得的提升,他更強調健康資本與其他人力資本的區別。他特別強調:時間可用於生產物品和賺取報酬,而可用的時間則是由健康決定的。由於突出了時間這種因素,使許多現象的分析得以更加深入,對於醫藥、醫療設施和醫生等的需求增加,也只是一個例子而已!

作者是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27/195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