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一位班主任的大實話:長大後沒本事的孩子,家庭都有個共同點

孩子並非不聰明

只是懶得學習

前幾天,朋友來家裏做客。

聊到孩子小升初的話題時,她說自己特別焦慮,雖然前段時間在放暑假,自己卻完全沒有處於放鬆的狀態,失眠、掉發,皆因兒子軒軒的學習令她心力交瘁。

原來,今年小升初,軒軒考試成績不理想,三門主課語文60+,數學80+,英語60+。

在我的印象中,軒軒一直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這樣的分數讓我感到萬分意外:「我記得軒軒語文和英語挺好的,這次考試怎麼在及格線徘徊了?」

「懶,都是因為懶,單詞、語法都要背,他一學習就耐不住性子,剛坐下學習10分鐘就要跑出去玩了,你說他一句,他回你三句,給我氣的。」說罷朋友長嘆一口氣。

聽完朋友的講述,我腦海里出現了四個字:積懶成笨

還記得一位教齡20多年的班主任曾感慨:

「隨着孩子年級的升高,學習越來越不是一件只憑智商就可以搞定的事。

我見過許多一開始單憑聰明,學習還過得去,但而後因為長期懶散、沒有毅力和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導致『積懶成笨』的孩子。

我也見過一開始成績不夠拔尖,但因為有毅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加持,衝過瓶頸期,越學越有自信,最終成績遠遠超出老師和父母預估的孩子。」

這種現象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常見,究其原因並不是因為孩子笨,而是懶。

大多數孩子的智力都處在同等水平,真正拉開人與人差距的,是刻苦和勤奮。

一個人若是懶得學習,懶得思考,懶得認真,懶得堅持,最終只能自食其苦,自毀前程。

新學期,家長一定要警惕孩子「積懶成笨」。

那些用「假勤奮」掩飾「真用功」的孩子

正在被「懶」拖垮

聽過一句話:

「初中刷掉懶的,高中刷掉笨的,積懶成笨活該被刷。」

真實且扎心。

懶惰是一種壞習慣,它會讓孩子在學習上越來越吃力,最後慢慢拖垮孩子的意志,甚至放棄學業。

考完試,當家長問起孩子這道題為什麼做錯時,大多數孩子慣用的一個託辭就是:這題我會,我就是太粗心才做錯了。

因為粗心,記錯了公式,算錯了答案;

因為粗心,審錯題目,導致答非所問;

因為粗心,在草稿紙上算對了,但是抄寫答案時寫錯了。

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每天早出晚歸,寫作業,做習題,成績卻不見提高,這時候家長就要多想想,「平時都對,考試就錯。」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孩子在用「假勤奮」掩飾「真用功」,拿粗心當藉口。

有一位14年教齡的老師總結出孩子懶惰的兩種類型:

1.肢體懶惰:這類學生主要表現在上課不愛動筆,喜歡用眼睛看,用腦子想,考試時常常眼高手低。

2.用腦懶惰:這類學生,只是機械地記筆記、刷題,而不「琢磨」,不「走心」,不「思考」。

正如米高·桑德爾所說的那樣:

「學習的本質,不在於記住哪些知識,而在於它觸發了你的思考。」

把學習和思考統一起來,能避免孩子單思不學,避免所想變成空想和妄想。

低質量的勤奮不如高質量的用功,用心思考是記憶、消化知識的致勝法寶。

真用功的孩子,身上都有這幾點特質——

溫故知新:睡前會把當天的知識在腦子複習一遍;

拒絕拖延:每天定時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

注重積累:勤閱讀,寫日記,摘好詞,背好句;

擅於提問:上課會聽課,下課會提問,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學習從來沒有捷徑,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循序漸進登上頂峰。

成績不會說謊,如果付出時間和成績不成正比,父母就要反思孩子是否處於「假勤奮」的學習狀態了。

儘早讓孩子擺脫「假勤奮」標籤,才能在學習上收穫「真功夫」。

每一個懶惰的孩子

背後都站着容易妥協的父母

梁實秋曾說:

「惡勞好逸,人之常情。就因為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鞭策自己。」

父母恰到好處的管教,教出的是踏實勤奮的孩子。

父母無條件的妥協,養出的是懶散浮躁的孩子。

前幾天,看到了新媒體作家劉小念寫的一篇文章,感觸頗深:

一個出身在普通人家的孩子子吉,考上了廣州的一所重點大學。

畢業後每天晚不睡早不起,找不到工作怪就業環境不好;

隨後去考公務員,考試失敗後又說試題出得偏而怪;

父母着急的托人找了無數個關係,好不容易幫他爭取到一份在銀行實習的機會,他卻嫌棄這份工作毫無技術含量,與自身專業不對口,拒絕再去上班……

幾番折騰後,子吉的父母終於明白:他缺的不是學歷,而是腳踏實地的心態。

在我看來,子吉成年後經歷的種種失敗,皆因自身的懶惰和父母的一次次妥協。

《顏氏家訓》有言:「習閒成懶,習懶成病。」

有遠見的父母,都帶着狠心,他們會在孩子想偷懶時,堅定地拒絕,逼迫他們勤奮。

網上有一個五年級在讀的小女孩,她的媽媽給她制定了一系列的家規,並要求孩子嚴格遵守制定的學習計劃,而且媽媽每天也會陪孩子一起完成。

久而久之,小女孩越來越自律。

每天六點半起床晨讀;放學回家也不需要父母監督,自己會主動寫作業;周末的時候自己閱讀和練字。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態度模稜兩可,就會留給孩子討價還價的餘地。

已經制定好的學習計劃,不要因為心疼孩子就打破規則,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站着態度溫和而要求嚴格的家長,他們既給了孩子尊重,又讓孩子不能突破底線。

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放縱的少年

也不願見你卑微的成年

知乎上曾有一個問答:

上學期間,那些懶得學習,混日子的人,現在都成什麼樣子了?

有個高贊回答:

「有一份不自由的工作。」

叔叔家的兒子,初中時候成績很不錯,每次考試都能進入年級前十。

但是高二那年,他開始沉迷網絡,每天都要去網吧打遊戲,對學習失去興趣的他一直墮落到高考前夕。

最終以300多分的成績上了一所專科院校,讀着不喜歡的專業,在大學裏繼續混日子。

畢業後,找不到正式的工作,但為了謀生,他被迫輾轉在各個小餐館做服務生。

人是叫不醒的,只能痛醒。

直到有一次累到暈倒的時候,他才幡然醒悟:

在學習上偷懶,就是給自己挖坑,不吃學習的苦,就要被生活欺負。

身為父母,我們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幸福快樂。

但這快樂也要分時期,如果一個孩子在該學習的年齡選擇了放縱,在該努力的階段貪圖輕鬆享樂,他之後的道路定會萬分曲折。

請告訴孩子,你現在讀的每一本書,所記住的每一個知識,是為了讓你未來有底氣捍衛自己的人生。

新學期,預防孩子「積懶成笨」

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培根說:

「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為防止孩子誤入「積懶成笨」的陷阱,父母必須從小學階段開始,幫助孩子樹立學習意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新學期,先抓以下「四點」好習慣,再談成績:

1.規劃歸納的習慣。

學習沒有針對性,做題貪多求全,這樣沒有目標的努力,沒有計劃的奮鬥,結果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屬於無效學習。

而那些有效學習的孩子,都懂得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目標,總結歸納知識點,找到自己每一門學科的薄弱環節,查漏補缺,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讓自己學得輕鬆。

2.積極主動的習慣。

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你去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要問老師、問同學,學習最忌諱的就是似懂非懂,不懂裝懂,這樣只會害了自己。

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常提問,勤動筆,多練習。

主動地學,能讓孩子越學越自信,成績才會越來越好。

3.自檢自查的習慣。

檢查是一種自我反思,父母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不要讓孩子做完題直接拿給自己檢查,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先檢查一遍。

如果孩子真的是因為粗心將題做錯,並自查出來,這樣能有利於孩子反思自己為何粗心,但如果自己都沒檢查出來,那大概率是沒有將知識點吃透,整理錯題時就要對此進行針對性訓練。

4.時間管理的好習慣。

今日事,今日畢。

懶散拖拉的孩子會將學習和生活搞得一團糟,不管大事小事,父母都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制定出一個明確的時間期限,督促孩子完成當天任務。

另外,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斷提醒孩子凡事提前5~10分鐘,讓孩子潛移默化地養成不拖延的好習慣。

作家桐華曾說: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付出和收穫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里會逐漸形成兩種人,一種人因為努力而成功,另一種因為懶散而失敗。」

縱然你天賦再高,你不嚴格要求自己,就是在走下坡路;

即使你資質平平,只要不縱容自己懶惰,始終保持勤奮的態度,哪怕每天進步一點點,你都是在走上坡路。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教育人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22/1957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