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認清一個人,四點就夠了(深度好文)

古語常說:「人心難測」。

想要真正的去看懂一個人,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究其所言,就是從「視」、「觀」、「察」三方面去觀察一個人。而這種方法演變到現在,觀察的形式和方法也更具體,以這四方面為判斷,認清一個人也不再會是一件晦澀難懂的事情。

1

在利益面前如何抉擇?

人性趨利,在所難免。

《論語》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古往今來,為了一己私利而見利忘義的故事比比皆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品格而拒絕利益誘惑的也屢見不鮮。

莊子曾有一個好友叫惠施。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梁國是不懷好意,想取代您的相位。」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都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

「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鵷雛,您可聽說過?這鵷雛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這時,有隻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好鵷雛從頭頂飛過。

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並嚇唬鵷雛。而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利益,就是一塊試金石。

在這個世界上,利益並不是人們唯一追求的東西。如果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顧良心,拋棄道義,這樣的人誰又敢相信?

而如果一個人在利益面前,不會放下內心的原則,依然堅守對道德的信仰,那他必定有着高貴的靈魂,值得深交。

2

如何尊重別人?

有道德有教養的人,對任何人都是尊重的,就算是和比他地位低的人交流,也不會顯出高傲。

紀曉嵐有一天去游五台山,走進廟裏,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見他衣履還整潔,儀態也一般,便招呼一聲:「坐」又叫一聲:「茶」。意思是端一杯一般的茶來。

寒暄幾句,知他是京城來的客人,趕忙站起來,面帶笑容,把他領進內廳,忙着招呼說:「請坐」,又吩咐道:「泡茶」。意思是單獨沏一杯茶來。

經過細談,當得知來者是有名的學者、詩文大家、禮部尚書紀曉嵐時,立即恭恭敬敬地站起來,滿臉賠笑,請進禪房,連聲招呼:「請上坐」,又大聲吆喝:「泡好茶」。

他又很快地拿出紙和筆,一定要請紀曉嵐留下墨寶,以光禪院。紀曉嵐提筆,一揮而就,是一副對聯:

「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方丈看了非常尷尬。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面對一個人,不以面貌去評判一個人,待之以尊重,那這必定是一個擁有善意,擁有操守的人。

3

如何對待父母?

三字經開篇就有言「首孝悌,次謹信」,孝敬父母,不僅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也是看出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的重要標準。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小的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

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滿足父母的要求。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也忘記了疲勞。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漸行漸遠,所以及時盡孝,越早越好。

而一個想父母所想,對待父母和顏悅色的人,一定是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也將更容易獲得別人信任和喜歡。

4

如何對待承諾?

面對諾言,往往也能很輕易地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君子一諾千金,對自己許下的事,絕不輕易違背。這樣的人很靠譜!

而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承諾不能堅守,隨隨便便就反悔,那這樣的人也不值得信任。

《論語》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沒有誠信的人,違背承諾的人,就如同汽車沒有輪子,是什麼都做不了的。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着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

她趕集回來後,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

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再信任你。」說着,就把豬殺了。

一旦做出承諾,不分年齡大小,都應該遵守。它往往反映的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操守。而言而有信的人,也將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

不只重利益的人,是內心高貴的人;

善於尊重別人的人,是有修養的人;

善待父母的人,是孝順的人;

重視承諾的人,是有擔當的人;

人心難測,人亦善變。在識人、辨人的過程中,以這四點為標準,我們也將更容易看清一個人。

《禮記·大學》裏常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想要看清別人,我們不妨先做好自己,以坦誠之心待人,也必將會收到真心的回饋。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烏合之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18/199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