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中國白領陷入了「恐慌」 蘇聯笑話復興

金融時報的評論說,狡猾的蘇聯式笑話,正在中國社交媒體平台上微妙地復興,這種語言藝術要點在於晦澀難懂,讓審查人員難以理解,但又清晰明了,讓懂的人心知肚明。

有些笑話過於深奧,諷刺意味只有在審查人員決定刪除時才能得到證實,這與前蘇聯持不同政見者幽默中的"貓捉老鼠"模式如出一轍。美國報道中國事務的網站《中國數字時代》(China Digital Times)本周監測到的一個笑話就屬於這種類型。

內容如下,「出去旅遊,一腳踢到了一個東西,拿起來一看,是個銅燈。我看那個銅燈有個地方有點污跡,使勁擦了擦,飄出來一個妖魔,說是能夠滿足我任何的願望。我說,是嗎?那能不能讓那啥啥啥,啥啥啥?妖魔一聽,衝上來就捂住我的嘴:這是能說的嗎?"

這個笑話被刪除後,作者的賬戶似乎也被關閉了。中國數字時代評論說:"當然,通過封禁這個笑話和它的作者,審查人員只是證明了這個笑料。這已經不是'蘇聯式'笑話第一次成為中國現實了"。

黑色幽默只是最近困擾中國的一系列表現之一。經濟增長放緩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勞工騷亂不斷蔓延,青年失業率急劇上升,自2021年年中以來房屋價值下降,家庭生活更加艱難。

本周有消息稱,中國已正式陷入通貨緊縮,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了0.3%。通貨緊縮之所以令人擔憂,是因為價格下降會促使人們推遲購買,消費會更缺乏活力,而中國政府一直相信消費活力會推動經濟從大流行病中復甦。

這個問題的意義遠遠超出了中國本身。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今年中國不僅將貢獻全球經濟增長的35%,遠遠超過任何其他經濟體,而且還是整個亞太地區的火車頭,預計亞太地區將增加全球GDP增長的67%。

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們已經開始談論經濟刺激政策,7月份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呼籲"加強反周期措施",部分目的是刺激消費支出。但這種關注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現實。

正如蘇聯式笑話的復興所暗示的,中國的萎靡不振只是經濟問題的一部分。阻礙經濟增長的幾個因素背後的深層背景,是心理和政治因素的奇怪混合體,一種心理政治迷局。

王寧(非真名)在北京一家技術諮詢公司工作,他的想法有助於說明,對中國政治走向的擔憂如何抑制了人們的消費欲望。

儘管王寧的月薪高於平均水平,達到3.5萬元人民幣,但他已經開始對自己實行消費配額制,按照具體類別進行安排。例如,外出就餐每周不得超過1,000人民幣,而購買衣服和其他物品的支出,也同樣受到財政紀律的約束。

他緊縮開支的原因既有地緣政治的大局觀,也有就業市場的不安全感。和如今許多大城市的居民一樣,他長期以來對美好明天的信念已經快破滅了,因為他認為中國政府一味追求國家安全而忽視了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

王說:"我儘可能多地存錢,以應對攻打台灣或房地產市場崩潰等黑天鵝事件。"

中國視台灣為自己的領土,關於中國是否以及何時會進攻台灣的猜測已成為大城市私人談話的一個特點,2027年經常被認為是一個可能的日期。

王的焦慮還與他的工作有關,許多在房地產行業、私募股權基金和投資銀行工作的朋友要麼失業,要麼不得不減薪,原因是經濟趨勢和監管部門對這些行業的打壓。

王的心理有充分的理由。在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領導下,"國家安全"的概念幾乎主導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生態和其他領域都被官方歸類為國家安全問題,被認為是黨國生存所必需的。

智囊機構歐洲亞洲研究所的張說:"當然,習近平知道經濟有多麼重要,但他不知道如何拯救經濟。實際上,他遠不是一個現代領導人。"

他認為中國需要恢復鄧小平的自由市場改革,鄧小平是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設計師。但分析人士認為,更緊迫的是,中國政府需要採取刺激措施來遏制通貨緊縮。否則,中國的心理政治弊病可能會加深。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14/1940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