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日本年輕人不太愛吃的它,怎麼突然成了「美食頂流」?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梅~」

夏季是日本人製作梅乾的季節。

這不,頗受日本中老年人喜愛,但在年輕人裏面不太吃得開的梅干,在這一時期又登上了巔峰,成為了目前日本的美食頂流之一。

在日本,梅干一直以來都是存在感十足的東西。

雖然在90年代的時候,梅干在年輕人里曾經示弱過,但是這幾年又火熱了起來。

在2019年日本觀光經濟新聞的一項投票中,85%的日本網友表示喜歡梅干,其中20歲以下年輕人更是有90%選擇了喜歡梅干,其國民度可見一斑。在喜歡梅乾的朋友中,喜歡甜口梅乾的比例佔到了70%,酸口的則為30%。

觀光經濟新聞,2019年關於梅乾的問卷結果

受訪者中一小半的人還知道梅干擁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更有人表示,管他有什麼功效,喜歡的東西,每天吃都不會厭。

各類日劇和動漫里,梅乾飯團、梅干茶泡飯之類的東西頻頻刷臉。家常清粥小菜式的梅子茶泡飯,如一股暖流般能讓人在深夜食堂里得到一絲慰藉。讓鏡頭外的我們也十分好奇,

這種「平民」感十足的食物,究竟好吃在哪?

《蠟筆小新》自製梅子飯

《深夜食堂》梅子茶泡飯

日本的梅干就真這麼神奇?配個白飯就能讓人吃的香濃念深。怎麼我做的話梅白開水泡飯,連狗都不愛吃呢?(滑稽臉)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自帶「健康」屬性的梅干,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成為日本的味覺基礎,踏上頂流之路的。

保質期可達400年的日本國民食品

首先,小通先要解釋一下的是,日本的梅干,與我們的話梅、西梅、酸梅這類消磨時間的零食不同,它更接近於我們榨菜、蘿蔔干之類的醬菜,單吃絕對會讓人「血壓升高」。

也難怪梅干總是要與好基友米飯一起登場了。

要有梅干,得有梅子,要有梅子,又要有梅樹,而梅樹原產自中國,本學界普遍認為,最初是我們的遣唐使把烏梅這樣東西引入日本的。

日本的朋友們不用客氣,這也是我們中國吃貨,為天下吃貨們所做的一點微小的事情而已

而在日本本土,梅干一詞最早流傳於可以追溯到平安時代(794-1192年),傳說當時村上天皇得了一種病,遍尋名醫也不見好轉,然而這病竟然被「梅干海帶湯」這一略顯黑暗料理的組合給治好了,你說神不神奇吧?

村上天皇

這倒也不全是玄學,在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就提到了烏梅有「五止」,即止渴、止咳、止瀉、止痛、止血的功效。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梅子中的檸檬酸可以促進唾液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此外還有促進代謝和抗疲勞的功能。而梅子中的多酚則有一定的抗菌、抗氧化的功效,竟然還能增加免疫力。

註:梅子將成熟時,其色青綠,稱為青梅,而青梅經過低溫蒸烤等加工後,就變成了烏梅。

梅干和梅子如此好使,在此後的鎌倉和戰國時代,這種易於保存還兼具藥物功效的食物,自然深受武士們的歡迎。成為了當時不可或缺的「戰略物資」。

有人說,保存良好的梅干,保質期可以達到400年以上。

到了江戶時代,社會進一步發展,普通家庭也開始製作梅干,這時梅乾的做法已與現在無異。《本朝食鑒》中寫到:

「將剛剛成熟的梅子摘下洗淨,撒上鹽醃製兩三天,等梅汁出盡後便放到太陽底下暴曬,等到黃昏時就蘸上原來的鹽水梅子汁,第二天再拿出來繼續暴曬,如此往復直到梅汁用盡,最後保存在陶瓷壺裏。」

所以日本傳統的梅干,含鹽量可以達到驚人的25%-30%,活脫脫一個「食鹽結晶」。

咸就一個字,簡直下飯的不得了,於是梅乾飯應運而生。

昭和回憶:梅乾飯

在現代,如果給你來一碗梅乾飯,「貧窮」的氣息撲面而來,

但在昭和時期,它可是很多日本人心裏的「家鄉味道」,並且有一個響亮的名號,叫日之丸便當(日の丸弁當)。

這碗梅乾飯在日本最窘迫的時期,給無數人帶去了心理和肚子的雙重滿足。

低鹽梅子飯更健康喲

在法令上(日本農林食品法),日本還嚴格規定,只用梅子和鹽這兩樣東西醃製的,才可以叫梅干,除此之外加入白砂糖、食用醋、蜂蜜等其他調味料或是香料醃製的,叫調味梅干。

當代日本人最推崇的梅干是來關西和歌山地區的紀州南高梅,這裏出產的梅子皮薄肉厚,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梅干和調味梅乾的區別

紀州南高梅

通常情況下,調味梅乾的含鹽量僅為梅乾的1/3左右甚至更低,更符合現代人低鹽和清淡的飲食習慣,且口味豐富多樣,因此現在的食品企業都動足腦筋,想方設法開發出好吃的調味梅來。

不過由於含鹽量較低,一般調味梅乾的保質期僅為6個月左右,不如梅干那麼耐放,做不到祖傳~

後疫情時代下的「頂流」梅干新體驗

早在疫情剛開始,在互聯網上,就傳出過,「吃梅干可以預防新冠」這樣的傳聞,是不是和我們的雙黃連有異曲同工的感覺。

推特流言,梅干竟能防新冠??

小通覺得該流言可能來自於日本2010年對於梅乾的研究結論有關。

當時和歌山縣立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從梅干中發現了能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增殖的多元酚物質,並命名其為epoxy lyoniresinol(環氧南燭木樹脂酚)。在該物質的作用下,經過7小時,受感染細胞內90%的病毒增殖就被抑制了,可謂效果卓絕。

梅干對於抑制H1N1病毒的研究結果

負責人宇都宮洋才副教授甚至直接安利到:「每天吃5粒梅干,可能起到抑制病毒的效果。希望這能成為重識傳統日本飲食文化的契機。」

這發安利直球,沒想到過了那麼多年依然有效。

當然,即使梅干對於H1N1甲流確實有一定功效,其對新冠恐怕也是不好使的。

不過日本的朋友們倒也沒把這個說法當真,他們真實的想法可能是,我們本就愛吃梅干,反正又健康又省錢,吃吃更健康,怎麼都不吃虧吧。

就連日本的議員們也順應時代,梅振興議員聯盟的成員自掏腰包,送出10000粒紀州南高梅給工作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醫務人員當然也很感激,表示「終於得到了在繁忙的工作中補充鹽分的方法,會繼續保護國民的生命和健康的」。

食品商家和企業自然投其所好,不但在梅子本身上創新,更是引入了「互聯網模式」。在日本東京,竟然出現了「立食梅干專營店」

東京,梅干專營店的宣傳材料

顧名思義,這是一家主打體驗不同風味梅乾的店,雖然是站着吃,但飲料選擇也很豐富,從茶水軟銀到日本酒一應俱全,可以適配每一個人。

店內品種五花八門的梅干

對於硬核梅干愛好者,可以像咖啡和茶葉一樣,去細細品鑑這幾十種梅子之間的差異與不同。

喝茶買醉的,就着梅干,喝着小酒,絲毫不佔肚子,想想就很美。

好奇嘗鮮的,梅子專營店這種「站在店裏吃梅乾的體驗」也絕對是你沒有嘗過的「船新版本」,相當值得一試。

不同的人都能獲得不同的感受,這不就是現在新零售所說的「體驗式消費」嗎?

歸根到底,梅干能再次在日本火熱起來,還是因為大家本來就對它愛的深沉吧。

曾經的「老齡化」讓它一度有掉隊的危險,可是如今它又殺了回來。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梅~

梅干本身健康、親民的標籤,再加上成熟的產業鏈,創新體驗的嘗試,又相連新冠疫情這一和全球人民都息息相關的大事。

天時地利人和,全都齊了,火也就順理成章了。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日本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09/192501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