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警惕「沉默的殺手」:保護腎臟,遠離尿毒症

慢性腎臟病的定義

慢性腎臟病就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尿檢異常,血液檢查腎功能指標的異常,以及影像檢查發現泌尿系統結構和腎臟病理學的異常,並且這種異常持續超過3個月。

慢性腎臟病根據計算的腎小球濾過率分期,一共分成5級,1和2級腎功能正常,3級以下為異常,5期為終末腎臟病期,這一期的部分患者開始進入腎臟替代治療。

慢性腎臟病的原因

以往,中國慢性腎臟病的主要病因和引起尿毒症的主要原因是腎小球腎炎,其次是糖尿病腎病、高血壓病、囊性腎病、高尿酸性腎病和其他原因。

但近10年來隨着糖尿病發病率逐年遞增,新發糖尿病腎病也逐漸增加,糖尿病腎病引起的腎衰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移植的總數雖然還是第2位,但是每年新進入腎臟替代的患者中,糖尿病腎病已慢慢超過腎小球腎炎,排在第1位。

由於糖尿病發病人群的巨大,大約有1/3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腎臟病變,這個數字也不容小覷;另外高血壓病和各種代謝性疾病引起慢性腎衰的比例也是逐年增加。

慢性腎臟病的表現

慢性腎臟病典型的表現:浮腫、蛋白尿、血尿、尿少等。這些往往是慢性腎炎的表現,慢性腎炎在年輕人常見。

大多數的慢性腎臟病早期並沒有特殊的表現,許多患者早期沒有以上表現,發現時已經腎功能受損,或者有些患者直接進入尿毒症,因此有人也會把腎臟病叫做「沉默的殺手」。

腎臟損害是隱襲進展

除了一部分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或者惡性高血壓引起的腎臟損害是急性的,大多數的腎臟疾病都是隱襲進展的,也是有據可循的,我們看看以下2個病例。

01

案例一

A女士,65歲,2023年3月中旬在外院檢查發現血肌酐380umol/L.(正常女性84)。

自述一年內肌酐進展快,按照性別年齡、體重和肌酐,已可診斷慢性腎臟病5期,伴有高血壓病3級,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貧血(治療中)、代謝性酸中毒。

看化驗檢查,2018-2019年期間血肌酐在110-140umol/L,之後沒有檢查,尿檢蛋白和紅細胞不多。

追問病史,高血壓病史30多年,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10年,糖尿病5年,血壓最高時高壓至少在200以上,血壓和血脂的控制不詳。患者自述貧血改善感覺尚好,乏力和精神狀態明顯改善。

從患者提供的病史來看,慢性腎臟病的原因是多因素的:

糖尿病腎病的可能不大,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及年齡等引起的缺血性腎病的可能性大,疾病的病程30年左右,各種腎臟損傷的危險因素均沒有很好控制導致慢性腎臟病進展到接近需要腎臟替代治療。

02

案例二

B先生,49歲,因胸悶憋氣,血壓230/130mmHg收入急診,發現血肌酐超過1100umol/L,血色素6g/L。

董先生一直認為自己的身體很好,3個月前還有長途旅遊,但是化驗的結果提示貧血嚴重,腎臟萎縮,高磷低鈣,多項指標提示慢性。

因為疾病緩慢進展,機體也在慢慢代償,但是由於某些原因如感染、勞累等誘因,代償不能繼續,患者的各種不適表現才顯現出來。

如何早期發現腎臟損害

由於腎臟損害的特殊性,僅依靠患者的自我感覺不準確,需要到醫院檢查。

腎臟既可以自身發生問題,如原發性腎小球腎炎、腎臟腫瘤;全身的各種疾病也可以累及腎臟,如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和藥物等。

因此定期檢查腎臟,尤其對於有基礎慢性疾病的患者,關注腎臟有無受累也是非常必要的。

有慢性腎臟病的人群

是心血管事件的高風險人群

微量白蛋白尿出現意味了腎小球內皮細胞的受損,另一方面也提示了全身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受損,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高。

從腎功能損傷、慢性腎功能不全,到尿毒症正在透析的患者來看,其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遠遠高於沒有腎功能損傷的患者,透析患者比沒有透析的同齡患者高約20倍。

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腦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

我們需要採取什麼措施

1.有腎臟檢查異常的患者每年至少完成一次的腎臟專科篩查;

2.有各種基礎病的患者,每年應諮詢腎內科醫生一次,詳細評估各種疾病可能對腎臟的影響;

3.諮詢家庭醫生,多方面總結目前總體治療的優勢和可能存在的問題,進一步調整和改進。

只要做到早期發現,積極控制,將危險指標控制到安全範圍,慢性腎臟病的進展就會得到控制,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減少,即使進展到慢性腎功能不全,大多數的患者都不會進入到尿毒症。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和睦家社區醫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23/190515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