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為什麼「尿毒症」越來越多?醫生勸說:3個習慣別碰,腎會感謝你

小李,25歲,是茫茫北漂大軍中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鎮青年。剛來北京的第一年,小李兜兜轉轉好不容易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去年年初入職體檢時被查出有腎結石。不過還好不算太大,醫生的建議是可以定期隨診觀察,目前結石的大小有一定的幾率會隨着尿液排出;當然保險起見還是做手術取石更穩妥。

小李為了省錢,沒有選擇做手術,醫生就叮囑他要定期來醫院查尿常規和血生化,以監測腎功能情況。但小李初入職場,工作忙到不行,每天早出晚歸、加班應酬的,每天回到家倒頭就睡,哪還有那心思去醫院檢查。所幸一段時間後,結石真的隨尿液自己排出來了,小李便沒再多關注自己的腎。

半年多以後,小李感覺自己夜間起夜越來越頻繁了,尿液中還帶了好多泡沫,小李以為是最近睡前水喝多了,或者是最近工作忙沒休息好,便沒放在心上。

今年年底的時候,小李總感覺自己時不時的頭痛,還有點間斷低熱,以為是感冒了。為了省錢就去藥店隨便買了點對症的藥吃,然而並沒有什麼緩解,反而燒的更高了。

於是小李連夜去小診所輸液,雖然感冒症狀輕了點,但是接連好幾天都感覺頭暈目眩的,而且吃飯也沒什麼胃口。小李這才去醫院就診,剛到急診常規測血壓,怎知這高壓直逼180而去,醫生趕緊把小李收治入院進一步檢查。

第二天,醫生拿着血生化的結果告訴小李,他的肌酐水平高達1071,已經達到了尿毒症的診斷標準。醫生以最快的速度給小李安排了第一次透析,並告訴小李他的腎臟已經完全不能工作,必須間斷透析來協助排除身體內的毒素。

這個消息於小李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一般,自己年紀輕輕,後半輩子竟然要靠透析活着,他實在想不通自己的腎臟為何得以落到尿毒症的地步。

其實尿毒症並不是一種單一疾病,它其實是各種慢性腎臟病進展到終末期,最終導致腎功能衰竭的一種共同結局。

慢性腎臟病在全世界的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腎臟相關疾病通常起病隱匿,症狀多不典型,所以導致很多患者在初次就診時就已經進入尿毒症期。

我國的慢性腎臟病患病率約為10.8%,約1.2億人口飽受慢性腎臟病的困擾,每年有約千分之一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因控制不良而進展到尿毒症期,預計10年內需要通過血液透析生存下去的患者可能超過100萬【1】。

所謂慢性腎臟病,是由於人體尿液中的一些含氮較多的有害物質和其他廢物在體內積壓過多,降低了腎臟的排毒功能,造成的一種持續腎損傷。按照慢性腎臟病的分期標準,血肌酐水平≥707或腎小球濾過率<15,就可以診斷該患者進入了尿毒症期。

不過面對腎臟疾病不必談虎色變,早期腎臟病也是可防可控的,通過關注尿液性狀的變化和身體浮腫等情況,我們也還是能夠早期識別腎臟病的。

一、早期腎病的信號

相當多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發病初期症狀都很隱匿,一般不會有明顯不適感,但是細心的人還是能夠發現一些微小的可疑端倪,捕捉到這些潛在的腎臟求救信號。

1.水腫是腎臟病最特徵的表現

水腫是因為腎臟的濾過率下降,造成過多的水分堆積在組織間隙,所以水腫往往發生在組織較為疏鬆的部位。而腎性水腫有着顯著的分佈特點,多發生在眼瞼或者顏面部

而且晨輕暮重也是腎性水腫進展的一大特點,往往早晨起來水腫較輕,勞累後加重,甚至在下肢低垂部位(如腳踝、小腿)也會發生,休息後可以逐漸緩解。

如果用手指按壓水腫部位可形成凹陷,即可凹性水腫,這時應當及時到醫院就診。

2.尿液的性狀和顏色改變

正常的尿液應該是清亮的淡黃色,喝水多時可類似白水。如果發現尿中有着較多的泡沫而且持續不散,一般是尿中蛋白增多所致;如果尿液持續呈現濃茶色或醬油色以及淘米水樣,可能說明尿中帶血或膿尿,都應該警惕腎臟可能出現問題。

3.腎盂腎炎相關表現

腎炎常常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的泌尿系感染的典型表現,往往同時還會出現發熱、腰痛等相關症狀。上文中的小李以為自己得了感冒而出現發熱,實際上這就是腎炎的早期表現。

除此以外,慢性腎臟病的早期表現可能還包括夜尿增多(夜間起夜超過2-3次)和後腰酸痛、血壓升高、食欲不振、厭食等容易令人忽視的非特異性表現。如果這些早期症狀沒有被及時識別,那麼造成腎臟損傷的因素持續存在,最終不可避免的會進展到尿毒症期。

尿毒症的發病並無年齡方面的傾向人群,尿毒症在各個年齡的人都可以發病,上至老年人下至孩童都可能患有本病。目前我國現有尿毒症患者已突破百萬大關,而且每年還在以15%左右的速度持續增長【2】。

為什麼這麼多人會患有尿毒症呢?這還要從尿毒症多樣的病因說起。

二、尿毒症為什麼越來越多

能夠導致慢性腎臟病進展到尿毒症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這也是尿毒症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我國,以前腎炎是造成尿毒症最主要的病因。

但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加工食品的多樣化導致很多慢性非傳染性「富貴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比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

這些慢性病常常合併代謝紊亂,導致身體內環境中各離子組分的不穩定。而腎臟作為濾過體液中有毒有害物質的重要場所,如果長期浸泡在一個不正常的環境中,自然會受到長久慢性的損害。

再者很多慢性腎臟病也與藥物性損傷有關。隨着人們人均壽命的延長,帶病生存的病人相對來講越來越多,所以長期服用多種藥物的人也逐漸多起來。

由於大部分藥物的代謝產物最終都是由腎臟隨尿液排出,所以長期服用藥物的患者本身就容易造成腎臟損傷。以上多種因素的作用,都對尿毒症的發病率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使得患有尿毒症的人群越來越多。

這樣說來,其實慢性腎臟病離大家說近不近,說遠不遠,有沒有什麼措施能夠預防尿毒症的發生呢?

三、想遠離尿毒症,應該避免這三件事

1.不控制慢性病

隨着高血壓、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斷升高,這兩種疾病導致的慢性病正逐漸成為引起尿毒症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在高血壓的影響之下,容易引發腎臟的腎小動脈痙攣,導致腎臟的血供減少,腎血流量下降,長此以往就會對患者的腎臟造成損傷。

對於那些血壓長期控制不良,血壓偏高者來說,腎臟長期處在一種高壓的狀態下工作,就像是一扇特別窄的門突然要通過很多人一樣,這扇門即腎臟中的無數個腎小球濾過系統,早晚會被破壞殆盡。

濾過系統一旦被破壞,就會失去它的篩選作用,因此血液中某些不應該被濾過的物質就會進入到尿液中,極容易出現血肌酐或尿中蛋白升高的現象。

而且對於本身就患有腎病的人群來說,由於過多的水分瀦留在身體中,也更容易出現血壓升高的現象,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周而復始地對腎臟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對於廣大的糖尿病患者來說,糖尿病腎病、尿毒症本身就是糖尿病非常常見的併發症之一。長期高血糖,會使腎小球毛細血管的基底層增厚,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一些本應該留在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質這時也會被濾過。

時間一長,就會使腎小球發生硬化,從而出現蛋白尿、高血壓、水腫等一系列症狀,而這往往是腎小球損傷的前兆。

有研究表明,約3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會進展至尿毒症期。因此糖尿病患者一經確診就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強化血糖控制,避免血糖的大幅度波動而加重腎損傷。

2.濫用藥物

當下許多年輕人多處於快節奏的生活當中,總是盲目信任一些銷售人員口中推銷的保健品,想依靠藥物來保重身體。殊不知,是藥三分毒,這些保健藥品最終都需要在肝臟進行代謝,經由腎臟隨尿液排出。

如果這些保健藥品確有品牌且成分有嚴格出處的尚且可以接受,反之如果是成分不明、未經驗證的「網紅藥」,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含有極大的腎毒性,不知不覺中會對腎臟造成極大的損害。

3.不良排尿習慣

腎臟生成的尿液會暫時儲存在膀胱,膀胱是一個壓力容器,膀胱壁的肌肉隨容納尿液的增多可以拉伸變薄,以擴大容量。

憋尿是一個很不健康的排尿習慣,像是長時間大力的拉抻橡皮筋,會加重膀胱肌肉的疲勞,容易造成尿液反流回輸尿管甚至是腎臟,增加發生尿路感染的風險。

所以不要總是壓制尿意,該尿不尿,反而應該多喝水多排尿,讓尿液沖刷尿道,都能夠起到保護腎臟的作用。

四、小結

尿毒症是慢性腎臟病的終末期,其發病不分年齡,而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3】。早期最常見的表現為晨起眼瞼或顏面部的水腫,以及尿液性狀和顏色的改變,進一步進展可能會累及全身多系統。

但是發展至尿毒症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如果我們能夠早篩查、早發現、早控制、定期複查,避免拖延至各種併發症逐一發生了才去就診,還是能夠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的。

對於有原發慢性病的人群,一定要積極控制慢性病,可以避免進一步加重腎損傷。對於長期服用多種藥物的人群,一定要遵醫囑進行用藥,避免服用腎毒性藥物

最後,養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生活、衛生習慣,從根本上增強自身免疫力,才是預防所有疾病侵襲的最基本也是最簡單易行的措施。正所謂求醫不如求己,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泌尿男科王醫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22/184534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