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習認為不需要人權 「在東南亞,中國是不可或缺的,但又讓人討厭」

在周五的法國世界報網站上,該報的東南亞通訊員布萊斯·佩德羅萊蒂刊出了他對歷史學家皮埃爾·格羅瑟(Pierre Grosser)的採訪。皮埃爾·格羅瑟是一位歷史學家,同時在巴黎政治學院教授國際關係。他在採訪中表示,「在東南亞,中國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時中國又讓人討厭」。

法國世界報 RFI

就美國重新介入東南亞,皮埃爾·格羅瑟表示,美國人在東南亞的存在是周期性的,就像手風琴一樣。美國對東南亞的重新介入來的有點兒晚了。從1898年到1946年菲律賓獨立,菲律賓是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殖民據點。從1940年開始,當日本全速奪取該地區的時候,美國開始意識到東南亞地區的重要性以及東南亞資源的重要性。在1950年代,美國擔心中蘇共產主義聯盟會征服東南亞,從而破壞世界平衡。但是,隨着越南戰爭的結束,華盛頓在保存其東南亞聯盟的同時疏遠了該地區。

1991年冷戰結束後,美國繼續疏遠東南亞。駐紮在韓國的美國戰術核武器被撤出,美國還關閉了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在2000年代,華盛頓專注於在阿富汗和中東進行反恐戰爭。這時候,普遍的感覺是,沒有大國威脅要將美國趕出東南亞地區。

可是,2010年代後,隨着中國的崛起,情況發生了變化……

今天,美國人希望保存他們在東南亞的存在,特別是因為,和1940年至1975年期間相比,東南亞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雖然美國市場在東南亞的經濟增長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從2000年代開始,甚至在「一帶一路」(2013)之前,中國就成為了東南亞地區許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這些,導致了美國重返東南亞。

中國曾經的朝氣變成了傲慢

皮埃爾·格羅瑟繼續表示,中國在2010年代表現出的朝氣現在已經變成了某種傲慢,中國認為,亞洲屬於亞洲人,尤其是屬於中國。有人認為,冷戰時期的「穩定」源於美蘇在歐洲都有自己的保留區,這一模式可以在太平洋在中美之間複製。但是,今天,東南亞的經濟重要性,是蘇聯統治下的東歐所沒有的,而且中國在東南亞也沒有軍事存在,不像1945年蘇聯紅軍在東歐那樣。

另外,中國還有中國的中心地位和存在中國模式的言論。這讓人想起20世紀1990年代初當日本經濟處於頂峰時的「亞洲價值觀」。「亞洲價值觀」的基礎是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非常流行的觀點:亞洲是世界的未來。今天,中國是這一願景的引領者,而且,這不是以亞洲文明的名義,甚至也不是以儒家的名義,而是以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文明的名義來進行的,中間還夾雜着反西方的論調。

這是習近平在三月份發起的全球文明倡議的主題,習近平認為現代化既不需要人權也不需要民主……

皮埃爾·格羅瑟指出,中國聲稱不干涉外國事務。可是,中國確實是干涉外國事務的,比如,通過腐敗來干涉。中國還使用經濟武器來對付澳大利亞、韓國等等。這一切都讓中國在東南亞的形象受到破壞。

皮埃爾·格羅瑟認為,在東南亞,中國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時中國又讓人討厭。通過本應該將中國雲南與新加坡連接起來的中國鐵路,通過實際上是抽取資源的手段的新的海底電纜,中國正在東南亞佔據某種形式的主導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東南亞地區的大多數人都堅信,中國已經是最強大的國家,但同時還應該依賴美國及其盟友比如日本、澳大利亞、歐盟……以及印度等來保證自己的後方。根據東南亞學者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東南亞人普遍的觀點是,中國將會繼續呆在那裏,不應該去激怒中國,中國的強大還會更上一層樓。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13/190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