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六神磊磊:懇請相關方面不要拆除金庸圖書館

作者:

這是一個小小的呼籲。

有一個消息,最近一直在關注:位於嘉興的金庸圖書館,即將面臨被推平、拆除。

作為一個金庸迷,聽聞這座金庸先生捐建的意義獨特的圖書館要被拆,個人的確感到很遺憾,心情也非常複雜。

謹在此理性、客觀地討論一下這件事。推文會避免主觀地情緒化,僅是表達個人的想法和一點思考。

關於金庸圖書館要被拆掉的消息,起初是從劉國重先生處得知的。

劉先生是解讀金庸小說的前輩大家,對這件事一直非常關切。以我對劉先生人品的了解,肯定不會無中生有。

為了搞清楚情況,我仔細去核實了一下,也通過嘉興當地的友人多方打聽,消息應當屬實,這座圖書館就要不存在了。

在今年年初當地召開的城市更新動員部署會上,明確指出了今年將全面推進中心城市二環內相關征遷項目的實施和遺留地塊清零清場。

上面的列表中,就包括了坐落於嘉興學院越秀校區北區(原嘉興高等專科學校)校園內的「金庸圖書館」。目前得到的消息,是將作為二類住宅用地,在今年6月底前整體拆遷並對外招拍掛。當然,限於我的能力,上述情況如果有了解不夠周詳的,會及時更正。

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座「金庸圖書館」的前世今生,以及它獨特的意義和價值。

1992年,金庸先生自己捐資300萬港元,在嘉興捐建了這座圖書館。

1992年的300萬港元,可稱巨款。記憶里那時候許多人一個月工資才一兩百塊錢人民幣。當時我上小學的學費印象里才50元錢左右。

金庸本人特別重視捐建圖書館這件事,至少為此先後來了兩次。1992年12月2日圖書館奠基,以及1994年4月3日圖書館落成,金庸都專門到場,出席典禮並發表感言。

隨後,金庸又追加捐贈了20萬港幣,用來添置圖書和設施。

這是金庸參加圖書館奠基典禮:

金庸親身參與奠基儀式:

圖書館終於落成後,金庸十分感動,寫下:「感我桑梓,錫以嘉名,願盡菲薄,助振斯文。」

十六個字,見證了一番回饋桑梓的善行義舉。

金庸圖書館的設計和建造也很費匠心。它由同濟大學建築土木系教授與專家合力設計,融匯了江南園林和民居的建築風格,錯落有致,因而也入選了《中國圖書館建築集錦》一書。

建成之後,圖書館最終佔地約7畝,建築面積約2300平方米,可藏書30萬冊,成為了美麗一景。

圖書館外一條小河,名為「柳煙河」;兩座小橋名為「春華」「秋實」。我聽說後來許多嘉院學生寫文章落款都是「寫於柳煙河畔」。

很美的,我多發幾張:

許多超級「金庸迷」到這裏打卡,這是數學大師陳省身在金庸圖書館前留念:

據說陳省身先生還在金庸圖書館裏提過字,留下過墨寶。

那麼,金庸何以對於嘉興這樣有情感呢?這是因為他的個人經歷。當年他曾在嘉興一中讀過書,留下許多記憶,這裏不多贅述。金庸本人親口說,嘉興是自己的第二故鄉。

多年之後,金庸還曾返回母校嘉興一中,捐贈港幣一萬元為老校長張印通建造銅像,還贈送了小說給校圖書室。至於給嘉興的各種題字題款也非常多。

熟悉金庸小說的就知道,他在武俠小說里特別愛寫嘉興,簡直處處植入、津津樂道。比如《射鵰英雄傳》許多故事都是圍繞嘉興展開,郭靖、黃蓉、丘處機、柯鎮惡等在醉仙樓、南湖、法華寺、煙雨樓,甚至是在名不經傳的鐵槍廟上演了無數的精彩好戲。

《神鵰俠侶》開篇就是嘉興南湖,還寫到了甜美的嘉興蓮子和粽子。可以說,金庸是一位心系嘉興的赤子,是一個不斷向全世界推廣嘉興的文化使者。

回到家鄉,笑得像個一百斤的孩子:

以上是過往歷史。再說一下金庸圖書館的現狀。

圖書館位於嘉興學院越秀校區北校區,如今校區搬遷,地塊就空了出來。近年來嘉興發展很快,這塊地段位置很好,是類似於城市CBD的黃金地段,側鄰就是當地最繁華的購物中心。這大概也是它面臨拆除的原因之一。

有朋友去現場拍了照,圖書館已經棄置待拆,原先兩處大金字「金庸圖書館」都已經被扒掉:

感覺是大限已到,朝不保夕。

這期間,其實也有各方人士通過不同渠道呼籲,希望能保留圖書館,但最終它還是面臨被拆。

作為一名金庸迷,說一下個人的膚淺的想法。

之前已經說了,在這篇推送里,我盡力避免太主觀、煽情的言辭,標題也拒絕吸睛、刺激的用語,以避免討論滑向非理性。

我也絕不使用類似「為了錢拆文化地標」之類的武斷表述,這應當也不是本來事實。

可以相信,對於圖書館是拆、還是留?嘉興當地有關方面應當是經過了周詳的考量論證的。

決策,是需要信息支撐的。我作為一個外鄉人、吃瓜群眾,所能掌握的信息,當然不能比人家決策部門多;我所能考量的角度,當然不能比人家更全面。

我對於嘉興的情感,不可能比本地的領導和工作人員更深;我固然希望嘉興好,但別人生於嘉興、長於嘉興、工作奮鬥在嘉興,當然更希望嘉興好。

疏不間親。我敬愛金庸先生,但嘉興當地人無疑更敬愛金庸先生,畢竟這是本鄉本土走出去的文化巨擘。

無疑的,金庸圖書館如果保留,需要耗費一定成本。學校已經搬遷,金庸圖書館的歸屬成為問題,假如留下來,未來還需要長期的維護、管理、開發。

有句話叫「三分建、七分管」,長期保留當然是個麻煩事。

更重要的,圖書館位於城市非常黃金的地段,佔用了很有經濟價值的地塊資源,如果留着不拆,無疑影響下一步的使用開發。

這中間,當然會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甚至是重大的利益——聲明下,我這裏所謂「利益」並不是僅指個人利益、企業利益,這個利益也包括公共利益。

將心比心,我甚至可以站在當地領導的角度想:你們口口聲聲說金庸圖書館意義重大,來講情懷,可是難道情懷成了你們的,最後成本成了我們當地的,影響收入、影響發展就成了我們當地的?

況且嘉興也確實歷史文化遺存豐富,名人眾多,多到可能都顧不過來、管不過來,這個情況也可以想像。

一句話概括:拆,肯定有拆的原因和利好。

然而從一個金庸迷不成熟的看法來說,不拆,有不拆的好處。

嘉興的發展思路,是很先進的,一直提倡和踐行「規劃先行、文化先導」。市委市政府可以說是非常有遠見的。

這些年來,當地努力打造紅色文化,打造運河文化,打造國際范的江南名城,對此哪怕我這個外鄉人都有耳聞。

嘉興聽說還啟動了「禾城文化復興三年行動計劃」,不出意外今年應該也是收穫之年、驗收之年。

這一切的一切,無非都是希望用「文化」的招牌,讓發展更前瞻、更高遠。畢竟,沒有文化的發展,想像力是非常有限的。‍‍‍‍‍‍‍

在我這個「外人」看來,金庸先生和嘉興的情誼,是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金庸圖書館,是不可複製的文化的地標。全國只有這樣一個以「金庸」命名的圖書館,再無分店,香港也沒有,杭州也沒有。澳門倒是有一個類似的,但那是展示性質的,不是真正的功能完全的圖書館。‍‍

那麼在決定金庸圖書館命運的時候,是否也可以踐行「文化先導」?‍‍

嘉興,是在城市規劃上出高手、出經驗的發達地區,不是老少邊窮。冒昧地想,對於這一個165畝的地塊,就真的容不這個佔地7畝的文化地標?

一個簡單的道理,拆掉了,那就永遠沒有了。先拆了真的,再重新改假的,這是不少地方都走過的彎路,類似的痛心事例已太多。

和各位介紹一個情況: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在打造武俠文化地標,結合文學傳承來做事,看能不能「金庸」一把。

遠了的不論,就說最近的事,同在浙江的衢州,也是和金庸先生很有淵源的,最近衢州常山的「錦韻桃花節」,辦得非常熱鬧的,據我了解就設想過講桃花島的故事。‍‍‍‍‍‍‍‍‍‍‍‍‍‍‍‍‍

深圳的寶安,是高端製造業非常強的地區,當地的桃花源科技創新園正在升級改造,也在反覆思考怎麼引入文化,包括金庸武俠文化,讓園區提檔。他們區里為此連軸開會,反覆考察論證。‍‍‍‍‍‍‍

說個搞笑的,蕭峰還搞出了一個跳崖處呢:‍‍‍‍‍‍‍‍‍‍‍‍‍‍‍‍‍‍‍‍

人家沒有金庸的,倒想要金庸。咱們嘉興這個金庸「不請自來」「一來再來」的地方,又何必着急拆除。

從人情的角度考量——我其實反覆想了要不要說這一小段話,怕引起誤會,但思考後還是加上——「金庸圖書館」拆除,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解,給人人走茶涼的感覺。

老先生當年捐建的時候,說「願盡菲薄,助振斯文」,然而人離世數年,音容笑貌宛在,捐建的圖書館就沒了,不管怎麼說,總是讓人心裏難過,他的家人親屬也難過。

金庸先生去世的時候,嘉興當地的報刊、網站隆重地懷念過老先生。我作為金庸迷也是非常、非常感動。我也非常羨慕這種緣分,我自己沒有這個緣分。

可是試想一下,圖書館推了,翌日當地再說起金庸先生,再講述雙方情緣的時候,到時候會不會很尷尬?本是一樁美談,會不會竟而變成難以開口、不好開口的彆扭事?

最後說遠一點點,點到為止。

我曾去香港金庸館弔唁懷念先生。在那裏肅然排隊的人,有大人有小孩,有說普通話的也有說粵語的,有官員,也有不當官的老百姓,大家來歷五湖四海,口音天南地北,但都敬愛金庸先生。像他這樣一座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接受、認可的文化橋樑,多珍貴難得啊。

他生前在故鄉、故園所捐建的文化地標,正是遊子戀家的動人美談,是手足相依的真實具現,是血濃於水的情誼見證。

從這個角度說,一個不過七畝地的金庸圖書館,是否保留下來比拆除了好?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誠摯希望有關方面能重新考量、再行論證、高水平規劃,看看圖書館有沒有保留的可能。

責任編輯: 李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24/1893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