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蔡慎坤:遺憾,鄧胡一次談話未被收入鄧小平文選

曾經供職於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的吳偉先生說過一件事,在一次鄧小平胡耀邦的談話中,鄧小平明確談到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起源、發展和歷史地位,談到了巴黎公社的選舉制和「把主人變成公僕」的制度,談到了俄國十月革命後「六十多年民主沒有搞好」的教訓,還提出了「需要想辦法使人民感覺自己是國家的主人」等等。鄧胡的這次談話,很遺憾沒有收入鄧小平文選。

當時的政治體制改革還有一個更深層的背景,公開談論權力過度集中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分華國鋒的權,當時華國鋒一人身兼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總理,復出的鄧小平要從分華國鋒的權力入手,才能為自己重新登上政治舞台開闢道路。所以鄧小平堅持權力不宜過分集中,兼職不宜過多,黨政必須分開,不能以黨代政。

撇開他的直接的政治目的不論,這實際上是對毛澤東的那個「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的黨管一切的原則的否定,同時,鄧小平誠心誠意認為「廢除領導幹部職務終身制,領袖終身制的問題,我們這代人活着的時候非解決不可」。並且他確實做到了。憲法中規定國家主席任期制,中共內部也在他領導下搞了隔代接班人和兩屆任期制。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初,真正提出大膽徹底改革中國政治體制方案的人,是時任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廖蓋隆,他提出的方案曾被稱作「中國庚申改革方案」,他在政改方案中明確提出,全國人大改為兩院制,實行黨政分開,一切政府職責由各級政府獨立負責,讓中共退出行政機構,同時建立獨立的工會、獨立的農會,其領導人完全由工人、農民自由選舉產生。司法徹底獨立,開放報禁,中共機構實行分權制衡。

這個設想曾經在中共高層引起熱烈討論。此時波蘭爆發了團結工會運動,中共高層立即有唇亡齒寒的感覺,當時主持意識形態的胡喬木和鄧力群,立即封殺了對政治體制改革的討論和宣傳。中共保守勢力認為自由工會必然對中共政權構成巨大威脅。

資料圖:廖蓋隆

鄧小平很快就認同了保守勢力的立場,也就不再提及政治體制改革,轉談經濟體制改革。可以說,從那時起,鄧小平就開始考慮,在堅持現有政治制度之下,推動經濟體制改革。但是幾年下來,政治體制對經濟體制改革處處阻撓,鄧小平看到經濟改革根本搞不下去,於是從1986年上半年又重提政治體制改革。這當然也有一個外部原因,即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已經開始,鄧小平認識到列寧式的政治體制維持不下去了。

1986年8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由吳國光撰寫的評論員文章《政治問題可以討論》。文章中說「人民權力屬於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公民有言論出版自由,這些在憲法中有莊嚴規定,對政治問題各抒己見,討論爭鳴,正是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神聖不可剝奪的權利」。但1986年鄧小平主要關注黨政分開、簡政放權,淡化了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問題。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蔡慎坤 X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402/2038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