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諾獎得主」伯南克:我們要為下一次金融危機做好準備

伯南克指出,美聯儲的政策會影響全球金融狀況,甚至造成國際金融風險蔓延,即使金融問題沒有開始成為重要事件,隨着時間推移,它讓金融環境惡化,可能加劇問題,激化問題,所以這是我們必須密切關注的。

今年以來,在新冠疫情持續肆虐背景下,全球經濟面臨着高通脹、大衰退,為遏制通脹風險,美聯儲不得不在加息、縮表上「快步走」,以應對40年來最嚴重通脹局面。

而這一貨幣政策不僅導致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也造成負面外溢效應,衝擊全球金融市場並加劇新興市場壓力。

美聯儲前主席、2022年諾獎得主伯南克在今年出版的新書《21世紀貨幣政策》中預言式的提出,美聯儲的政策會影響全球金融狀況,甚至造成國際金融風險蔓延,應該使用「合適的工具」來控制金融風險。

10月10日,伯南克在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後的首次講話中指出:

即使金融問題沒有開始成為重要事件,隨着時間推移,它讓金融環境惡化,可能加劇問題,激化問題,所以我認為,這是我們必須密切關注的。

作為2006年到2014年期間的美聯儲領導者,伯南克為美聯儲創造了迅速並有力行動應對經濟衝擊的先例。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他執掌的美聯儲持續降息,將政策利率降至接近於零的超低水平,並通過量化寬鬆(QE)大舉購債,以直升機撒錢式的超級寬鬆刺激經濟,避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進一步惡化。

伯南克在《21世紀貨幣政策》一書中梳理了從戰後早期到現在美聯儲的運作與演變,以及歷任美聯儲主席的決策,解讀其需要應對的不斷變化的經濟和政治環境,總結美聯儲應對歷次金融危機的經驗與教訓,審視當前的爭議,並前瞻性地思考未來美聯儲的作用,以及21世紀全球貨幣政策和維護金融穩定政策的前景。

美聯儲的過去和未來

從美聯儲的百年歷史來看,其中既誕生了沃爾克、格林斯潘等獲得世界讚譽的中央銀行家,也有伯恩斯等產生較大爭議的美聯儲主席。不同美聯儲主席的風格不同,對貨幣政策的認識不同,很大程度上決定着美國不同時期貨幣政策的成敗。

伯南克指出,近年來美聯儲「最後貸款人」戰略也已經隨着美國金融體系的結構而演變。美聯儲成立之初,信貸主要由銀行提供,銀行擠兌是對穩定的主要威脅。然而到了2007年,大部分信貸流經證券市場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即所謂的影子銀行系統。

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相應擴大了最後貸款人的角色,利用其緊急權力向更多的金融市場和機構提供貸款,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向非金融企業提供貸款。在2020年3月短暫而嚴重的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走得更遠了,充當美國國債和其他證券的最後買家,並且在國會的支持下,為公司、市政當局和中型企業提供信貸支持。

伯南克在書中提到,在過去70年中,長期的經濟和政治發展因素重塑了美聯儲及其政策面貌,第一個關鍵的發展因素是通脹行為的變化,它是由美聯儲政策和經濟結構的變化引起的。美聯儲在鮑威爾帶領下,放棄了先發制人地對通脹進行打擊,以更持續地實現高就業率。未來預計美聯儲可能會保留現有的靈活平均通脹目標框架,也可能會在未來對其進行修改,但是,為了從長遠的角度促進經濟和就業市場的健康發展,美聯儲應該小心保護其在控制通脹上來之不易的信譽。

影響美聯儲及其政策的第二個發展因素是中性利率R*的長期下降。這種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較低的通脹和通脹風險,但是實際(經通脹調整的)利率也大幅下降,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大約下降了3個百分點。未來將會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性利率的走勢。伯南克預計美聯儲將繼續開發新的貨幣工具,或採用世界上其他央行開發的工具。

但是,目前還不能確定中性利率將維持在較低水平或進一步下降。生產率的提高將導致產出和生活水平的更快增長。此外,由更高的經濟增長趨勢和更多投資機會帶來的中性利率上升將為貨幣政策提供更大的空間。

影響美聯儲工具和策略的第三個長期趨勢——危險的金融不穩定風險的增加,或許是最令人擔憂的發展因素。助長這種風險的許多因素將難以逆轉或修復,包括金融監管結構性的弱點(即使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改革之後)、快速的金融創新,以及全球金融體系日益增加的複雜性、不透明性和互聯性。從美聯儲的角度來看,更強有力的宏觀審慎監管將通過減少可能的金融不穩定副作用,使貨幣政策更加安全和有效。

股市泡沫、信貸繁榮與蕭條

從歷史上看,全球金融危機和疫情防控都需要特別有力和廣泛的應對,美聯儲的干預往往是臨時性的特事特辦,並且與貨幣政策保持獨立,除非決策者需要使用貨幣工具來抵消金融混亂對經濟的影響,比如20世紀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

在書中,伯南克比較了兩種具有歷史意義並受到公眾和媒體廣泛關注的事件:股市泡沫和信貸繁榮與蕭條。

1、股市泡沫

股票泡沫的來源通常是心理和經濟上的,很難被預測或識別。股價快速而持續的上漲往往是由普遍的樂觀情緒、對經濟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的信念推動的。此外,影響股價的其他因素包括貨幣政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往往會通過改善經濟前景(以及公司利潤)、降低未來利潤貼現利率,以及提高投資者的風險容忍度來推高股價。

股市泡沫會對整體經濟構成了什麼樣的風險?當然,股價上漲會增加家庭財富和人氣,進而影響消費支出;高股價使得企業更容易籌集資金,也可能刺激資本投資的增加。相反,股市的大幅下跌將放緩支出和投資。話雖如此,歷史證據有力地表明,只要不與更廣泛的信貸市場崩潰聯繫在一起,股價的繁榮和蕭條儘管肯定令人擔憂,但絕不是最危險的金融不穩定形式。

然而,並不是每一次股價暴跌都是無害的。1929年的股市崩盤之後是大蕭條,2008—2009年股價大幅下跌之後是大衰退。為什麼有些股市崩盤後會出現經濟收縮,而有些則不會?根據米什金和懷特的觀點,這取決於這場危機是一個孤立事件,或許是一段「非理性繁榮」,又或者說伴隨而來的是銀行和信貸市場的廣泛壓力。

2、信貸繁榮與蕭條

從歷史上看,更大的經濟危險是由信貸繁榮和信貸蕭條造成的。在信貸繁榮時期,貸款和槓桿率迅速上升,通常伴隨着商業或住宅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當信貸蕭條時,經濟面臨的風險可能很高,尤其是當信貸蕭條與房地產價格暴跌緊密相關時。

房地產和相關信貸市場的繁榮和蕭條之所以會比股價崩盤帶來更為嚴重的經濟後果,原因之一是,對於這些家庭來說,住房財富通常占他們總財富的很大一部分。由於收入較低的人傾向於花費較高比例的財富,因此平均而言,房屋淨值的變化對總消費者支出的影響大於類似規模的股票價值的變化。

此外,類似規模的信貸和房地產泡沫破裂會對消費產生更大的直接影響,它還具有潛在的強大的第二輪影響,不斷升級的財務困境導致借款人和貸款人都將縮減開支。在最壞的情況下,信貸危機會引發全面的金融恐慌,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

我們要為下一次金融危機做好準備

伯南克指出,當美聯儲政策放鬆時,世界各地的冒險行為都會增加,風險資產價格上漲,資本流動湧入新興市場。當美聯儲收緊政策時,這一切都會發生逆轉。

美聯儲的行動特別有影響力,新興市場經濟體往往是受影響最大的國家。2013年的縮表恐慌雖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卻說明了一個更普遍的現象。美國經濟體量大,資本市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強的市場。為了進入這些市場,許多外國政府和公司借入美元,這意味着它們的財務狀況受到美元價值或美國利率變化的影響。

研究表明,當美國放鬆貨幣政策時,國際銀行往往會增加槓桿率,並向高風險借款人發放更多美元貸款,這是貨幣政策冒險渠道的國際版本。由此產生的美元流動,尤其是流向新興市場借款者的美元,使外幣走強並推高了高風險外國資產的價格。然而,當美國的貨幣政策收緊時,國際銀行就會削減美元貸款,從而導致外幣貶值和資本外流。

伯南克指出,對美聯儲來說,國際層面的考量使得維護金融穩定更具挑戰性。由於美國監管機構觀察或應對來自海外的風險的能力有限,因此在國際背景下實施宏觀審慎政策更為困難。此外,需要與許多國家的監管機構進行協調也增加了複雜性。當政策制定者必須考慮到對全球和國內市場的影響時,使用逆風貨幣政策的嘗試也會變得更加複雜。

但總體來說,我們對貨幣政策、監管政策和金融穩定之間聯繫的理解仍然比我們希望的要有限得多。研究人員和政策制定者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政策制定者和立法者也需要認識到,為了更好地預測和預防金融危機,重新設計我們的監管體系才剛剛開始。在可預見的未來,金融不穩定將是21世紀央行行長們關注的核心問題。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07/183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