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多項研究發現:37℃不再是人體標準體溫,體溫下降意味了什麼?

你知道人類能承受的最低體溫是多少嗎?

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都是在37℃左右,外界溫度在20攝氏度左右,就能引起體溫下降,當體溫過低,可導致心跳失常、失去知覺。

理論上,人類體溫最低極限是0℃,在這個溫度下,人體組織會結冰,體內細胞會摧毀。而目前已知的世界最低體溫記錄為安娜·巴根霍姆的13.7℃

但有研究發現,37℃不再是人體標準體溫,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對人類來說又意味着什麼呢?

一、為何37℃是人體體溫的「分界線」?

相當長的一個時間裏,37℃(98.6華氏度)一直被用作人類健康的體溫標準,但這個標準卻不斷受到質疑。

37℃標準體溫,是源於1851年德國醫生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的研究成果,當時她通過對25000名患者進行數百萬次的體溫測量,總結出攝氏37℃是正常體溫的「生理點」

但目前,有多項研究都發現:人類的體溫正在不斷下降。

2020年1月,發表在《eLife》上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通過將美國內戰後聯邦陸軍退伍軍人的體溫記錄,與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國家健康調查,和21世紀初的斯坦福臨床數據平台進行比較。

最終結果發現,在本世紀初出生的男性體溫,比大約200年前出生的男性體溫平均低0.59攝氏度,而女性則自19世紀90年代以來,體溫下降了0.32攝氏度

同年10月,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究人員在玻利維亞一個相對偏遠的土著部落,也發現了人體體溫降低的現象。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體體溫下降呢?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有2點原因:

一是與炎症減少有關,炎症會產生各種蛋白質和細胞激素,提高人體溫度,而隨着醫學水平的進步,人體的炎症有了改善;

二是與環境溫度有關,現代人通過電器改變了環境,減少了能量消耗,身體體溫也隨之產生變化。

另外,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給出了另一種解釋:人的體溫變化,還可能與身體活動大幅減少有關。

二、體溫下降,對人類有影響嗎?

人體的「出廠溫度」設置為37℃左右,但受到時間、激素、年齡、情緒等影響,體溫就會發生變化

這個時候,人體皮膚感受器就會將冷熱信號傳遞給下丘腦,下丘腦就會作出血管收縮或擴張的指示,來幫助身體產熱或者散熱。通過「人體自動控溫」系統,體溫可以保持在溫度範圍。

那體溫高好還是低了好?

體溫高度有一個相對安全的區間,體溫改變與常溫相差3—5℃時,對人體多數功能沒有明顯影響。

但高熱則會對各器官組織產一定損害,過低則可能導致免疫力偏低。日本醫學博士石原結實曾在《36.5℃決定健康》提到,體溫每下降1度,免疫力就會降低30%以上

體溫和免疫力也有關?

有研究發現,體溫和基礎代謝率掛鈎,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體溫高時,血流速度快,白細胞則可以更加快速發現體內異常,將病原體扼殺。反之,體溫過低,血流變緩,白細胞工作效率下降,免疫力也隨之低下。

三、研究發現:少發燒的人易患癌?

有部分人群,似乎常年都很少發燒,那這種情況是意味着身體好還是不好呢?

發表在《PNA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發燒可以增強CD8+效應T細胞的線粒體質量和代謝活性,可以顯著增強人體抗腫瘤的能力。如此說來,經常發燒的人,抗腫瘤的能力更強?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為什麼會發燒。

引起人體發熱的原因一般有兩種,意識感染性發熱,如病毒、真菌、寄生蟲等;二是非感染性發熱,包括風濕免疫系統疾病、脫水熱、腫瘤疾病等。

這個時候,體內「不法分子」作怪,白細胞就會產生一堆細胞因子進行抗衡,從而引起身體發熱。也就是說,發燒是我們體內啟動防禦機制的一種表現

很少發燒意味着什麼?

人不發燒,有可能是體內的「不法分子」並沒有引起白細胞的足夠重視,這時候防禦機制沒有被喚醒,體溫也就不會升高。

很少發燒,並不意味着免疫能力差,經常發燒也可能是身體免疫機制比較敏感,這與癌症並沒有直接聯繫。《PNAS》的研究是基於動物實驗和體外細胞實驗,在人體上是否可以得出同樣的數據,還需要進一步分析。

發燒是身體免疫反應的一種表現,因此當遇到發熱時,不要急着用藥,應先根據發熱程度進行區分。如果溫度不高於38攝氏度,只需要通過喝水、注意營養補充,居家觀察即可,但若體溫超過3天仍沒有下降趨勢,且精神狀態越來越差,就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了。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101/182412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