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考上清華數學系之後,我覺得自己可太菜了

有個媽媽在知乎上發了一個問題:孩子在清華數學系讀大一,假期回家一從房間裏出來就跟我說「我太菜了」,我該怎麼辦?

有一個很有經驗的網友說,耐心等幾年吧!小孩自己就把這「多餘的想法」給戒了。

一般來說,在清華讀書的小孩,他的思想進階的路徑是這樣的:

大一的時候,他們天天都會說「我好菜啊」;

大二大三的時候,他們會心裏安慰地說「大佬比我強很多,這是正常的」;

大四回歸佛繫心態,就會理直氣壯地說「我就是菜!」

在清華這樣的學校讀書,如果讀到畢業了,你的心態都還不夠「慈祥」,那一定就是心理出了問題,抓緊時間早治療。

任何語言,都無力安慰在這裏讀書的小孩。因為清華數院,天下聞名。學神雲集,周圍國家隊競賽選手,世界金銀牌獲得者,誰進誰都會覺得自己菜。

曾經有個數院的小孩說,作為高考數學滿分的學霸,大學最怕上練習課,自己剛找到思路別人就已經做完題目;每次趴黑板開始寫解答,別人就會同情地看着他。為啥呢?因為別人都答完了啊。

後來,有人圍繞着失落在名校里的數學天才們寫了一篇文章——

在北大數院,成為一個普通人。

這是一件挺傷感的事,用小學就開始學的知識,通過12年的捶打,只是在反覆驗證普通人和天才的智商確實有差距。

當時我以為自己理解了這種差距,最近看了一部電視劇「天才基本法」,才發現自己不懂什麼是天才。

故事主要講了平行空間中穿越,少年尋找自我的過程。

穿越劇看多了這沒什麼稀奇,吸引我的是哲學系女生要考數院研究生,被輔導班老師刁難,用數學題擊潰了數學老師的傲慢,這實在太讓人上頭了。

一個學生一輩子最想做的一件事,大概就是能讓眼高於頂的數學老師目瞪口呆吧,尤其還是把數學不好當成智商凹地的那種。

學哲學的姑娘做到了,也是數學方面有天賦的吧!但劇情推進發現,她之所以學哲學,是因為從小就被碾壓——

爸爸老林是個接近數學家的種子選手,解決的是改變科學進程的難題;男朋友裴之是個數學天才,從小跟着老林探討數學問題,她根本看不懂。

要知道,她從小看的課外書就是「舉一反三」啊!

但是,身邊都是這個類型的選手,難免不絕望,再喜歡數學你又能怎樣?最多也就是個愛好者。認清自己能力邊界,只能從文。

看到這裏我也非常絕望,原來天才和天賦不一樣,它只是很純粹的智商碾壓。

比如裏面有個情節,一群小孩參加奧數集訓隊,都是經過層層選拔篩出來的種子選手,一個個在數學方面都出類拔萃,一考試三六九等。

有人規定時間做不完卷子最後考三四十分,有人提前交卷考了七八十分,但這還都是普通型選手,只是有數學天賦而已。因為,天才什麼樣?

全程幫同學看行李,最後用10分鐘考了個第一。

別人集訓苦哈哈刷題,強化自己做題的功能性,天才不需要,為了幫朋友解圍,跑去研究大學教授出的「孔明棋」,最後只剩下了一顆棋子(就是天才)。

家境優渥又聰明努力的小孩看了真妒忌啊,自己不傻也夠拼命了,奧數訓練營里前三名,但在裴之參加的所有比賽里,永遠得不到第一。

和天才生在同一個時代的杯具,打羽毛球的李宗偉也該深諳其中滋味。面對天才的那個圈層,天賦異稟也不過是普通人。

之前我講過北大鄙視鏈,說學校真正厲害的人都不是考進來的,都是中學就開始入營,拿五大競賽的獎牌提前站位。

還有,很多人羨慕RDF每年上百的清北offer,卻不知道這批小孩雖然厲害但也不過是普通人中的佼佼者而已,和天才的競爭,就是兩個世界。

要不然,北大天才雲集的地方會被叫做瘋人院呢?因為普通人根本理解不了。

據說在北大搞學術比搞錢牛,能封神的那都是智商流。奧數拿過獎牌不算稀罕,因為太多人是拿着奧賽金牌進校的。

這幫競賽生進了北大的發展路徑很奇葩,有個物理金牌選手,大一大二的課基本都會,還去修了幾門免修考試,然後大二就開始學研究生課程。

知乎上有人曾說過,北大老師點評「普娃」數學被虐,會說:「每年數院總有幾個不自量力的、高考數學考滿分的人報數院,一般跪的就是這幫人。」

原話是以玩笑話的語氣講的,算不得真。但還是可以看出,無競賽背景,純高考上線的人,不包括未進集訓隊的這幫人在北大生活,並沒有揚眉吐氣。

因為在中國最頂尖學府的同學心目中的「瘋人院」,招生都是按省計算,一個省就一個!這些人被招走了才開始排高考狀元,如果這些人不走,那高考文理狀元的名單估計是就不是你每年看到的那一份了。

北大的同學說,當助教只是這些學神生活里很小一部分事,高年級本科生厲害的都會選擇當助教…因為,很多大學內容競賽里都學完了,真的必須要甘拜下風,哈哈。

有個物理系的大能說過,自己雖然不是狀元但也是高考物理滿分,然並卵,在北大物理專業排名144名,而全專業才160來人啊。

我問他,一路領先,結果到北大來當學渣的感覺,不知心情如何複雜?

他說,自己能頑強地生存下來,基本就是靠心態和朋友吧。因為自己性格屬於比較開朗的,不會太在意,能想明白人和人之間基因差異那是老天定的。

但,還是有不少人會備受打擊,鑽了牛角尖覺得人生沒意義的沒辦法,一路自雞爬上來的年輕人心態崩了,中途退學的都是有的。

「天才基本法」里的自詡聰明的富二代心態也崩,一輩子拿裴之當對手,因為不敢承認,自己不配做天才的對手。大學畢業還要搶數學專業第一學校的研究生,然並卵,只要遇到天才繼續垮掉——

既生瑜何生亮啊!

有些聰明的年輕人則早早意識到這種差距。

曾有個北大法學院的同學跟我說,當年自己全省前十又喜歡數學,覺得自己可以衝刺一下賭賭專業,但最後放棄了。為什麼呢?

因為他報考前認識了一個數院師兄,聽了類似開頭清華數學系同學的悲慘故事,意識到自己喜歡數學就想去研究數學,這事兒也太自不量力了。

知識學習和思維方式,高考和奧賽,就是平行空間。

有個小孩曾經覺得自己物理水平很高,完全可以拿獎,後來在遇到了好幾個超神,然後就意識到自己底子實在太淺,不配去搞物理,滾去讀了經管。

他說,小學生的題目做的再多做的再好,你也很難算會微積分,這就是高考狀元和奧賽保送的區別。

我覺得,養小孩萬事不要太強求。

五歲讀2000本繪本也讀不出下一個莎士比亞,小學搞微積分運算也算不到誰是下一個愛因斯坦

天才有天才的道路,普娃有普娃的養法,我們努力雞娃不是為了和別人較勁,而是為了跟自己比。

只有跟自己比,不容易迷茫,也不至於太焦慮。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miki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06/1812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