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的身體出了問題時,應該怎麼解決呢?是求助於別人還是依靠我們自己?
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出路還得靠自己!我們作為一個生命體,一個靈體,本身就有自我康復、自我治療、自我糾正的自愈能力。
面對疾病時,治療與藥物只是外力與輔助,我們還需要找對方式方法,持之以恆的堅持,身體就會好轉、康復以至於強壯。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的最後一段:「病已成而後藥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雖然這段是承接着前面講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但其中也為我們指出了相信自己自愈能力的一些道理。
渴了才想起鑿井,與人相鬥才去鑄錘子,太可笑了。其實現在人們經常會出現這種可笑的事情,病成了再去治病,那等着吃後悔藥吧。
很多大病都是九死一生,九死一生來源於很多方面,不僅僅是來源於疾病本身。
第一來源於病人的恐懼,尤其得了癌症的,怕的要死,精神內亂,導致整個身體的崩潰,加速病情惡化。
第二個是由於醫生的亂治,現在良醫少的可憐,咱不說中醫西醫,中醫西醫都一樣。
本身人的生命智慧系統繁複,並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和運用的,所以99%的人都不會順應自然之道,反而會幫倒忙,這樣的治療結果大家可想而知。
人有很強的自愈能力:
第一,我們要堅信自己有戰勝疾病的信心。
第二,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這需要打持久戰。
只有掌握了這兩條,不管是慢性病還是急性病我們都有更多的勝算。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病不是一日兩日得的。生活方式紊亂,天天晚起、晚睡,整個生物鐘都亂了,陰陽失調了,氣機逆亂,都很多年了,導致坐了一身病。
可想而知,如果不能早睡早起,生物鐘不調整過來,那麼病也好不了。
有的人做買賣,患得患失,一聽這個買賣成了,狂喜不已,這一旦丟了,生氣不已。
單子沒定下來,心裏忐忑不安,晚上睡不着覺,前思後慮,你說這樣的人怎麼能不得心氣不暢的心病呢?
心氣根本不能舒暢,不是大喜就是大悲,要不就在焦慮中度過,他們如果不能悟到這樣一個道理,吃什麼藥都沒用!
把心態放平穩了,不患得、不患失,勝不驕、敗不餒,慢慢的心氣平和,氣血開達,這個心臟病就恢復了。
有的人胡吃海塞,得了糖尿病身體迅速的消瘦下來,元精不保,像這樣的病打什麼胰島素都不解決根本問題。
如果再吃低糖食品,那永遠也補充不上來了。
他可能需要終生服用胰島素,使自己的身體停留在一個很低的維持狀態,非常痛苦的活着!
還有一些人做事做不成功,怨天尤人罵天罵地,心態非常的不平穩。
這樣的長期抑鬱或者懷才不遇,自己得不到別人承認,憤憤不平,生機不暢達,就容易得肝硬化等肝臟疾病。
化驗肝功能無濟於事,最終一張催命符,反而加快了病情惡化。
所以我們要知道養生就是治病,養生平時一定要做到這幾點:
第一、要神氣安詳
第二、氣血要平和
第三、勞逸結合,形體上的勞逸結合
這三點做足了,則身體健康長壽,所謂人無欲則安,人沒有什麼大的欲望,沒什麼事情持之不舍,那麼身體氣血就會非常通暢,精氣神也足。
反之要汲汲物慾,整天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或者搞融資,或者搞買賣,或者搞學問,或者是評獎,追求不舍。
不斷的追求,如蚊蛾撲火一樣,不止不息,怎麼能夠有一個好的身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