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海濤:鍛煉身體,拭目以待

作者:

 

 

最近總是聽到「拭目以待」這個詞兒。

這個詞兒翻譯成網絡用語就是「師母已呆」。由於可能見證歷史,連師母都呆了,師傅就更別提了。

在外交場合,拭目以待透露的是強硬立場。就普通人而言,拭目以待有點吃瓜看戲的意思。

一說到看戲,我就想到一句林夕寫的羅大佑譜曲的梅艷芳唱的歌詞,「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戲」。好戲,總是容易讓看戲的人入戲,以至於忘掉戲票的昂貴。

一說到看戲,我也會想到演戲人常說的一句話我向來不認同的話,「戲比天大」——這當然是他們的自詡。民以食為天,至少「飯」比「戲」大,挨餓看戲終究會出戲的。

到底誰更大,這應該是可以探討的,或者說是可以講道理的。

對一個事兒允許講道理進行探討,就證明是理智的並有望產生理性的結論。

遺憾的是,很多事兒是無道理可講的,也就沒有探討的空間,於是不理智不理性和擦槍走火都是可能的。

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王小波曾經表達對不理智年代的「恐懼」:那是伽利略低頭認罪承認地球不轉的年代,也是拉瓦錫上斷頭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殺的年代,也是老舍跳進太平湖的年代……因為知識分子最大的能耐就是跟人掰扯道理,一旦沒有道理可講,要麼是生不如死一死了之,要麼是逆來順受明哲保身隔岸觀火吃瓜看戲。

外交界常常說一句話,「主張通過談判和平解決爭端」。談判代表着理智和理性依然存在,爭端就有望和平解決。

然而很多爭端是沒有談的空間的。

比如看美國歷史,印第安人面對白人的入侵,那也是沒有道理可講的,更不可能有談判。印第安人如果說北美自古以來屬於他們,得到的回答也只有槍炮聲。既然帶着槍炮要佔領你家,那就說明他早已經拋棄了道理。

比如看以色列的歷史,猶太人流浪很久很久以後,回到了聖經里的「老家」,建國了。然而那裏早已經屬於阿拉伯人,於是就打。真的就打下來了,也就真是他們的了。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承認了。於是,巴勒斯坦人是否承認以色列已不重要,能否打得過以色列才重要。

比如看北方四島的問題,日本對這個二戰的結果一直嘀嘀咕咕。雖然那些島嶼離莫斯科千山萬水而與東京「近在咫尺」,日本也沒種去佔領。所以俄羅斯連談都不跟日本談。

2014年,克里米亞「重回」俄羅斯。俄羅斯就是拿下了,也就佔了。你制裁你的,他占他的,他能佔得住,就是他的了。於是地圖就重新繪製了。

所以你看,只要一方不願意談,這事兒就沒有「道理」可以進場,更別說兩方都不願意談了,那就只剩下拳頭較量。

眼下的俄烏就是這樣,一方說你投降我才跟你談,一方說你撤出我才跟你談。這分明就是沒得談,那就打到其中一方打不動為止。

一些和平是談出來的,更多和平是打出來的。

少有領土是談出來的,基本上都是打下來的。

打下來還要佔得住才是你的。朝鮮半島,越南北部,都曾被中原王朝部分地打下來,但終於還是占不住。成本大於收益的事情,是不可持續的,於是只好放棄。

你看,即便是不講道理的事情,最後也符合規律,叢林裏的規律。暴力勝過道理,拳頭踐踏理智。

如果國際社會不是叢林而道理管用,那麼各國都不用花那麼多錢搞軍備了。

各國那麼多的錢用於國防,只是說明在很多「大事」上道理一錢不值口號與口炮都沒有用。

所以很多大事我不怎麼關心——即便確實與我利益相關,我也懶得關心,因為關心也不可能改變什麼。

一棵站立在田野上的莊稼,關心風和雨都是沒有意義的,讚美與憤怒也是沒有意義的。用有限的生命體驗陽光雨露風霜雷電,努力把自己的果實長得飽滿,或許略有意義。如果收割機已經在遠處轟鳴,那麼能做的就剩下拭目以待了。

人不是莊稼,人的感情要比植物複雜得多。人有民族情感、國家認同,人有失業風險、生存危機以及「精神內耗」,莊稼就沒有。當然,人比莊稼自由,可以拭目以待更多更豐富的東西。

總之,拭目以待,不僅眼神要好,還要有個好身體。今晚,我決定鍛煉一下身體。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海濤評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804/1784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