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走得快,活得久?《Nature》子刊:步速超6.4公里/小時,年輕16歲

體育哲學裏講「生命在於運動」。

生命是有限的,我們會隨着時間推移慢慢變老,而運動不僅僅是時間上的移動,還要求我們在空間上有所移動。

常言也道,「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這些似乎都在告訴我們,走路這項溫和的運動或能使人長壽。

不僅如此,一項登上生物科學頂刊《Nature》子刊的研究,為「走路與壽命相關」增添了現代科學性色彩,更是發現了走路快慢者之間壽命相差16歲。

研究團隊來自萊斯特大學,他們收集了超40萬多人(平均年齡56歲)的遺傳數據、自我報告的步行速度、與佩戴腕帶加速度計上的數據,首次建立步行速度與生理年齡相關性模型。

步行速度分為三個階層:

(1)慢速(少於4.8公里\小時)

(2)中等速度(4.8-6.4公里\小時)

(3)快速(超過6.4公里\小時)

通過數據篩查與隨訪,研究結果顯示:中等速度參與者佔比最大,有近乎1\2;與慢速步行相比,中速和快速步行參與者的端粒長短(生物衰老重要標誌物)明顯更長,且通過更為客觀的加速度計評估的身體活動測量結果,驗證了此結論。

研究人員進一步採用,更為嚴謹的雙向孟德爾隨機化分析,發現每小時6.4公里的快速參與者的生理年齡,比慢速者年輕16歲。

2013年,國際頂刊《Cell》提出了九大生物衰老標誌,端粒長度減少就是其中之一。而本次正是採用端粒長短這一標誌物,研究步行速度和壽命的相關性。

端粒,被稱為「生命時鐘」,它像鞋帶末端塑料帽保護鞋帶免受損壞一樣,保護着染色體。但隨着時間推移,細胞分裂會導致端粒縮短。當端粒不能再縮短時,細胞生命周期就會停滯,生命戛然而止。根據端粒的縮短程度,可計算當下生物體的生理年齡,判斷衰老程度,這是萊斯特大學本次研究論斷的基礎。

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延長端粒的長度就相當於延長生命周期。

2008年,歐洲抗衰老研究「聖地」,西班牙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培育出一批轉基因小鼠(提高端粒長度)。三年後,轉基因小鼠存活率達40%,而對照組則近乎為零。不僅如此,端粒長的小鼠比同齡小鼠更年輕健康。

自此,抗老界一直在尋找能夠延長端粒的方法。2020年,《Nature》發表深度綜述,對延緩人體老化的技術進行深度盤點,哈佛輔酶I端粒延長技術(NAD+為沐艾茵主要成分),以重要抗老技術排列其中,為學界熱門研究對象。

2013年該物質被哈佛醫學院首次發現,後陸續在麻省理工、哈佛、東京大學多所高校臨床試驗中證實,外源性補充NAD+可延長小鼠0.3-1.3倍壽命,並顯示其對中老齡人群的肌肉功能、睡眠、步速等方面,都呈現出正向影響。

該物質在科研界的大放異彩,引得資本也紛紛入局,使得該物質逐步走出實驗室。但科學技術真正造福於民,還得突破技術和量產兩道重要關卡。

人口老齡化嚴峻的日本率先進入「突破技術」這條賽道,但其產能低下、成本高昂,導致成果每克高達20000元,被富人壟斷。而國產酶企業基因港,自主研創先進的全酶法技術提升產能,打破了此壟斷局面,研製出價格不及日本同類產品1\10、而純度更高的「愛沐茵」。使得普羅大眾也可享用原先非常昂貴的尖端生命科技成果。

不僅是在突破技術賽道上「彎道超車」,在量產賽道上愛沐茵更是遙遙領先。由於愛沐茵科技在京東國際平台上,擁躉眾多,成為了三、四線城市群體的賬單「常客」。在剛過去的618里更是遭瘋搶,再登銷量榜首。為了滿足狂熱的市場需求,該企在寧波投資建廠,擴大產能,產能可達100-300噸,預計可滿足120萬人的消費需求。

本次萊斯特大學的研究,證實了走路快與延長生命期相關。但是並非每個人都能達到每小時6.4公里的步速,且體質各異,盲目地追求快速走路可能更會危及身體健康。

不過,該項研究刷新了我們對預期壽命的認知,正如國際雜誌《時代》所說,死亡不再是超自然的問題,而是技術問題,科技或可打破壽命的桎梏。去年6月,華盛頓大學在《人口研究》中論證,我們的壽命極限正在發生改變,預計本世紀末將達130歲。伴隨着愛沐茵類生命科技成果產業化落地,有理由相信,我們正在走向所預測的百歲年代。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番茄醫學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17/177680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