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吃朝廷的飯,砸朝廷的鍋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在於它歷久彌新,經得起琢磨,比如水滸。網上關於水滸的解讀可謂汗牛充棟。我也不能免俗,這些年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琢磨一下水滸,也寫過兩篇水滸的讀後感。最近突然想琢磨一下,水滸里那些在體制內生存的人,他們的生存狀況和人生際遇……水滸不僅寫了很多草寇,也寫了很多體制內的精英,這是兩類人物的交織才有了精彩的故事。然而,體制內的故事多是以背景呈現的,其實這些背景人物故事的精彩、深刻程度不亞於好漢們的故事。江湖已消亡,廟堂永流傳。我們一起琢磨一下水滸傳里那些體制內人物的故事吧。這是砸鍋篇——

吃朝廷的飯,砸朝廷的鍋

所有的故事都是人的故事。

所有的好故事都是揭露人性的故事。

很多口號、標榜、宣揚、崇高,都是以「反人性」的方式呈現的。

也就是說,對於人類社會而言,那些禁得住人性考驗的人常常被塑造成榜樣進行宣揚。然而,這不過是因為大多數時候人們經不住人性的考驗。正如,視死如歸、捨生取義被標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貪生怕死。

閒話少敘,繼續說水滸。

水滸傳里人物眾多,僅梁山好漢就有108位。

這些所謂的好漢就是梁山反政府集團中的骨幹成員,包括36個高級幹部,72個中級幹部。

反政府,就是反朝廷,就是反老趙家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體制。這個體制存在上百年了,吸納了大量的精英,造就了大量既得利益者。

按說,這些精英和既得利益者應該是朝廷以及體制的忠實捍衛者。誰敢反對老趙家,這些人就應該跟誰玩命,這樣做既維護了體制也維護了自己的利益。

然而,稍加翻閱水滸你就會發現,這些人確實在乎自己的利益,但對於體制和老趙家實在毫無忠誠可言。

是否忠誠,只有在遇到事兒的時候才能體現出來。天下太平的時候說自己多愛大宋多效忠皇上,其實是難以證實的。

如果把108將的姓名、出身以及上梁山的原因列出來,你能夠分析出很多好玩的甚至讓你震驚的信息。

我被驚到的一個信息是,這108人裏面,約34人有體制內經歷,他們或曾經為官,或曾經為吏,除少數如宋江、林沖、楊志無比留戀體制但還是被體制「淘汰」而被逼上梁山外,其實20多人基本都是在代表朝廷與梁山交戰的過程中加入梁山的。

這些吃了朝廷俸祿多年的體制內官員,輕易就背叛了朝廷,到了反朝廷的陣營。被朝廷培養多年,沐浴浩蕩皇恩,平時把效忠老趙家掛在嘴上,但在執行朝廷的任務中,一旦有生命危險立即就投奔了朝廷的對立面。

當然,策反、吸納體制內精英是梁山匪盜集團謀求壯大並且最終能夠跟朝廷談判的一個重要策略。可是,這些所謂的精英怎麼就那麼好策反呢?怎麼一轉身就成了梁山集團的高級幹部了呢?

吃朝廷的飯,砸朝廷的鍋,用在這些人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想一想,北宋人口上億,能夠生活在體制內的實屬鳳毛麟角,但從梁山的高級幹部比例上看,來自體制內的竟然佔到20%以上。這充分說明,這些吃體制飯的既得利益者,對於體制的忠誠度實在堪憂。

這就解釋了,為啥朝廷的軍隊打土匪總是屢屢敗北。這些人早已經把享用體制的福利當做天經地義,但並沒有為此賣命的意願和意志,也無捍衛朝廷的信仰。

你或許會說,他們屢屢敗仗只是因為水平不行能力不足。

水平不夠,能力有限,這可以理解,但是態度總應有吧。至少態度可以反映有無信仰有無忠誠,你瞧那些大將被俘虜後,看到宋江給他鬆綁立馬就感動得要投降。朝廷培養他們那麼多年,他們反而不感動。

這些所謂的體制內精英,就不能為國赴死麼以顯忠於朝廷麼?不,堅決不。哪怕還有妻兒還在家裏,也匆忙地投降了。

大宋經營上百年的高福利體制,怎麼就養了這樣一幫精英呢?

還是講講具體的故事,看看這些傢伙們是如何忠誠於老趙家的吧。

 

 

以呼延灼為例。

呼延灼是開國名將呼延贊的後代,算得上貴族出身吧。也就是說,呼延家吃了上百年體制內的飯,是典型的家族型、世襲型的既得利益者。

對於呼延灼來講,大宋集團就是他們家永遠的靠山。只要大宋不倒,他的子孫就會有保障。一定程度上,保護趙家的江山就是保護呼延家的利益。既然如此,呼延灼應該是老趙家鐵杆的擁躉。

或許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高俅第一次排兵佈陣攻打梁山,就看中了呼延灼。這說明老高還是很有眼光的,他一定相信呼延灼對大宋的忠誠。

呼延灼也信心滿滿,馬上着手組建團隊——向高俅要兩了個幫手,一個是陳州團練使韓滔,武舉人出身,也就是從體制外考入體制內的武將,充當正先鋒;一個是潁州團練使彭玘,將門之子,聽上去也是世襲的武將,充當副先鋒。

高俅不僅答應了呼延灼的要求,還引薦他見了皇帝。

皇帝一高興下,賜了一匹寶馬給呼延灼,踢雪烏騅馬。

你瞧,無論是高俅還是皇帝,待呼延灼不薄吧。

就這樣,「馬步三軍人等,浩浩蕩蕩,殺奔梁山泊來」。

這是梁山反政府集團與大宋官軍的第一次大規模交鋒,這場大仗打得相當漫長曲折。

第一仗,副先鋒彭玘被擒。

彭先鋒被推進大寨,宋江望見,親解其縛;分賓而坐,宋江便拜,彭玘連忙回拜。搞得不像是打仗而像是會客。

幾句話下來,彭玘便很不要臉地對宋江說,老早就聽說你不僅仗義而且仁義,今天一見果不其然。如果能給我留條命的話,「當以捐軀報效」。

彭玘,你可是將門之後,你可是朝廷命官,你享用了多少年大宋體制的福利?你對大宋朝廷的忠誠呢?

仗還要繼續打。久攻不下,呼延灼又向朝廷「天下第一炮手」轟天雷凌振來助陣,炮打梁山泊。

高俅有求必應,立即派來了凌振。哪知,沒過多久凌振就被擒上梁山了。

作為技術人才,凌振的級別應該遠遠低於呼延灼彭玘,但畢竟也是公務員吧。

宋江依然是親解其縛,凌振立即拜謝不殺之恩。

關於投降的事兒,凌振倒是沒有像彭玘那麼爽快,理由是,老母妻兒都在京師,自己投降會讓他們遭殃。

凌振雖然對朝廷也沒有忠誠度,但畢竟還知道親情的珍貴,還是想到了家人的安危的。難道彭玘就沒有家人麼?

當然,凌振很快還是降了。

然後,就是韓滔被抓,也是三兩句話就投降了。

很快就輪到呼延灼了。

呼延灼將所帶兵馬打到了只剩下自己光棍一個——對,連皇帝賞賜的踢雪烏騅馬都讓土匪給搶去了——於是,向青州借兵,垂死掙扎,但最終還是被梁山集團給生擒活拿。

且看這個貴族子弟被宋江親解其縛後的表現——他說,不是我呼延灼不忠於朝廷,實在被宋大哥的義氣給感動了,我不投降實在說不過去。

水滸讀到這裏,應該為體制內精英呼延灼的不要臉大笑三聲。

當然,呼延灼應該不會臉紅,因為他放眼望去,梁山上已經有一大群吃過體制飯的人了。

且不說之前剛剛投降的彭玘凌振韓滔,還有剛剛交過手的秦明林沖孫立等等,更別說曾經的鄆城縣公務員宋江了,這梁山上,從大宋集團背叛來的高管有他不多無他不少。相信,呼延灼很快就心安理得地開啟了他的新生活。

至於高太尉的重用以及浩蕩的皇恩,往事不要再提了吧。

呼延灼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在輕易背叛朝廷這個問題上,大宋的高官們隨時做好了準備。

正可謂,吃朝廷的飯理所當然,砸朝廷的鍋毫不手軟。

情況大致就是這樣,老趙家建立的江山,有賴這些體制內的「柱石」的支撐,可是這些柱石里有大量的豆腐渣。

水滸里的諸多故事意在說明,維護朝廷的安全,維護江山的穩固,那些常年甚至祖祖輩輩吃體制飯的高官們根本靠不住。

他們只是一群高級打工人,讓他們天天喊喊萬歲可以,讓他們感動於多年的錦衣玉食在關鍵的時候為朝廷犧牲自己,想都別想。他們習慣了坐享其成作威作福,他們習慣了假裝努力以及喊喊口號。面對上級他們可以賭咒發誓地說自己永遠忠於朝廷,面對下級他們可以耳提面命諄諄教導大家要忠於朝廷。只要沒有生死的考驗,他們就一直不會穿幫。

當然,你會說,這都是小說,小說能當真麼?可是,你再想想,小說寫的不就是人心與人性麼?

若小說不可信,那就看看史實。

明末。吃明朝體制飯的重臣洪承疇,被滿清俘虜後經過一番「思考」,轉而就投降了滿清而去砸大明的鍋。

對於洪承疇這樣的高智商精英,其實無需思考就明白,跟誰干不是打工啊。他這樣進士及第的知識分子,哪能不明白,所謂的忠君思想不過是朝廷給打工人灌的迷魂湯。

太平年月,你那麼灌輸,我假裝相信,時間久了就以為自己相信了。但真到了要捨生取義時,「人性」便佔了上風——在哪裏都是吃體制的飯嘛,吃完了大明的體制飯繼續吃滿清的體制飯,既對立又統一嘛。

為什麼要一再歌讚美及傳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可能因為缺什麼才喊什麼吧。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海濤評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09/1773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