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後,緬街的無證攤販屢禁不止,聯邦農業部執法人員6日嚴查緬街多個售賣走私肉類零食的攤位;圖為執法人員沒收貨品後的街道。(記者牟蘭/攝影)
法拉盛緬街的無證攤販疫期激增,雖然去年多次取締,但因人員不足,每周僅執法一次,每張罰單低至20美元,導致走私肉類零食等攤商無視法規,繼續販售。聯邦農業部(USDA)工作人員6日在緬街執法,沒收多個售賣鴨舌與牛肉乾等走私肉類零食攤位商品。
影片來源:陳杰森提供
在緬街經營快遞店的陳杰森(Jason Chen,音譯)表示,本周他多次看見聯邦農業部的執法人員身影,6日中午,三名執法人員查緝多個在緬街售賣鴨舌與牛肉乾等肉類零食的攤位。
聯邦農業部執法人員6日沒收走私肉類零食。(陳杰森提供)
陳杰森指,曾有友人從事微商,知曉政府禁運相關的肉類零食;他說,聯邦僱員雖不懂中文,但當局存儲大量相關食品的照片,以供執法人員比對,「過去華人超市也有賣,但因要求超市張貼營養標籤以及相關信息,目前只有這些無證攤販與微商售賣」。
圖為部分攤販售賣的鴨舌等走私肉類零食。(CBP提供)
法拉盛商業改進區(Flushing BID)執行主任余鈿崧證實聯邦近期嚴查走私肉類零食的信息,他指,緬街無證攤販激增,前市長將市警的執法權轉至市消費者事務局(DCWP),但因當局人手不足,近期每周平均執法一次,每張罰單低至20元,商家多次投訴,但求助無門。
余鈿崧指,無證攤販影響緬街小商家的生意,造成行人路擁擠,增加街邊垃圾,降低生活品質;以走私肉類食物為例,沒有經過政府認證,無法保證安全。
市議員黃敏儀辦公室表示,與市消費者事務局及市長辦公室自今年1月起多次溝通,告知緬街無證攤販問題;前市議員顧雅明在2018年提出禁止法拉盛市中心擺攤法案,明確規定北方大道至三福大道間的緬街區域禁止擺攤,黃敏儀也計劃提出新法,應對這一問題。
疫情爆發後,緬街的無證攤販屢禁不止,聯邦農業部執法人員6日嚴查緬街多個售賣走私肉類零食的攤位;圖為執法人員沒收貨品後的街道。(記者牟蘭/攝影)
疫情爆發後,緬街的無證攤販屢禁不止。(記者牟蘭/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