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血糖高了,看腳能知道?腳上出現3種變化,提醒你儘快降糖

糖尿病患者通常會關注血糖、飲食兩個方面,有一點卻很容易忽視,那就是自己的雙腳。一方面是雙腳平時被鞋子、襪子關注,很少注意到它,另一方面是對疾病不了解,不知道雙腳會受到什麼傷害。

根據《中國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足部潰瘍的發生率可達10%,是患者致殘的主因之一,截肢率是健康者的15倍

由於糖友的特殊體質,一旦出現潰瘍,後期恢復起來將會很漫長、很困難,血糖控制不好的情況下還容易復發。治療費用也會給家庭帶來壓力,少則幾千,多則上萬。

不想被截肢,不僅要關注血糖,還要注意雙腳異常變化,發現不對勁的地方及時採取治療措施。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糖尿病足」?

下肢血流供應不足

患病後血液的性質發生變化,血液循環變差,經常抽筋、疼痛,可以發現自己的兩隻腳是蒼白的,摸起來很涼。因為皮膚組織沒有足夠的血液供應,一旦受傷細菌就容易入侵,形成炎症,而傷口又遲遲不好,為細菌提供更多的便利,最後傷口潰爛、創面增大。

神經病變感覺異常

患病後神經功能受損,不能正常感知冷熱、疼痛等信號,可能被燙傷、燒傷自己都不知道,經常有患者泡腳被燙傷、走路被釘子扎傷,沒有引起重視,結果傷口越來越嚴重。

疾病會改變雙腳形態

患病時間越久,雙腳受到的影響越大,關節支撐功能因此改變。有的老人穿的鞋子不合腳,腳底經常出現雞眼、老繭,甚至拇指外翻,自己不重視,隨便用剪刀、刀片修剪,結果引發了損傷和感染,等到傷口遲遲不能癒合,才發現異常。

足部異常不會一開始就顯露出來,剛開始什麼症狀都沒有,隨後慢慢沒有知覺,等到察覺自己感覺異常、雙腳皮膚蒼白的時候,通常已經發展成糖尿病足,此時及時治療可阻止繼續發展,若不重視,將會面臨截肢的風險。因此,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是關鍵。

腳上3個異常變化,該查一查血糖了

走路時

走路時腳底有異樣感,有時像踩在仙人球上,有時又像踩在棉花上,走久了容易累、抽筋,但是不會持續太久,休息一會可恢復。

靜止時

發現下肢皮膚顏色不對勁,雙腳顏色暗淡、蒼白,小腿肌肉變少,看起來不太健康,而且很乾燥、手感偏涼溫度較低。用手按壓腳足背內側的動脈,跳動較弱,幾乎感覺不到。

泡腳時

對溫度不敏感,可能燙出水泡都發現不了,兩隻腳反應很遲鈍。同時也可觀察到腳底有厚厚的老繭,雙腳有點變形。

發現以上三個異常變化,建議請醫生為自己做一次檢查,已經確診糖尿病或足部有潰爛的人,至少3個月查一次,避免情況惡化。

案例分享:

58歲錢女士確診糖尿病一年多,平時雙腳一直麻木疼痛,但沒有重視,這次因右腳外側有一處破潰疼痛7天沒有癒合,被家人送到醫院治療。送醫後醫生發現錢女士的傷口又腫又腫,患者本人還在發燒,體溫達到39.1度

為了儘快讓錢女士溫度降下來,醫護人員讓無關人員都到病房外面,打開空調保持病房內溫度適宜,同時讓家屬為錢女士反覆擦拭身體降溫。

醫生每天都會為錢女士腳上的創口清理、上藥,同時指導她把腳擱在被子上抬高,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並叮囑家屬為錢女士準備有營養的三餐。補充營養,能讓傷口恢復得更快,但是要注意低糖飲食,少食多餐

在降糖方面,錢女士每天都會注射胰島素,護士會監測她的血糖,及時調整劑量。足足在醫院躺了兩個星期,錢女士的足部傷口才慢慢癒合,有肉芽長出來。

遠離「糖尿病足」,糖友們應該怎麼做?

每天洗腳前仔細看一看腳掌、足跟等部位有沒有破損,發現水皰、雞眼、起皮屑等情況,不要隨便挑破。洗腳時水溫不超過40度,先倒涼水,然後再倒入適中的熱水。洗腳完畢後儘快擦乾,腳趾縫不要殘留水分,可用紙巾或毛巾邊角擦拭。

泡腳後部分老皮軟化,應用指甲刀修剪,指甲蓋不要剪得太短,尤其是兩端,不可挖得太深,防止皮膚受損發炎。皮膚乾燥的人可以在腳底、腳背、腳踝抹上潤膚乳,然後穿上襪子和拖鞋,不要赤腳行走。襪子接縫處要仔細檢查,有長線頭及時減掉。

鍛煉身體有一定降糖作用,每天可散步30分鐘,注意鞋子要柔軟有彈性,少走石子路、鵝卵石路面。行走後若是感覺雙腿發脹,可適當按摩,每天6000-7000步即可。

若有雞眼、破損、腳氣等問題,不宜自行處理,應找醫生解決。

糖友們不僅要監測血糖,同時還要關注雙腳健康,發現異常及時檢查。日常生活做好保健工作,避免受傷,一旦發現傷口別猶豫,儘快就醫才是上策。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民福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07/177224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