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1個部位有斑塊,40歲以上的人,檢出率高達41%!醫生用6點講清楚

頸動脈是一段連接心臟大腦的「咽喉要道」,這一段動脈很重要,一旦發生嚴重的狹窄,可能會影響到大腦的血液供應,甚至嚴重的情況會發生腦梗塞。

頸動脈很重要,是咽喉要道

中國在2012年的時候,北方地區的一項醫學研究顯示,40歲以上的人群中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是41.3%,而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甚至可以說有頸動脈斑塊或者頸動脈內膜增厚的人比比皆是。#謠零零計劃#

「頸動脈斑塊沒啥症狀,不影響生活,不用管它!」這是很多人發現頸動脈斑塊之後的態度。可是,你知道嗎?中國每年新發的腦卒中病人有200萬,其中因為頸動脈狹窄帶來的缺血性腦卒中,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腦梗塞就佔了15%-20%。這麼一算大概30萬-40萬人,每年因為頸動脈斑塊而出現腦梗塞。

這個數據估計是很多認為頸動脈斑塊不嚴重的人沒想到的。嚴謹地講,頸動脈斑塊還是需要認真對待和處理的。那應該如何處理才比較好呢?今天張大夫就把這個問題爭取給大家講清楚。

一、頸動脈是什麼?

頸動脈在人的身體上很重要,可以用「要塞」兩個字來形容。因為頸動脈是聯通心臟大動脈和大腦的一條動脈「補給線」。正是因為頸動脈的存在,人類大腦才能得到心臟送來的新鮮血液,才能讓人正常生活。

頸動脈

二、頸動脈斑塊的危害

導致頸動脈發生狹窄的原因很多,比如說大動脈炎、巨細胞動脈炎、纖維肌肉發育不良、煙霧病等疾病都可以導致頸動脈狹窄。但是,當下這個時代,導致人們發生頸動脈狹窄最大的原因還是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頸動脈斑塊。而頸動脈斑塊既可以讓頸動脈變得狹窄,甚至閉塞,不穩定的斑塊還可以不斷地有「碎屑」膽固醇結晶脫落,進而引發腦梗塞的發生。說得更加通俗一點,就是頸動脈斑塊實際上是導致腦梗塞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頸動脈斑塊容易導致腦梗塞

三、頸動脈斑塊如何分型?

說到頸動脈斑塊的分型,有不同的方法,現在主流的有3種分型方法。

1、根據狹窄程度分型

根據狹窄程度分成輕度狹窄,也就是絕大多數人頸動脈斑塊的病理類型,一般這種情況狹窄<50%;而中度狹窄是處於50%-70%之間的情況;重度狹窄是>70%的情況。

2、根據斑塊性質分型

因為大多數人的頸動脈斑塊都是沒有明顯狹窄的情況,所以現在使用比較多的還是根據斑塊性質來分型。也就是低回聲的軟斑塊,中等回聲或者混合回聲的硬斑塊,還有強回聲的硬斑塊。這3種不同性質的斑塊中,危險性最大,最需要被重視的是低回聲軟斑塊和混合回聲的混合斑塊。因為這兩種斑塊都有軟斑塊成分,更有可能導致腦梗塞的發生。

3、根據症狀分型

頸動脈斑塊還可以根據是否有症狀分為無症狀型和有症狀型兩種。現在最多的一種類型是沒有症狀的類型,有症狀的類型相對較少。

四、頸動脈斑塊可能有哪些症狀?

嚴謹地講,現在大家發現的頸動脈斑塊絕大多數都是沒有症狀的。而如果頸動脈斑塊狹窄比較嚴重,是可能出現症狀的。一般頸動脈斑塊嚴重狹窄可以帶來對側大腦半球症狀以及同側視覺神經系統症狀。比如說對側面部、手臂、腿部無力麻木和感覺異常,同側視覺異常可以表現為黑蒙、視野缺失以及失明。

五、做什麼檢查?

想要檢查頸動脈斑塊,現階段我們看到的最有效、最經濟實惠的檢查手段就是頸動脈彩超,頸動脈彩超檢查絕對可以用於對頸動脈斑塊的篩查。但是對於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還有可能進行頸動脈CTA和MRA。頸動脈CTA有點事無創、簡單、能較好看清楚鈣化,但是有可能高估鈣化斑塊造成的狹窄。而頸動脈MRA的優點是不需要造影劑,對軟組織顯影好,但是不能完美顯示鈣化。而頸動脈造影可以說是診斷頸動脈斑塊狹窄程度的「金標準」,但是缺點是有創傷,成本高。

頸動脈彩超

六、如何治療頸動脈斑塊?

說到頸動脈斑塊該如何治療?應該說,不同患者不一樣,要根據具體情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一般說來,現在更多的沒有形成明顯狹窄和症狀的頸動脈斑塊患者需要的是改善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而藥物治療中以降脂治療為主,無論是他汀、依折麥布,還是PCSK9抑制劑,都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目的就是通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以此來達到控制頸動脈斑塊發展的目的。

而對於頸動脈存在嚴重狹窄,比如說頸動脈狹窄程度>70%以及有症狀的頸動脈狹窄患者,這些患者除了使用降脂藥,還有可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阿司匹林。同時要到血管外科專科就診,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手術。如果需要手術,現階段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治療頸動脈狹窄的最經典手術,同時頸動脈介入手術也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多地被使用。

以上就是頸動脈發現斑塊後應該如何正確處理的基本原則,但是涉及到每一名患者,還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最好是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正規治療。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張之瀛大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607/175892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