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台灣國安局長: 北京觀察俄烏戰事 不動則已動則全面動

台灣國安局長陳明通分析俄烏情勢四大趨勢(記者黃春梅攝)

俄烏戰事滿月陷入膠着,台灣國安局長陳明通24日對於俄烏情勢,提供了四個可能發展的趨勢。一是國際介入戰事延長、俄國攻擊基輔等大城,二是建立魁儡政權,第三是俄國以焦土政策取代實際佔領,最後則是迫使中共介入,做出應對的戰略抉擇。他也提到,北京密切觀察戰事發展,雖然不會輕易發動戰爭,但是「北京不動則已,要動絕對是全面性的」。

台灣國安局長陳明通24日赴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進行「東亞最新地緣政治情勢與國家安全及相關應變準備工作」專案報告。

對於最新的俄烏情勢演變,陳明通形容,「第一幕」俄羅斯本來想發動閃電戰術,使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流亡,如此一來普京就能扶植魁儡政權,但現在證明失敗,如今進入第二階段。

陳明通所謂的「第二幕」包含四大面向,首先,國際介入支援,烏克蘭抵擋俄國進攻,挫敗俄軍速戰速決目標,戰事延長;第二,俄國繼續攻擊烏國首都基輔及其主要大城,企圖建立魁儡政府或逼迫烏國接受其和談條件;第三,俄羅斯以「焦土」戰術,癱瘓烏國政府運作,取代實際佔領。

最後一個情境則與中國有關,在「美中對話以及國際壓力下,迫使中共必須就烏克蘭情勢,做出如何應對的戰略選擇。」陳明通補充說明。

陳明通分析俄烏戰事4項指標

主掌台灣情報機構的陳明通另外也提出,4個觀察指標解讀戰事。第一,假如俄羅斯採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奪占基輔等重要城市,而且外交斡旋有具體進展,則俄烏戰事可能告一段落;再者,若談判遲遲無法達成協議,烏國持續有效反擊、俄國不會輕易停火,戰事將走向更長期的戰爭;抑或西方持續給烏國足夠的奧援,烏國展現強大的抗敵意識,俄羅斯的後備補給等問題難解,而且戰事外溢擦槍走火,不排除戰事發生變化。

陳明通引用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在3月22號的談話提到,若俄國生存遭受威脅會使用核武。他提到的第四個指標則是,「不排除俄烏談判破局,戰事久無突破,美歐加強馳援烏國,以及普京政權遭挑戰時,普京將以維護國家生存為由動用核武,恐怕造成戰事擴大升級。」

台灣國安局長陳明通(圖左)在答詢時提到,中共不會輕啟戰端,不動則已,要動絕對是全面性。(記者黃春梅攝)

陳明通:北京思考發動戰爭正當性要動就是全面動

台灣方面也觀察到,北京把俄烏戰事看在眼裏,陳明通解讀「中國不會輕易發動戰爭。」但是,陳明通認為,中國從普京這場戰爭學到很多東西,台灣必須很謹慎。中國雖然愈來愈不容易輕易發動戰爭,但一定有比以前更萬全的準備,所以一定要料敵從寬,不能有鬆懈之心。

「很多事是一體兩面,北京會去思考發動戰爭的正當性以及準備等等。北京不動則已,要動絕對是全面性的。」陳明通發出提醒。他說,台灣要加強自我防衛,不管是軍事建設、關鍵基礎建設、心理建設等,都要有戒慎恐懼之心。

台灣國安局:疫後復甦美中競逐周邊國家采「避險」策略

俄烏戰爭也牽動台海情勢發展,陳明通在報告中提到,「美中地緣政治競爭深化東亞國家避險策略」,美國積極展現維護東亞以及台海和平決心,日本內部更逐步形成「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氛圍,積極提升對中共嚇阻能力,然不樂見台海爆發戰爭。

報告中也點出周邊國家與中國的微妙關係,「東亞國家對疫後經濟復甦需求高,重視與中共經貿關係,對美中戰略競爭傾向採取避險策略應對,將使周邊地緣政治態勢更複雜。」陳明通說。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在質詢時詢問,所謂的「避險策略」為何?

陳明通回應表示,「因為中共經濟是很大量體,又有很多區域協議,當急於復甦時,這部分會加強。在此情況下,中美競逐時,為了它的復甦,儘量不去採取作為。」

東亞缺乏集體安全機制無法快速應對台海危機

陳明通在報告中也提到,「俄烏戰事凸顯東亞缺乏集體安全機制」,雖然俄烏戰事使國際社會更加警覺俄、中等專制極權國家之威脅,並使各國加強關注東亞區域和平穩定及中共攻台企圖,「然東亞地區尚無集體安全機制,無法共同快速協調應對台海危機。」

在拜習通話中,美國警告中國若對俄羅斯進行軍事援助將面臨嚴重後果,然而台灣多位立委在質詢中提出同樣的疑慮。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拜習通話,美方表達要求中共如何做,有要求就要有代價?中共會不會反過來「以美制台」?

陳明通:「當年就算『聯中制蘇』它還訂了《台灣關係法》。我們看烏克蘭這次,除了美軍沒有進去外,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美國幫助極大,它們沒有『烏克蘭關係法』,我們有《台灣關係法》,它依法有據。」

另外,朝野多位立委也關切拜登政府在俄烏戰事爆發,很快地派遣特使團來台。但是,4月中在台灣友邦帛琉舉行的「我們的海洋大會」(Our Ocean Conference)傳出,美方強烈建議台灣低調參與,而且要避免在會場上使用正式國名、國旗等有主權象徵的符號。

陳明通解釋,美國在安全議題上保證,對台是一種堅若磐石(rock-solid)的「戰略清晰」,俄烏戰爭它就派特使團來,這是「戰略清晰」。但是,在政治上,美國採取「戰略模糊」,強調台灣有意義的國際參與。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325/1725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