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我開「電動爹」回東北,一路上沒敢開暖風

駕駛電動車,不敢開空調

進入1月下旬以來,全國各地開始發佈寒冷預警信號,就連處於亞熱帶,年平均溫度可達22.8℃的廣州,近日也發佈了寒冷黃色預警信號。這讓準備從廣州開車回瀋陽的李棟對這趟旅程有點打退堂鼓。

年關將至,寒冷天氣的突然來襲,讓不少像李棟這樣開電動汽車,尤其是那些還要跨省回家的打工人心裏更加犯難。「出發前一晚充滿電,當時續航里程是662公里,到達江西贛州時,續航只剩下58公里,趕緊在服務區充電,一路差不多開了430多公里。」當時,李棟覺得他這輛電車整體表現還是不錯,真實續航基本上可以達到官方續航的70%。

然而,從江西繼續向北,李棟的旅程不再愉快。在400多公里的路途中,沒有開過暖風空調,並且從廣州一路北上,路途經歷的那些南方地區,氣溫基本都在13度左右,這也是為什麼李棟會覺得旅途的前半段是愉快的。

「進入北方以後,河南、河北還在下雪,600多公里(續航)只能開300公里左右,掉電更快了。」李棟稱自從進入北方以來,那種輕鬆的心態開始變得緊張,「出了廣東就看不到那麼多電車了,而且必須要提前規劃好充電安排,開車過程中得時不時瞅一眼剩餘里程數。」

在李棟順利抵達瀋陽後,他給自己拍了一段視頻,標題命名為《電動車去東北確實焦慮》。視頻里,除了洋溢着回鄉帶來的喜悅感,還有李棟對這段電動車之旅的無奈感慨。「過了山海關,所有高速服務區都沒有充電樁,半路下高速充了一次電,結果600多公里續航只能跑270多,這隻有真實續航的40%。」

之所以在南北旅途有不同的體驗落差,是因為當李棟到了河北之後,北方氣溫大都在零下8度左右,電動車的續航顯著降低。按照李棟的行駛數據,他在進入北方後,在充滿電的情況的下,其續航只有一半,相當於續航打折率將近5折。

之後,過了山海關,氣溫更是下降到零下十幾度甚至二十多度,李棟的電動車只有官方續航里程的40%。

在視頻的結尾,李棟說,如果沒有「里程焦慮」,這段旅途可以說是非常完美。他說:「2800多公里的路途充電只花了700多元,比油車划算很多。」

實際上,諸如李棟類似體驗的車主非常多,一位從海南回東北的車主告訴《財經天下》周刊,他們走的高速路沿途都有充電樁,可以隨時充,只有到了山海關以後就沒有充電樁了。而且溫度降低後,續航就大大縮減,必須要提前規划行程,選好充電地點。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2021年春運,有電動車主在高速路段遭遇堵車,恰好行駛在隧道中時遭遇電量耗盡,只能在隧道里呆了數小時等待救援。而這樣的報道,將長途行駛中的旅程焦慮帶給了每一位電動車主。

寒冷的冬季,因為續航里程而焦慮的不僅僅只有像李棟這樣的返鄉人,電動出租車司機也深受其害。

一位北京出租司機狠狠地吐槽了電動車的續航問題。「不開暖風還行,開暖風跑不了幾十公里,電就下去了。要是不開暖風,兩個膝蓋都凍得疼的不行。」隨後,這位司機師傅還掀起了腿上綁的護膝,「這必須得穿着羽絨服,不然凍得受不了。」而且,他說即便是快充,一天下來,充電都得花兩個小時,這無形當中增加了他的工作時長,一天工作12個小時,相當於幹了10個小時。

部分電動車出租司機為了省電,冬季就不開空調。馬波就在朋友圈抱怨,稱自己24小時內打到了兩次電動車,進去之後發現裏面「跟冰窖一樣」,讓司機開空調,司機說「壞了」。

電動車冬季續航10年無進步

一面是電動車主返鄉途中的續航焦慮,一面是部分品牌針對低溫續航能力的賣力營銷。

《財經天下》周刊檢索發現,2021年冬季以來,包括比亞迪、一汽大眾ID、一汽奔騰、威馬、北汽等品牌,均在針對低溫續航能力進行營銷,部分品牌甚至宣稱新技術可挑戰「零下30度」僅小幅衰減。

然而,2021年12月31日,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和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佈白皮書,稱對國內外近10年累計53款新能源汽車的低溫衰減數據進行統計,表明2012年-2021年期間,新能源汽車的低溫續駛里程保持率平均值及分佈範圍並未發生顯著變化。

新能源車銷量逐漸提高,讓冬季續航難題又擺在了各大廠商面前,即便現在很多車企已經將NEDC(新歐洲駕駛循環周期,中國現在使用的純電動車續航里程標準)增加到了700km,但一到了冬季續航就大幅縮水。

其實,這是多個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北汽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長代康偉認為,冬季電動車續航衰減主要受電池、空調系統和轉動系阻力三個因素影響。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AI財經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203/170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