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樓市至暗時刻 援手來了?

在過去二三十年,房地產及相關產業,一直是中國GDP增長的一個主要推動力,也是許多人嚮往的求職領域。然而現在,中國房地產公司紛紛爆雷,股價也大跌,從企業高層到員工,再到業主,都是人心惶惶,「至暗時刻」已經成了中國房地產目前最貼切的表述。

在過去二三十年,房地產及相關產業,一直是中國GDP增長的一個主要推動力,也是許多人嚮往的求職領域。然而現在,中國房地產公司紛紛爆雷,股價也大跌,從企業高層到員工,再到業主,都是人心惶惶,「至暗時刻」已經成了中國房地產目前最貼切的表述。

25日,中國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1月份的住宅成交,同比下跌了四成,目前,像是世茂、雅居樂等民營房企,正在出售資產,另外,一些長租公寓,也傳出了破產的聲音,與此同時,中共又在力推增加650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的計劃。可以看到,中國房地產業非常熱鬧,但壞消息一直都居高不下。

21日,《21世紀經濟報道》的執行主編陳晨星在北京的「2022財經法律高峰論壇」上,又提到了「至暗時刻」這個詞,他說:「中國房地產進入至暗時刻,一些大型房企債務違約加劇。」那麼,參加這個高峰論壇的還有誰呢?除了中共銀保監會和銀行業協會的高管之外,還有原中共最高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最高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的所長等。

看看這些人的頭銜,再來品味一下「至暗時刻」這四個字,有點讓人不寒而慄,可能不少房企公司的高管會睡不着覺了,因為,這個至暗時刻,指的還不一定都是金融和財務方面的,很可能還會有牢獄之災。而且,中共也許已經磨刀霍霍,在理論、司法程序方面琢磨着怎麼動手了,至於怎麼動手,或許今年就會有具體的案例出來。

如今,世茂等更多房地產企業,正在陷入債務危機,現在,情況又有了新的進展。在1月24日的時候,《21世紀經濟報道》提到,「雅居樂、世茂、融創等公司,接連出售資產回籠資金」。

截至目前,世茂已經確認了三宗資產交易,其中包括:1月21日,將上海北外灘項目以10.6億元折價轉讓給上海國資委全資附屬公司;1月24日,又將持有的廣州亞運城項目26.67%的股權,以18.45億元出售給了央企下屬公司中海地產。同一天,另一家持股的雅居樂公司也做了同樣的動作,把亞運城26.66%的股權也出售給了中海地產。廣州亞運城項目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此前由碧桂園、世茂、雅居樂、中海分別持有股權,而現在,中海地產的占股達到了73.33%,成為了亞運城最大的股東。

中海集團,1979年6月在香港成立,隸屬於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央企。2019年的時候,網上有一篇關於中海集團的文章,文中有這麼一句話,「在強者如林的香港,中海當時並不起眼。40年,一個企業從初生牛犢長成行業巨擘」。而中海的發展壯大,可以想像,也絕非只是時間和資本的自然積累,背靠中南海這棵大樹,想要坐大不是什麼難事。

不過,中海的發展,並不是我們這裏想要重點討論的內容。我們要來關注的是,中海為何要收購世茂和雅居樂持有的股權,以及接下來,中海等央企是否會出手救助其它陷入債務危機的房企,對於這兩點,我們來看看《21世紀經濟報道》是如何分析的。

1月25日,《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了一篇文章,叫做「雅居樂退、中海進,廣州亞運城迎來單一大股東的信號意義」,文章中有句話說,「需要注意的是,這並不代表中海,未來會大規模地將資源傾斜於收併購領域」。

以廣州亞運城這宗交易為例,我們可以看到中海在收併購領域的審慎態度。在這宗交易上,中海本就是股東之一,對收併購目標的財務指標掌握到位,在出價上也合理審慎,這樣的目標對於中海而言,所需要承擔的風險並不大。因為亞運城項目,至少仍被業界視為是一隻「會下蛋」的金雞。而對於市場上,多數的其它陷入危機期等待着被收並的,它們不一定在中海這些央企們的考慮範圍之內,因為中共是不可能當「冤大頭」的。所以,國家隊趁機掃貨也一定會是有選擇性的。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財商天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201/170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