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王丹:國民黨為何輸掉公投?

作者:

12月18日,台灣選民針對「重啟核四、禁止萊豬進口」等四項公投案舉行投票。結果國民黨主張的「四個同意」一項也沒有通過,民進黨否決四項公投的主張得到了多數選民的支持。在這場政治攻防戰中,國民黨大敗,民進黨大勝。這樣的結果雖然在選前已經露出端倪,但四項公投國民黨一項都沒有得到勝利,這與一兩個月之前的民調結果相差甚大。到底為什麼民進黨能夠逆轉勝,而國民黨輸的如此徹底呢?

我認為,國民黨值得檢討和反省的地方主要有三點:第一,關於能源轉型、食品安全等本來屬於民生議題,需要主導議題的政党進行理性討論,爭取民意的支持。但國民黨卻把公投定性為政黨對決,號稱要用公投結果「教訓民進黨」,把公投說成是對民進黨政府的執政投下不信任票。這樣的定調,導致這場公投陷入藍綠之爭的老套,不僅激發了綠營民眾維護執政黨的熱情,而且令很多中間選民因為不願意介入政黨對立而選擇不投票,低投票率當然不利於公投成案,國民黨的策略可以說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第二,朱立倫接任國民黨主席之後,在媒體人趙少康、黨內鷹派羅智強等人的推動下,國民黨為了營造「戰鬥藍」的形象,在國會為了反對而反對,處處杯葛民進黨的施政。在疫情和中共武力威脅的內外交迫之下,台灣民眾迫切希望看到台灣內部的團結,希望看到朝野合作共同度過難關,而國民黨的強硬對抗路線無法得到大部分民眾的認同,就連國民黨內部比較理性的力量也頗為不滿。投票前,國民黨最具實力的地方首長、新北市長侯友宜發表千字長文,委婉表達了中立的立場,就表明該黨內部在路線問題上出現嚴重分歧。趙少康、羅智強等人的激進路線導致國民黨日益「深藍化」,這不符合台灣民眾對在野黨的期待。四項公投一項也沒通過的事實,證明民眾用選票教訓了國民黨;

第三,其實,國民黨面臨的最大的困境,或者說最大的罩門,還是他們在兩岸關係上的立場。在「抗中保台」成為主流民意的情況下,國民黨在台灣的處境十分尷尬。如果他們順應主流民意,面對中共的打壓持抵制的立場,與中共劃清界限,那他們在政治立場上與民進黨就沒有什麼大的區別。民眾在兩黨之間本來就會偏向本土政黨;如果國民黨就像現在這樣,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呼應中共的對台政策,選擇與中共友善的立場,那麼在台灣內部勢必被大部分選民視為賣台,無法得到多數選民的支持。就此而言,國民黨左右為難。這次公投雖然圍繞民生議題,但大的背景是中共武力威脅日益加劇,台灣民眾對於中共的不滿,自然會投射為對國民黨的不滿,公投的結果就證明了這一點。

這次公投對國民黨來說,是一個重大警訊:如果他們繼續堅持「戰鬥藍」的激進路線,繼續以杯葛作為在野黨的主要策略,繼續維持「國共合作」的兩岸政策,就是與台灣主流民意背道而馳。接下來,2022年的地方縣市首長選舉和2024年的總統大選可以想像,除非民進黨在執政中出現重大的失誤引發強烈民怨,否則國民黨的前景將會十分暗淡,很有可能在執政黨和其他在野黨的夾擊下逐漸泡沫化,在台灣的政治影響力逐漸式微。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22/1686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