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何清漣:左派狂想:美國銀行監管要學蘇聯體制?

作者:

拜登政府欲將美國引領上社會主義道路已經無庸置疑,Copy中國模式,通過政府大規模投資在全國鋪開基建意猶未足,如今更是想將美國的金融系統改造成前蘇聯模式,為達成這一目標,最近提名康奈爾法學院教授奧馬洛娃Saule T. Omarova擔任財政部貨幣總稽核。奧馬洛娃在列寧獎學金資助下,1989年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畢生狂熱鼓吹蘇聯經濟體制,認為美國應該參照蘇聯國家銀行模式,對銀行系統實行全面改革。

奧巴洛娃:前蘇聯經濟體制最優越

WSJ文章如此評論拜登提名一事:「奧馬諾娃是錯誤的世紀錯誤國家錯誤行業的錯誤提名人。」

為何如此評價?乃因西方銀行體制與蘇式不僅是意識形態不同,依託的社會體制不一樣,運作方式也扦格難入。中國加入WTO如今剛好20年,美國等西方國家不肯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體制國家,除了政府干預經濟之外,金融體制不一樣是主要原因之一。奧巴洛娃在美國生活這麼多年,享受着資本主義制度給她的學術自由,對自己曾經生活於其下的體制從未反思,反而非常狂熱地堅持鼓吹前蘇聯經濟體制。

奧瑪洛娃女士經濟上的主要觀點包括:

1.政府應該掌控一切,資產價格、薪酬水平、資本和信貸應該由聯邦政府來決定,信貸應該由聯邦政府來決定。在兩篇論文中,她主張擴大美聯儲的職責範圍,將「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資產」的價格水平以及工人工資納入其中。正如美國左派在大學課堂里常說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從各盡所能,到各取所需——凡在中國參加過高考的學生,都知道這一觀點,是中共建政以來堅持了七十多年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與大學生的區別只在於講解得詳略不同。

2.奧瑪諾娃在最近一篇名為《人民的賬本:如何實現貨幣和金融經濟的民主化》的論文中,提議美聯儲接管消費者銀行存款:「正如我們所知,有效地結束我們現知的銀行業務,並使其成為在一個現代經濟中生成、調節和分配金融資產的最終公共平台。」她還希望美國創建一種央行數字貨幣,就像委內瑞拉和中國正在做的那樣。她今年夏天曾在推特上發文:「重新設計我們的金融體系,將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變成一個真正的『人民賬本』。」——這實際上就是鼓吹通過改變現代經濟的神經中樞金融系統,將美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改變成計劃經濟,由國家控制銀行存款與資本分配,以人民的名義讓國家統治一切。

奧瑪諾娃對失敗-專制國家情有獨鍾

委內瑞拉現在成為貨真價實的失敗國家,其銀行系統只是查韋斯等左派總統控制經濟的工具。該國經濟深陷危機,2019年通脹率曾達到10,000,000%,物價每隔幾周就翻倍,現金奇缺,即便最小額的交易也用到記賬卡,這一切與該國金融體制有關。委內瑞拉於2003年查韋斯執政時期開始實行外匯管制,以比較優惠的匯率提供美元用於購買必需品,偶爾以不太優惠的匯率提供硬貨幣購買其它商品,這種匯率管制讓該國極難獲得美元,是扭曲經濟的元兇之一。委內瑞拉當局不得不於2019年1月下旬批准設立一民營外匯平台,與官方系統並行運作,但實際上無法修正這種扭曲——了解委內瑞拉這個國家的現狀,就明白奧瑪諾娃選定委內瑞拉作為美國的改革模本實在非常荒謬。

再說中國。奧瑪諾娃完全無視一個事實:中國加入WTO時,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要求是五年內逐步按照西方給定的要求改革經濟體制,逐步成為市場經濟體制國家,包括逐步降低政府干預經濟的強度,例如加大私有資本在經濟中的比例、減少政府對國有企業的補貼、改革中國的金融體制讓其與國際(這國際指的是西方)接軌、開放中國的金融市場。由於中國的承諾並未完全兌現,在中國入世15周年之際,美國與歐盟等國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體制國家,要求中國整改達標後方才予以承認——奧巴諾娃如今竟將中國的金融體制列為美國學習的榜樣,說明她雖然在美國任教,但從來就沒認可過美國體制。

蘇聯金融體制被蘇聯人自我拋棄

在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之前,世界上只有西方式的市場經濟銀行體制。這一體制最初發韌於拆借業興盛的意大部北部威尼斯。1171年,威尼斯銀行成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家銀行,隨後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與熱那亞、葡萄牙里斯本、西班牙馬德里、德國漢堡、法蘭克福、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與安特衛普,以及英國倫敦等一些城市也先後成立了銀行。歷經數百年,終成今天西方成熟的銀行體制。十月革命之後,前蘇聯創立了蘇式計劃經濟銀行體制,並在社會主義國家推行。這兩種銀行體制不僅在意識形態上有着本質的不同,在具體的運作和職能上也千差萬別。

一,兩種銀行體制的基本結構與功能劃分完全不同。西方的銀行體制由中央銀行和各類私人銀行與其它信貸機構構成,兩者功能與權責完全不同:中央銀行掌握印鈔權(鑄幣權),控制國家貨幣供應量、監管私有銀行的運作經營;私人銀行負責接收存款、向企業與個人發放貸款。蘇聯式計劃經濟銀行體制只有國有銀行,禁止私人銀行存在,由中央銀行及其附屬機構壟斷全部銀行業。

二,信貸資源分配模式不同。市場經濟銀行體制的信貸相當分散,因為信貸機構都是獨立實體,以實現自身利潤最大化為目標,銀行與銀行之間、銀行與其它企業之間都存在競爭關係,那些回報率最高的企業將獲得最多的貸款。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銀行信貸僅僅是中央經濟計劃的功能性工具。中央銀行只是被動地向計劃指定的企業發放貸款。比如,當計劃要求某家企業進行擴大再生產,中央銀行就向這家企業發放長期貸款,供其購置新設備。或當計劃要求某家企業在資金不足時依然加大投資,中央銀行就向這家企業發放短期貸款。這樣,計劃經濟銀行體制內的信貸行為不受利潤驅動、沒有競爭和破產的風險,也無法反應消費者的需求。

三,貨幣政策不同。在市場經濟銀行體制下,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存款準備金制度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率、物價水平、就業率或產量等關鍵的宏觀經濟變量。而計劃經濟銀行體制下,發行貨幣和信貸一樣,也只是經濟計劃的功能性產品。由於各個關鍵的宏觀經濟變量都被計劃制定者事先確定,因此貨幣供應量的升降對它們沒有任何影響。擴大貨幣發行量也許會使居民收入上升,但這只會提高黑市的物價水平,官方利率、官方價格、產量和就業率不會因此發生變動。

蘇聯創設的這套銀行體制運作起來有諸多問題,經歷了兩輪改革:1930年,隨着工業國有化和農業集體化運動的大規模展開,斯大林也對銀行體制進行了大改組,最終確立了以行政控制為特徵的集中壟斷型銀行體制,完全為計劃經濟服務。此後還經過1959年的第二次銀行大改組。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如果美國極端不幸,拜登政府任命奧瑪諾娃被通過,屆時再講這個故事。

中共建政之時創建銀行時募仿蘇聯並稍作修改,以適應中國本土。鄧小平啟動經濟體制改革初始階段,就明白必須改變銀行體制,改革初期由位於北京五道口的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在全國不拘一格招聘人才,培養了改革以來第一批金融財政專家,對這批專家內部有「五道口幫」之稱。也因此,即使在現階段的中國,也沒有主張恢復蘇式銀行體制的奇葩。

奧瑪諾娃的理想能實現嗎?

前面對西方與蘇式銀行體制的簡單比較,稍具專業知識的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奧瑪諾娃對美國金融體制的蘇式改造只能是狂想。猜想拜登政府提名奧瑪諾娃改革美國的金融體制的原因,可能是發鈔過多(見拙文《美國的國家賬本正在爆表》),遇到了與蘇聯勃列日涅夫時期表面上相類的問題。

勃列日涅夫統治初期曾想順應現狀,構築經濟,追求緩和,保持國內政治平衡,結果卻導致經濟停止增長,為了平息社會怨恨,勃列日涅夫採取花錢買穩定策略,給所有政府、國企員工增加工資,發行盧布過多,盧布過剩,人們買不到東西——計劃經濟體制對物價實行管控,因此表面上不會通脹,但導致嚴重的商品供應短缺,戈爾巴喬夫接任總書記後,曾通過《蘇聯銀行與銀行業務法》,允許外商獨資或合資的銀行在蘇聯開業,各種私人銀行都具有廣泛經營自主權。其業務範圍包括存貸款、信託、租賃和擔保等。計劃經濟下集中壟斷型銀行體制不復存在,轉而出現了一個以二元制國家銀行為領導、五大專業銀行為主體、其他私人銀行和信貸機構為補充的新型金融體系。

美國現在發行天量貨幣,但美國是市場經濟,政府不能控制物價,因此通脹厲害。奧瑪諾娃女士完全無視前蘇聯曾拋棄計劃經濟體制下銀行體制這段歷史,認為蘇聯能夠控制通脹,寫出上述奇文講述計劃經濟的諸般妙處,打動了思維清奇的拜登班子。

但拜登班子似乎不明白,就算左派壟斷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也無法一夜之間讓美國變成蘇式計劃經濟。《華爾街日報》文章對拜登提名奧瑪諾娃作出前述尖銳評價,實為批評。但《華爾街日報》不願意指出以下事實:華爾街資本對拜登與民主黨的支持及捐助,就是他們給自己打造的金絞索。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09/1657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