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先生是廣東人,平時最愛喝茶,已經喝了二十多年了,尤其愛喝濃茶提神,牙齒都喝得發黃了。最近朋友卻拉着他,不讓他多喝。
「哪有這麼誇張,我都喝了二十多年,還好好的。」何先生笑着對朋友說道。
「你看那些普洱茶,就是發霉做出來的,肯定有黃麴黴素,網上都這麼說!」朋友看他不信,急忙補充說道。
真的是這樣嗎?何先生疑惑了,這茶究竟還能不能喝?
一、茶里藏着比砒霜還毒的致癌物?
網傳茶葉中含有一種叫「黃麴黴素」的致癌物,通常由黃麴黴代謝產生,屬於一級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0.1克就足以致癌。為了驗證茶葉中是否含有黃麴黴素,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檢驗研究院曾經連續對市場上多品種的茶葉進行了調查和檢測。
研究人員從市場採購回紅茶、綠茶等多種茶葉之後,分別從不同種類的茶葉中取出25克樣品,加入10倍的無菌水稀釋,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後再從培養的黴菌結果中挑取可疑樣品,運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從基因的層面進行鑑定。
在對多種茶葉樣品進行連續檢測後,研究人員發現,受多種因素影響,茶葉中可能存在黴菌繁殖,但基本檢測不出黃麴黴毒素。另外,從近幾年的檢驗結果來看,茶葉中檢測出黃麴黴毒素的可能性非常低。
對此,研究員表示,黴菌的產生是需要一定條件的,在一些重發酵的茶中更有可能出現,而新鮮採摘、炒制的綠茶,由於沒有經過發酵,基本不會產生黴菌。即使茶葉中有黴菌,但並不一定是致病菌。比如普洱茶就經過多菌種的長時間發酵,裏面存在黴菌,但不代表就有黃麴黴菌。
如果茶葉的生產環境清潔衛生、工人生產操作規範並在生產過程嚴格遵守茶生產體系的要求,茶葉中是不會產生黃麴黴毒素的。此外,在茶自身不受外源微生物污染的情況下,自身也不會產生黃麴黴毒素。
由此可知,混淆黴菌和黃麴黴菌的說法是不負責任的,「茶里藏毒」的說法亦不可取。
二、喝茶少放一點茶葉,或可遠離兩種病
那麼,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大膽隨便喝茶了呢?有研究發現,過量喝茶可能增加患癌風險。
1、每日喝掉4克以上的茶葉可能會增加46%患胃癌的風險
2019年,北京大學醫學部的研究人員在《歐洲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呈現了他們關於茶葉與癌症關係的研究成果。在對中國456155名30-79歲的成年人進行了平均10.1年的隨訪調查後,他們分析所獲數據發現,在調查對象中,茶葉消耗量越多的患胃癌的風險越高。其中,每日茶葉消費在4克以上的人比每周喝茶少於一次的人,患胃癌的風險增加了46%。
對於這個結果,研究人員解釋,患胃癌的風險增加可能與喝茶的溫度有關,以往有相關研究表明,長期喝熱茶會導致患胃癌風險上升。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茶中含有的咖啡因刺激胃酸分泌,導致患胃癌的可能性增加。
但這項研究並非沒有不足。研究人員表示,研究缺乏對隨訪期間調查對象咖啡消費的情況、茶葉消費習慣的變化、茶葉沖泡方法和茶葉的種類等變量的考慮。因此,這項大規模研究還存在一定局限性,還需要更多證據驗證結論。
2、喝濃茶,有誘發心臟病的隱患
有不少愛茶的人為了品茶味,喜歡喝濃茶,殊不知長期喝濃茶很可能會傷害身體。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程康林詳細地講解了長期喝濃茶可能傷身的原理:濃茶中含有的茶鹼不僅會引起大腦興奮,還會引起不安、心悸、失眠等,導致血壓上升。此外,濃茶中還含有咖啡因,會刺激心臟,使心跳過快,進而導致心律不齊或心動過速。也就是說,濃茶會增加心臟負荷,對人體產生潛在的不利影響,尤其對患有心腦血管動脈硬化的人,更是一種潛在威脅。
三、如何喝茶才健康?
1、喝淡茶、不喝濃茶
國家一級評茶師王岳飛建議,正常人每天喝茶,茶水比控制在1:50左右比較合適。比如,泡一杯150毫升的綠茶,放3克茶葉即可。
2、分體質喝茶
從中醫學的角度看,每個人的體質都是不一樣的,每種茶性味也是不同的。如綠茶偏涼、偏苦,紅茶等發酵茶性溫、甘,由冬青樹葉製成的苦丁茶則性苦寒。根據《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人的體質分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等9種。因此,喝什麼茶不能僅憑個人喜好的口味,還要結合自身體質進行判斷。
3、選對時間喝茶
喝茶不僅要「因人喝茶」,還要「因時而異」。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姜良鐸教授介紹,從中醫「升降浮沉」的角度看,茶具有「升清降濁」的作用,通俗來講就是提神、助消化。
比如綠茶「升清」,更能提神,適合早上喝;紅茶「降濁」,比較溫和,適合下午和晚上喝。但飯後最好不要大量喝茶,以免增加腸胃消化的負擔。睡前減少喝茶,尤其是不要喝濃茶,避免影響睡眠。
4、不要空腹喝茶
空腹喝茶可能會引起一種叫「茶醉」的現象。何謂「茶醉」?就是指喝完茶之後出現心煩、心悸、頭痛、胃部不適等症狀。這是因為,空腹喝茶不僅會稀釋胃酸,還會抑制胃液分泌,阻礙消化。因此,儘量不要空腹喝茶。
幾千年的茶文化使喝茶成為了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人們對茶的了解卻還不足夠。對於網絡傳言,要保持科學審慎的態度,不輕易信謠、傳謠。對茶的相關知識多些了解,科學喝茶、適量喝茶,讓生活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