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立秋至,無論有錢沒錢,老傳統要吃4樣,做3事,順應節氣安穩度秋

8月7日將迎來今年的立秋節氣,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不僅是一個重要節氣,也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在立秋這天,我國民間各地有很多傳統習俗,需要我們後輩銘記。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立秋節氣要「吃4樣,做3事」,老傳統別忘,順應節氣變化,平平安安地度過秋天。

"吃4樣"

立秋吃茄子

雖然立秋後氣候涼爽,但是「秋老虎」絕對不會歇着。所以對付秋老虎,要食用一些清熱祛暑的食物,比如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秋天剛收成的茄子被稱為「秋茄」,帶有獨特的清香,口感細嫩,因此風味比普通茄子更勝一籌。茄子的做法不主張煎炒烹炸,如燒茄子,味雖美,但高溫會造成茄子中營養成分嚴重流失,還會抵消茄子涼潤的性質而使清熱去燥的作用大打折扣。另外,由於茄子性涼,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立秋吃肉

民間素有「貼秋膘」的習俗。經過了苦夏,人們的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把酷暑時消耗的能量補回來,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立秋吃餃子

立秋吃餃子,也是一種貼秋膘的吃法,在以前物資匱乏的時候,許多普通百姓心中的美味佳肴就是餃子,因為在夏季伏天人們的胃口普遍比較差,食欲不振,許多人都清瘦了,因此立秋吃肉餡的餃子,既能管飽,又能滿足口腹之慾,補上夏天流失掉的營養。

立秋吃「渣」

有些地區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俗語老話講「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因為秋天的時候早晚比較涼,飲食不注意,就會引起腸胃不適,導致拉肚子,將豆渣與應季青菜合煮做成菜,體現了民間老百姓對秋季腹瀉有着很強的防範意識,這份黃豆的清香是伴隨一些人長大的童年家鄉味道。

「做3事」

1、曬秋

秋天的到來,也預示着新一季的豐收,隨着果蔬成熟,就有了曬秋的習俗。北方有曬場,而湖南、江西、安徽等地,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台、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人們將新鮮採摘的紅辣椒綠豆角、紫茄子、黃玉米等時令蔬菜通通晾曬出來,五彩斑斕,寓意着一年的大豐收。

2、懸秤稱人

古人立秋秤人,主要是為觀察夏天的身體變化和保健的需要。經過炎熱,倍受煎熬的夏天,人往往會因為食慾不佳,飲食清淡而瘦下來,而到了立秋這天,拿現在的體重和立夏前的體重對比,看瘦了多少。立秋「稱人」既是為了檢驗孩子們一個夏天的成長情況,更是秋天開始「貼秋膘」的一個信號。而現在,稱重早就成為家常便飯之事。

3、祭秋

祭秋是一種地方民俗,也稱秋社,是立秋習俗之一。立秋前後,人們在家中或者田間地頭擺上糕點、水果、饅頭、米飯、酒水和香火,祭祀穀神和土地爺,祈求保佑莊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表達了勞動人民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味谷的廚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808/163012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