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財商天下:割洋韭菜?國際大品牌在中國被罰

在6月下旬到7月初,有多個國際大品牌被上海靜安區的市場監管局罰款,其中雅詩蘭黛、絲芙蘭被罰了40萬,LV被罰了20萬,理由是虛假商業宣傳;而喬治阿瑪尼和香奈兒也被分別罰了3.45萬元和21.3萬元,說是產品以次充好。

這幾年,中國地區的奢侈品消費力非常強勁,根據麥肯錫發佈的報告,2018年中國人在境內外的奢侈品消費額就達到了人民幣7,700億元,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的32%,到了2019年,這一比例又上升到了35%,其中有大約70%的消費是發生在海外市場或者是國際旅途中。

這些奢侈品牌有三分之二是銷售到其它市場的,不過類似中國這樣被處罰的情況,在國際上很少出現,但是為什麼在中國就頻繁發生呢?不過,我們看到這些名牌在中國被打擊的同時,中國本土的品牌似乎正在得到了大力的扶持,那麼,這背後還有些什麼原因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些話題。

六成奢侈品牌選擇中國代工廠

我們先了解一個情況,那就是,全球有六成的奢侈品都是在中國生產的。根據美國雜誌《環球奢侈品報告》的報導,早在2009年,就已經有60%的國際奢侈品品牌在中國進行代工生產。有的在中國生產成品,有的在中國完成大部分工序,再運到品牌國完成最後工序。

儘管奢侈品牌通常不願承認在中國代工,但在服裝、鞋帽、箱包等很多消費品領域,代工規模十分龐大。比如,在浙江桐鄉的一間羊絨製品公司,是一個規模只有50多人的小工廠,但工廠為眾多國內外品牌,像是阿瑪尼(Armani)、范思哲(Versace)等都提供過代工生產。而像這樣的代工廠,在東莞深圳、杭州、溫州、青島等地區還有很多。

比如Coach。2006年,Coach的總裁就提到過,coach在中國生產,會派遣意大利的工匠團隊來指導中國工人。另外,像是阿瑪尼(Armani),幾年前已經選擇東莞、中山的幾家代工商生產產品。還有英國的華貴品牌Burberry,也在2007年時關閉了英國威爾斯的工廠,遷往中國的廣東深圳。

而這些品牌到中國的原因也顯而易見,比如,有報導提到,Burberry在中國生產一件售價60英鎊的翻領運動衫,成本從11英鎊可以減到4英鎊。

還有很多其它的國際知名品牌,其實也都選擇了在中國代工,我們就不更多列舉了,不過質量到底如何呢?有陸媒曾報導說,不少國際品牌在中國銷售的和在國外銷售的質量有區別,出口的產品,原料基本上是進口的,而內銷的,原料基本是在國內採購。所以很多人會發現,同樣的牌子在美國買的洗幾次都不會難看,而在國內買的洗一兩次就很難看了,因為衣服原料有區別。

中國對奢侈品情有獨鍾

雖然這些名牌多次曝出過質量問題,但消費者似乎仍然情有獨鍾。比如化妝品,根據2019年的數據,在中國化妝品市場中份額占居首位的還是歐萊雅、雅詩蘭黛這些國際品牌。

知名諮詢公司貝恩在去年發佈了一個報告,報告中提到,在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場遭受重創,萎縮23%的大背景下,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卻是逆勢上揚48%,將達到3,460億元。僅僅一年時間,中國奢侈品市場的規模就從全球總額的11%躍升到20%。報告預計,只需再過5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

記得在去年時,疫情剛有所緩和,中國從北到南各大城市中,排隊搶購奢侈品的場景就開始輪番上演。去年4月,廣州太古匯愛馬仕重新開業的當天,銷售額超過1,900萬元,一舉突破了愛馬仕在中國最高的單店成交額歷史。8月,LV上海恒隆店一個月賣出了1.5億元,創下有史以來LV中國單店最高月銷售額紀錄。

而且,這波銷售額的上漲,還是在各大品牌紛紛漲價的情況下。去年,LV平均漲價8.3%,迪奧和香奈兒的漲幅則達到了11.8%和15.1%。當時,陸媒就曾經報導說,疫情下的奢侈品,全靠中國買家了。

中共力捧本土品牌

對中共來說,這些國際品牌在中國的大賺特賺,也帶來了一個強烈對比,那就是中國自有品牌的發展。這麼龐大的十幾億人的市場,中共自然不甘心拱手都讓外企賺去。

根據中國投資銀行高鵠資本(Cygnus Equity)提供的數據,在今年頭五個月里,中國消費品企業已經吸引了相當於110億美元的資金,是前一年的兩倍以上。也就是說,在疫情期間,中國自有品牌的需求也增長迅速。

我們知道,前段時間,一些國際品牌因為新疆棉花問題,被中共在全國範圍內抵制。而特斯拉前段時間,也因為「剎車門」,被中共搞的灰頭土臉。

中共在打壓國際名牌的同時,我們看到,它也在積極扶持本土品牌,宣傳的力度也在加大,推崇民族主義的同時,普及推廣本土品牌也是它的策略。能夠讓國有品牌走向世界當然是好事,只是中國的品牌要想走向世界,路還有些遠。

中國雖然是製造大國,但是,目前具有國際號召力的中國品牌卻並不多,和國際品牌之間還有着相當的差距。

我們看世界品牌500強,平均年齡是93.71歲,其中,100歲以上的老字號品牌有206個,而這裏面,中國只佔了3個席位,有茅台、青島啤酒,還有中國銀行。一個品牌的產生還有形成,離不開一個漫長的時間,同時,也不能缺少完善的品牌保護機制、以及對產品質量精益求精的態度,但是在中國,顯然這些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中共以「反壟斷」之名收割洋韭菜

我們再回到外企的現況,雖然一些品牌在中國的銷售額強勁,但事實上,中共在幾年前,就已經通過「反壟斷」調查開始對外企割韭菜了。去年12月,中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了一個「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19)」,報告中顯示,在2019年,中共一共立案調查壟斷案件103件,結案46件,罰沒金額3.2億元。

這些立案調查的壟斷案件,名目繁多,比如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限制競爭行為、濫用行政權力排除等等。報告中還提到,將推進對多家知名跨國公司的調查,包括韓國三星、海力士,美國美光公司、杜邦公司,瑞典愛立信公司等等。

12月底,中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還發佈了一個「2019年反壟斷執法十大典型案例」。在這10大案例中,也包括多家知名的外國跨國公司和中外合資公司。

其中,中美合資的長安福特汽車公司,2019年6月被罰款1.628億元;日本獨資的豐田汽車中國公司,2019年12月被罰款超過8,761萬元;美國獨資的伊士曼中國投資公司,2019年4月被罰款超過2,437萬元,等等。

對於中共的「反壟斷」,外界普遍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藉口,而真正目的是要盤剝這些企業的錢財,因為中國經濟近幾年一直在惡化。

我們知道,這之前,中共政府已經抓捕了多名私企老闆,並將這些企業的財產收為國有。隨後,中共又在大陸娛樂圈「割韭菜」,最知名的就是范冰冰,被罰了8.89億,其它影視行業人員加起來也最少補繳了大約117.47億元的稅款。

大家知道,中共在歷史上,曾經搞過「打土豪分田地」,1927年,中共發動了篡奪國民黨權力的「南昌暴動」和「秋收暴動」,但都是以失敗告終,在國民黨的圍剿下,猶如喪家犬的中共不得不跑到偏遠的山區、農村,為了維持生存,中共盯上了生活相對富裕的鄉紳地主,每到一處,都要打土豪,直接搶奪鄉紳的土地和財富,毛澤東當年發動這場運動時,曾提出過「有土皆豪,無紳不劣」,因此,很多鄉紳被逼的是家破人亡,甚至慘被滅門。所以,中共這段「打土豪分田地」的歷史,就是一段血腥的謀財害命殺人史。

在今年2月份時,習近平還公開表揚了中共當年打土豪的歷史,把這段血腥歷史美化成了「幫助窮苦人翻身得解放」。看來,習近平很是懷念毛時代,有了這樣的習思想作指導,中共現在收割私企、富豪,包括「洋韭菜」們的行動也就不難理解了,畢竟打土豪圈錢,來錢更快。

其實,中共當年也有「打洋土豪」的歷史,比如1934年,一位在貴州傳教的牧師海曼,還有海曼的妻子孩子,被中共紅軍賀龍的軍隊綁架,紅軍向傳教團索要贖金70萬美元要資助「長征」,甚至還想要藥品,最終,傳教團付給紅軍一萬塊銀元贖出了海曼。

在5月份的時候,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發佈了一份2021年的《在華美企白皮書》,裏面提到,儘管北京宣佈推出中外企業平等政策,但是外企在中國仍然遭受「隱形」的不公正對待,屢屢成為打壓對象。

不過,在收割「韭菜」上,現在看來,中共其實是力爭中外「平等」的,不管私企還是外企,只要中共缺錢了,都可能成為中共打土豪的對象。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財商天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711/1617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