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食物只爛了一點,沒爛的部分究竟能不能吃?兩種情況下可放心吃

有些食物表面有部分的腐爛,或者破損,許多人會把壞掉的部分去除,吃剩下的部分。但是,去掉發霉部分的食物真的可以繼續食用嗎?

去掉發霉部分還能吃嗎?

1

看不見發霉≠沒有黴菌

我們看到的發霉部分,其實是黴菌菌絲完全發展成型的部分。而在那附近,已經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黴菌了。

而且,黴菌產生的細胞毒素會在食物里擴散,擴散的範圍跟食物的質地、含水量、霉變的嚴重程度有關。單靠一雙肉眼真的很難估計擴散的範圍有多大。

2

高溫加熱殺不死黴菌

高溫加熱的確有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但並不是對所有黴菌和毒素都有效。

比如展青黴素,它可以存在於蘋果、桃、梨、香蕉葡萄等各種水果和果汁中,經過殺菌處理毒素含量會降低,但無法完全消除。

所以對待發霉的食物,最安全可靠的選擇就是把它全部扔掉。特別是下面這三類食物,食用後很可能引起中毒,千萬不要因為怕浪費而繼續吃!

食物,一種需要被「尊重」的物質;所謂的尊重,其實也可以說成是「呵護」。現代人有這樣一個習慣:多買點食物,在冰箱裏先存些,省的總是去超市購買。當大量食物存儲在冰箱的時候,不經意間就會出現「食物腐敗變質」的問題,當食物壞(爛)了一點的時候,有些人還是會繼續食用,而這其實就是對食物的不尊重,它很可能會用「食物中毒」來報復你。對於那些「爛了一點的食物」,您應該從本質識別「真相」,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肉眼可見。

拿水果舉例,「爛了一點的水果」還能繼續吃嗎?

先要搞清楚是為什麼「爛」的?

「機械性損傷」所導致:

拿水果舉例,它出現「爛了一點」的情況,很可能是由於食物在收貨、儲藏、運輸以及銷售的過程中,由於跌撞、擠壓以及磨損等原因所造成的「機械錶皮損傷」。

對於水果而言,輕微的碰撞會導致水果的細胞出現一些損傷,被損傷的部位會出現變色、變軟的狀況,變色是由於碰撞的過程中水果當中的細胞質溶出,細胞內部的無色酚類物質轉化成為有色醌類物質。

如果是由於被外界機械損傷所導致的「水果壞了一點」,對於果實其實並無影響,它完全可以繼續食用,只是產生了一些不愉快的變化,但從根本上來講並沒有被細菌等有害物質感染,短期食用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低溫凍傷」所導致:

由於水果的儲存環境本身溫度較低,有些時候就會導致「水果被凍傷」。低溫儲藏的環境下,水果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變低,導致其不能及時清除細胞內部的自由基,越來越多的自由基就會改變水果細胞膜的通透性,這樣一來就破壞了細胞的結構。而且,低溫環境本身會提高水果中果膠酯酶的活性,此酶類物質會分解水果內部的不溶性果膠,從而就會導致水果出現「變軟變爛」的問題。

言說於此,「凍傷水果」其實也僅僅是「細胞的破損」,並不存在微生物或毒素,較為安全,可以繼續並抓緊食用。

由於「霉變」所導致的「水果爛了一點」,不可繼續食用:

細菌等微生物的侵襲也會導致「水果腐敗變質」,這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狀況。

對於「水果外表皮的腐敗變質」,我們用肉眼完全可以看到,但是細菌等微生物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肉眼根本無法看見。比如展青黴菌所產生的展青毒素、鏈格孢菌所產生的鏈格孢毒素等「有毒物質」,它們進入體內會誘發食物中毒,導致機體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多種食物中毒症狀。

「將爛了的那部分去除後繼續食用就安全了」,這是很多人的想法。但是,沒壞的那部分水果中同樣含有毒素,只不過肉眼根本看不見;拿展青毒素舉例,有些情況下,沒有變質的水果(部分)所含的展青毒素已經達到了腐敗變質部分的10%—50%,吃「沒壞的那部分」同樣會給身體增加中毒風險,不可嘗試。

以水果為例給大家剖析了原理,其他品種的食物同樣如此;不同原因所導致的「食物爛了一點」,我們需要區分看待,不可盲目堅持「吃」或「扔」。當然,如果您家的水果或其他食物已經儲存了很長時間,您並不知道它是由於哪種原因「爛了一點」,那建議您直接扔掉,別給身體留下安全隱患。換而言之,食物經過長時間存放會導致其中的營養物質出現流失,從營養層面來看此事同樣不建議您吃「儲存時間太久的食物」;從「味道的完美度」和「營養的充實度」雙方面考慮,「新鮮的食物」必然更優質,「現吃現買」是對食物的一種尊重。

總之,如果您家的食物「壞了一點」,請先搞清楚「變壞的原因」;如果是由於機械性損傷或凍傷導致食物變壞,那食物仍然安全,可以繼續食用;但如果您家的食物已經被細菌等微生物感染侵襲,而且已經看到「黴菌斑點」等現象,請立即扔掉,不可繼續食用。

食物發霉之後,會產生多種「有害物質」:

「家常食物」由於不合理存放、存放時間太長等原因,都會由於發霉而產生毒素。例如蘋果等水果在變質後滋生的展青黴菌會產生「展青黴素」,此物攝入體內會引起腸道功能紊亂、甚至腎臟水腫等問題;玉米、花生等糧食、堅果在發霉變質後產生的「黃麴黴毒素」,對人體存在致癌風險;甘蔗變質後會產生節菱孢霉,此黴菌會代謝出一種「較強的神經毒素」—「3—硝基丙酸」,誤食之後會導致機體出現腹痛、噁心、抽搐、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等多種食物中毒症狀。

黴菌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物質,其孢子可以在空氣當中隨意飄散;因此,假設您在一個「長滿黴菌的空間」中,就算不直接接觸黴菌,也很可能導致身體出現過敏或者各種呼吸道症狀。

由於「發霉」導致食物壞了一點,真心不能繼續食用:

食物上「發霉的那一部分」,其實是黴菌菌絲完全發展成型的部分;在這部分周圍的「食物上」,其實存在着很多「肉眼看不到的黴菌」。值得注意的是,黴菌所產生的細胞毒素本身會以「擴散」的形式分佈在食物的各個「角落」,這個擴散的範圍與食物的含水量、質地、霉變的嚴重度等因素有關。當食物壞了一點之後,我們根本不能通過肉眼去估計其擴散範圍到底有多大;所以,唯有「扔掉」更為保險,別給身體留下「禍根」。

靠清洗「表面的發霉部分」、日常加熱可以殺滅毒素?

首先,「清洗」只是對自己的一種「心理安慰」。可以洗掉的「霉」只是「食物表面已經成型的菌絲」,但是肉眼看不到的「食物內部的黴菌和其產生的毒素」是根本去除不了的。

其次,「加熱」的確可以殺滅一些黴菌,但黴菌所產生的「頑強的毒素」根本不會被加熱降服。拿玉米、大米、花生、瓜子等糧食、堅果類食品舉例,此類食物在發霉變質後會滋生黃麴黴菌,而此菌產生的毒素(黃麴黴毒素)生命力頑強,它只有在28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下才會被分解,家庭日常的烹調加熱方式對它根本沒有殺傷力。

因此,當「食物由於霉變爛了一點」之後,請不要以清洗、加熱等「基礎行為」對食物進行處理,這對於毒素無濟於事,還是扔掉(不吃)更安全。

預防食物變質,是保護自我安全的靠譜方法:

現吃現買,現做現吃,儘量不剩餘:

食物,經過長時間存放不但會影響營養價值,必然會增加其腐敗變質的風險。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建議各位「現吃現買,少吃少買,吃完再沒,現做現吃」,以「不剩餘」為中心原則。

養成好習慣,拒絕「貪圖小便宜」:

購買食物的過程中,請認真挑選食品,這對自身和家人的安全是一種負責。不買「路邊攤售賣的即將腐敗變質(甚至已經變質)的廉價食品」,降低安全風險。

合理儲藏,延緩食物的腐敗變質:

說到「合理儲藏」,「低溫保藏」是最常用的方法。除了包括某些水果在內的特殊食物不建議放入冰箱外,當您買回家新鮮的食物之後,請將不吃或剩餘的部分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凍保藏,降低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數量,延緩食物的腐敗變質。

對於剩飯菜,要「安全操作」:

「剩下飯和菜」是難免之事,不恐懼,要謹慎。首先,實在要剩,建議各位「剩肉不剩菜、剩熱菜不剩涼菜」,減少亞硝酸鹽的攝入量;其次,科學儲藏,用帶蓋兒的密閉容器小份儲藏食物,分類裝存,避免交叉污染;最後,再次食用剩飯菜,務必「完全徹底加熱」,吃多少熱多少,不建議反覆加熱。

食物,一類能給你熱量和營養的物質。當食物「爛了一點」之後,別慌張、不惆悵,請您明確食物變壞的原因,科學看待並靠譜處理。別因為食物的腐敗變質給自己的身體惹來麻煩,希望大家「客觀+理性+智慧」,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王思露營養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702/161387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