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你知道嗎?孩子能「積懶成笨」

成績一出來,孩子看的是分數高低,回到家後受賞還是受罰;家長看的是比人家孩子好就行,好在人前有面子。

所以,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孩子看到丟掉的幾分,總說是因為粗心,家長也就信以為真。

這樣一來,真正的問題就被掩蓋了。孩子自以為什麼都懂,沒有問題,下次注意一點就行了。家長也認為不過是粗心而已,只要知識學會就行。

沒有一個家長肯承認自家孩子笨的。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

「這孩子可聰明了!就是不學,愁死了!」

「我家孩子不笨,就是考試粗心,真拿他沒辦法!」

如此一說,家長似乎找回了所謂的「面子」。

可實際上,真正的問題卻被忽視了。多少孩子成績差,不是因為粗心,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積懶成笨」,孩子並非不聰明只是懶得學習。

其實,孩子之間的智商都差不多,關鍵是你家孩子「聰明」之外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習慣的養成~

(一)孩子有沒有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最讓家長頭疼的事情。「不說作業,母慈子孝;一說作業,雞飛狗跳。」

一放學,孩子就想着玩,丟下書包摸摸玩具,看看電視,吃點零食,就是不管作業;家長呢,覺得孩子在學校累一天了,就隨孩子盡情放鬆去了。

等到不得不寫作業的時候,家長開始催促嘮叨,孩子起初討價還價,後來推三阻四,最後才不情不願地掏出作業本。

(二)孩子有沒有養成:放學後按時複習的好習慣。

孩子回到家,是複習複習所學功課,然後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還是直接寫作業,草草了事?還是磨磨蹭蹭、遲遲下不了筆?抑或是拿着筆抓耳撓腮、對着書本發呆?

為什麼孩子同樣是聽了一天課,回到家的表現如此不同呢?

家長也會產生懷疑:我的孩子真的這麼笨嗎?「怎麼今天才學的知識,現在就忘了?」「老師上課不是講過嗎,怎麼就不會做了?」

萍老師想說,孩子並非真的不會,而是懶得學會。上課的時候,老師把新知識都詳細地講解了,孩子聽懂了,也就以為學會了。可如果課後不及時複習、思考和作業,只是「聽過」的知識不會被真正吸收,也就沒變成自己的知識,自然作業就不會做了。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越聰明的學生,越懂得課後複習的重要性。

還比如:能力的培養~

(一)獨立思考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少之又少。這當然跟老師的要求、家長的不放心有直接關係。

很多老師也喜歡讓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於是,家長也習慣了「陪讀」。

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孩子看錯題了,爸爸趕緊從旁糾正;

孩子寫錯字了,媽媽立馬拿橡皮去擦。

爺爺奶奶陪着寫作業,看孩子作業太多,甚至會動手幫孩子去完成。

久而久之,習慣了偷懶的孩子真的會變「笨」,他不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在學校:讀書不張嘴讀,寫字不動筆寫,有問題也不舉手問。

回到家:家長的「好心陪讀」,直接或間接地把孩子變「懶」了。

反正做錯了有人幫忙修改,不做了有人代勞,考差了還有人幫自己找藉口。

孩子完全失去了獨立學習的能力,懶惰的壞習慣逐漸養成了。

(二)「勤奮學習」的能力

很多家長都認為「勤奮」是一種態度,其實,「勤奮」是一種能力。

孩子埋頭苦學,熬夜刷題,不是「勤奮」;作業書寫工整,課堂筆記密密麻麻,也不是「勤奮」;

我們不難發現,孩子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刻苦,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實際上,聽課時是懵懵懂懂,做作業時是迷迷糊糊,考試時更是一塌糊塗。他們看上去特別像老師眼裏的「好學生」,一天到晚地學啊學,甚至課間也不見出去玩,但因為方法不當、效率過低,導致最後收效甚微,這就叫做「事倍功半」。

家長不免產生懷疑:我家孩子也不笨啊!老師也說他認真聽課,回到家做題能做到11點多,為啥成績就是上不去?別的孩子也沒我家孩子努力,為什麼別人總拿第一,我家孩子卻總處於中游?……

其實,面對這些疑惑,最好的答案就是:這些孩子不是「真勤奮」,而是「真懶惰」!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沒具備「勤奮」的能力,沒有找對方法。沒有目標的努力,沒有計劃的奮鬥,都只是作秀而已。

不是學習時間越長,分數就越高,不是請名師補習就能脫胎換骨,不是每天只睡5小時就是勤奮。「偽勤奮」、「假努力」蒙蔽的是孩子,還有老師和家長。

我們不妨觀察一下,孩子是否存在以下問題:

1.做題不徹底,過於依賴參考答案;

2.學習沒有針對性,做題貪多求全;

3.不懂歸納知識點,學過了就忘了;

4.學習時間比較長,效率卻比較低。

其實,這個結果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家長不正當的教育方法,早就埋下了縱容孩子懶惰的種子。

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真勤奮」的學習能力,擺脫「假努力」、「偽勤奮」、「作秀」的假象,以免導致「積懶成笨」的結果。

讓我們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孩子要學會真努力——

態度要端正:學習就是自己的事情,不能讓別人督促,更不能讓別人代勞。

習慣要養成:課前要預習,課後要複習,作業要主動。

方法需得當:獨立思考,不可盲目跟風,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家長要學會真關心——

態度要明確:學習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獨立完成;

觀察要細心: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疏導,措施到位。

自身做榜樣:要有自己的事業,率先垂範,言傳身教。

最後,萍老師想說: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成長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

在孩子自覺性不高、信心不足、方法不當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能缺席!

您的督促,您的引導,甚至您的嘮叨,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財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萍老師2021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519/159472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