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父母最大的成功,是在這3件事上不管孩子,越不管,越有出息

其實對孩子的教育,沒必要太過嚴苛。 勞逸結合,鬆弛有度才是正解。 對於孩子的品行思想教育,父母只要保證方向是正確的,其他便不用多加管制。

教育家井深大說:

「父母的言行就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

現在的人,會自然的認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應該是由學校,教師全權負責,孩子發展成什麼樣,老師有逃脫不了的責任。

殊不知,孩子的知識儲備確實是靠老師指導教育的,但品行性格卻是源於父母的言傳身教。

實際上,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

現代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確實會更加上心,但有時候過多的管制往往會導致事與願違。

若想教育出成功的子女,在這3件事上要做到不管不顧。

力所能及的事,不多管

有人說,孩子小時候是模仿力最強的時候,他們通過觀察父母的行為來學習一定的能力。

比如會學着爸爸媽媽的樣子做家務,收拾家等等,只不過有的父母對孩子過於疼愛,在孩子做出一些行為動作後,他們會擔心孩子受到傷害,或是受累,所以會加以制止。

這份「擔心」一直持續到子女長大後仍存在的話,就會演變成「嬌慣」。

在這種無微不至關懷下長大的孩子,會喪失探索新事物的能力,甚至會過度依賴父母,因性格障礙等問題被人形容成為「巨嬰」、「媽寶」等。

長久以往下去只會阻礙孩子的正常成長。

與其處處相護,事事相阻,不如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開發他的腦力,鍛煉他的動手能力。

當然父母也要在身邊陪伴配合,如果孩子可以完成,便鼓勵支持,如果略顯吃力,便在關鍵時刻扶持一把。

這樣才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樂於助人的事,不亂管

作為父母,對孩子實行正確適用的教育是此生必學課程。

但不是所有父母都有這種感悟,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品行。

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愛與人親近,而有的孩子卻熱情大方,喜愛與人分享,這種性格的差異,少部分來自遺傳,大部分來自父母的教育。

一些父母覺得,孩子的童年不應該在玩樂中度過,而是應該專心學習,甚至為此會阻礙孩子的交際,亦不會灌輸「分享」、「協助」、「關愛」等觀念。

父母覺得孩子應該更關注自己,不應該把精力放在別人身上。

其實,這樣只會讓孩子慢慢自閉,不再與人交流分享,不懂得互幫互助,只會一個人單打獨鬥,日後人生註定會坎坷非常。

這個階段,應該賦予孩子一定的「付出」能力,懂得幫助他人,才能收穫更大的進步,孩子的心理髮育亦會愈加健康。

孩子在好心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是在成就自己,父母實在不該干涉。

思緒開闊的事,不急管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總是會加以引導,仿佛自己所設軌道才是最正確的,縱使孩子的想法有所不同,他們也不會動搖自己的選擇。

只是,過多的干涉往往會阻礙孩子的能力開發,或許會導致孩子的獨特技能消散,等到長大之後便再難培養。

有人說,孩子的創造能力是這世上最大的財富。

孩子從出生開始,便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有着自己獨特的觀察方式和獨立的思考能力。

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導致他們在遇事時有自己的想法和解決方案,或許在父母眼中看來是不可理喻的,但這就是孩子的特性。

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他們,鼓勵孩子發散自己的思維,嘗試面對問題,並且去思考解決,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

這個過程更有利於孩子的腦力思維開發,父母應該慶幸。

迫於社會的壓力,現在很多父母都加入了「雞娃」的行列,孩子小小的身體,就已經要開始承擔與其不相匹配的壓力了。

很多孩子都苦不堪言,但又無法去反駁父母,再難都只能無奈接受。

殊不知,這種教育本質上是父母間的攀比,孩子只是工具人而已。

其實對孩子的教育,沒必要太過嚴苛。

勞逸結合,鬆弛有度才是正解。

對於孩子的品行思想教育,父母只要保證方向是正確的,其他便不用多加管制。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藝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25/1958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