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萬物狂漲」有排癲 通脹大時代中國成關鍵

商品價格升不停,通脹大時代來襲!由於中國對鋼鐵需求龐大,令煉鐵原料價格飆升,新加坡鐵礦石期貨周一曾急漲逾10%,至每噸逾226美元的紀錄新高,今年以來已累漲近40%;經常被視為全球經濟健康指標的銅價亦上漲,倫敦期銅漲最多3.2%,至每噸10,747.5美元,同創新高。鑑於銅及鋼鐵用途十分廣泛,包括家電、汽車及房屋,價格失控式狂飆預示通脹將急速升溫。

對於工業金屬價格周一急漲,市場人士未能找到確切觸發點,繼續歸因於一些持續的市場趨勢,包括即使全球經濟復甦,但央行仍可望維持放水;預期中國收緊環境污染規例,將推動被視為綠色能源轉型關鍵的銅需求,同時亦引發鋼鐵生產商可能在新例推出前預先買入鐵礦石的揣測。澳洲聯邦銀行商品分析員Vivek Dhar表示,鐵礦石市場非常火熱,供應仍然無法滿足目前的需求,或許中國鋼鐵需求何時降溫,是2021年面臨的最大問題。

事實上, 大陸鋼材價格大升,上周末鋼坯1日3次上調價格,每噸單日漲150元人民幣,熱卷每噸日漲250元人民幣,這些以往是供應過剩。大連商品交易所周一提醒,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投資者要保持理性。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認為,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主因是供應高度集中,主導權掌握在賣方手中,而且市場預期和炒作成分很大。值得留意的是,印度鋼鐵龍頭JSW因疫情關係已減產近10%,並預計疫情將持續至9月。

與此同時,高盛和美國銀行均看好銅價會繼續受惠於經濟復甦,以及再生能源和電動車設備相關投資增加。高盛預期,銅價12個月內或升至11,000美元,2024年進一步升至14,000美元。該行形容商品市場處於「金髮女孩情景」,即甜蜜的好時光,整體原材料市場在未來12個月的回報會進一步提高。美銀更料,一旦供應大減而需求急升,銅價可能升上20,000美元。

工業金屬長期前景看俏,吸引投資者進場,在港上市的資源股續被炒上,江西銅業(00358)周一收市漲12.34%,鞍鋼股份(00347)升6.67%,中國鋁業(02600)飆10.1%。不僅如此,澳洲礦商力拓和必和必拓股價升至紀錄高位或貼近紀錄高位,流入採礦業相關基金的資金亦開始增加。截至4月底止6個月,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管理資產急增31億美元,至75億美元的6年新高。儘管如此,該基金規模仍遠低於2011年高峰期的180億美元,意味資金流入可能進一步增加。

相比貴金屬市場,銅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以往較少受到關注,如今情況已急速轉變。全球最大銅相關ETF WisdonTree Copper ETF今年以來資金淨流入急升3.66億美元,管理資產飆至破紀錄的8.41億美元。另一個讓投資者押注商品狂潮的商品指數ETF,近月資金流入亦大增。花旗估計,這類基金管理資產於3月升至貼近10年高位的2,300億美元。該行編制的新興市場通脹意外指數上月飆至2008年以來最高,意味市場恐仍低估物價突飆的爆炸力。

除工業金屬外,美國最大成品油管道營運商殖民管道公司遭受網絡攻擊,大型石油運輸管道未恢復正常運作,推高油價。紐約期油周一漲1.3%,高見每桶65.75美元;布蘭特期油漲1.33%,高見69.19美元。貴金屬方面,現貨金周一升0.43%,高見每安士1,839.17美元。

●汽車成本焗升萬物齊漲威力增

銅、鋼鐵和鋁等均是生產汽車的必要原料,隨着這些金屬價格持續攀升,令本已受缺芯困擾的車廠面臨更大壓力,作為「消費之首」的汽車價格勢上升,加劇整體通脹問題。

摩根大通指出,汽車原材料於截至3月底止一年已大漲83%,這些原材料一般占汽車生產成本約10%,意味一輛售價4萬美元的汽車,可能需要加價8.3%或逾3,000美元,以抵銷原材料價格上漲。

事實上,車廠通常難以將成本上升轉嫁消費者,惟當前整體需求急升、許多有購買力的消費者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全球缺芯令生產受限,為廠商提供了加價空間。在美國,鑑於汽車供應不足,更迫使租車公司需要轉而在拍賣中購二手車,而不是買新車。

再者,正值汽車業推動能源轉型以迎合更高的排放標準,銅價上漲加重成本壓力,因資料顯示,電動車的銅使用量較傳統汽車多近3.5倍。

成本急漲亦可能促使車廠為電動車電池尋求替代原材料。現時大部分電動車電池混合使用鋰、鈷和鎳,而這些原料價格過去12個月最少漲47%。包括福特和寶馬本月較早前向電池初創公司Solid Power投資1.3億美元,這家初創公司正研發不需要上述金屬的電池,有望令電池成本大跌九成。

寶馬財務總監Nicolas Peter預期,商品價格上漲可能為全年帶來最多10億歐元打擊,特別提到銠、鋼鐵和鈀金未來數月前景特別令人憂慮。長遠而言,寶馬致力減少受到主要原材料漲價的影響,冀自2025年起,可生產以新技術製造的汽車,其原材料如鋼鐵、鋁和塑膠可循環使用,用於製造新車。

由快意佳士拿和標緻雪鐵龍合併而來的車廠Stellantis則表示,有需要取回部分上升的成本,而當前市場環境正面。摩根士丹利亦稱,當前消費者幾乎是排着隊等候新車付運,沒有比這個更佳的轉嫁成本時機了,因汽車市場現在是賣家「話事」。

●上世紀為油而戰未來恐為水而戰

全球踏入「通脹大時代」,意味荷包縮「水」,有否想過「水」也是萬物齊漲的一員!

事實上,水被稱為「藍金」(Blue Gold),比石油更珍貴。地球表面雖然有大約七成是水,但人類可直接取用的淡水不足1%。由於人口增加、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淡水資源短缺,目前有逾22億人面臨缺水問題。水危機不但會引發通脹,更可能威脅糧食安全、導致移民、金融動盪,甚至引發戰爭。

水已成為重要「商品」,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去年12月首次推出與「加州水指數」掛鈎的期貨合約,代表「水」像原油、黃金等大宗商品一樣,可以透過期貨交易對沖水價上漲。對此,聯合國官員擔心,缺水危機會因投機炒作而進一步惡化,甚至導致糧食危機。

水資源短缺也牽動地緣政治。中美博弈的戰場已從貿易、科技延伸到東南亞的湄公河流域。湄公河流經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地,而中國在湄公河上遊興建多座大壩、控制河流流量,一直備受爭議。美國去年9月順勢推出湄公河美國夥伴關係計劃,向湄公河流域國家提供至少1.53億美元,進行區域合作。有學者認為,最有可能因缺水而「郁手」的國家是印度,因水資源危機每年奪走印度約20萬人性命,近期中國擬在雅魯藏布江興建水電廠,引發印度和孟加拉關注。

面對水資源愈益珍貴,怎樣高效利用成為重點,這就不得不提70%國土是沙漠的以色列,當地透過海水淡化技術,高達八成用水皆取自淡化的海水,污水循環再用量亦達85%。該國目前有逾250家水科技公司,每年賺逾20億美元,真正實現「水為財」。位處亞洲的新加坡也透過淡化海水及再造「新生水」(回收用水)技術,目標在2060年前,將淡化海水占當地用水量增至30%,而新生水能滿足當地55%供水需求,大致解決水資源緊絀的困境,也是投資機遇。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511/159135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