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沒有一個猛男,能頂住北方澡堂子裏的一條龍服務

01澡堂文化的由來

前段時間,《沐浴之王》的上映,狂收了大批粉絲,也「軟」植入了一波澡堂文化。畢竟,讓一個一隻腳永遠留在了洗浴中心的男人,來出演這一部完全契合人設的電影,妙!

以北方男性澡堂為例,氤氳的霧氣,飛濺的清水,放眼望去白花花一片。每一個人都在享受沐浴帶來的快感。可以說,在中國男人的心中,洗浴中心永遠佔有一席之地(逃)。

那麼這種文化到底是為何風靡、從何而來,又是如何發展的呢?

泡澡這件事,人類從遠古時代就已經學會了:

我國沐浴歷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代,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的記載;春秋時期,我國人民已開始使用專門的設備來洗澡了;西周時期,沐浴禮儀逐漸形成定製。

比如《論語·憲問》說「孔子沐浴而朝」,這是禮儀的一部分,因為每次改換衣服,都是要沐浴的,上朝、祭祀之前,都是如此。

秦漢時,已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慣。所以在當時每五天放假一次,以供官員沐浴,是一種慣例。

不過雖然洗澡的習慣和禮儀雖多,但由於各種原因,當時並沒有什麼公共澡堂,所以人們大多都是在家裏進行沐浴。

那麼我國的公共澡堂是怎麼出現的呢?這還要從一位僧人去印度求法說起。

唐朝貞觀年間,僧人義淨到印度求法,他很驚奇地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印度僧人居然每天都要洗澡。在《南海寄歸內法傳》裏,他提到當時的那爛陀寺有十多座大池,每天早晨,寺中都會響起鐘鼓之聲,令僧徒洗浴。

《南海寄歸內法傳》所記載的印度僧人集體沐浴的景象,對當時的中國人造成了極大震撼。本來以為自己對洗澡這個已經玩的夠溜了,沒想到隔壁三哥玩的更嗨。

自此之後,各地的道觀和寺廟都開始普及沐浴設置,並且還制定了在特定節日舉行大規模沐浴的集會儀式。比如三月上旬上巳日的「楔」或「祓禊」,最初就是沐浴儀式,漸漸演變成了春遊集會。

時人忌避五月五日,在當日要沐浴蘭湯,為的是禳除災疫。為初生嬰兒「洗三」,在新婚日沐浴換新衣,為死者沐浴以求潔淨返本的「洗屍」,都是在唐代固定下來的社會禮俗。

普通人也能享受到沐浴之樂的大眾浴池,是北宋時的新鮮事物。京師汴梁最先出現了浴堂,當時還不是專營的,常常是茶室或酒店的附屬設施。

洪邁在《夷堅志補》中記錄了一個關於黑浴池的故事,一位外地進京的官員差點死在了殺人吃肉的黑浴池裏,這間浴池就是茶室的附屬設施。後來此類浴池需求量日大,就有人專門做起了這類生意,開起「浴肆」來。

不過由寺院、道觀所運營的浴場並未因此就退出歷史舞台,比如在成書與元明時代的小說《水滸傳》中,就有在洪太尉準備去請天師時,有原文「眾道士起來,備下香湯,請太尉起來沐浴。」的情節。

02澡堂文化何以風靡

早期的北方澡堂,多在居民區內,佔地不大,進門付個門票加搓澡錢。進門首當其衝的更衣室,更顯示出北方人的豪爽和開朗,二話不說脫個精光,衣服塞到更衣箱裏鎖起來,雄赳赳氣昂昂地邁向浴室。

進到男浴室第一個環節,那必然是泡池子。一般池子有兩到三個,一個熱的,一個溫的,有些再有個冷的,每個池子大概3米乘3米左右大小,池深大約站起來到大腿左右。

不過,池子的種類雖然多,但只有敢於挑戰溫度在42度以上的熱水池的,才算真正的勇士。而那些在熱水池中泡到全身通紅,宛如煮熟的雞蛋一樣的,才被視為真正的北方爺們,獲得眾人讚賞的目光。

蒸汽房設施更是簡單直接,一圈木製的台階型座位,中間一個蒸汽製造器,裏面一堆燒得滾燙的石頭。這時候就又是一場真男人的比拼了,看誰先挺不住。這時候就是耐性與毅力的比拼了,直到有人忍受不了飛奔而出,勝利者嘴角一抹,似乎擺出了個勝利的微笑,隨後高昂着頭顱歪曲着臉大步的走出來——大步是因為也快扛不住了。

蒸完出來,下一步就該搓澡了。早期的澡堂子因為面積小,所以搓澡的地方也小,一般就在離池子不遠的空地上支起兩個小搓澡床。這時你就只需把搓澡巾給搓澡師傅,然後躺上去,開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搓澡過程。搓澡師傅一般手勁都很大,嗤嗤幾下就搓得乾乾淨淨。

搓完澡基本洗澡就完成了大半,剩下就是在排列整齊的淋浴頭中找到個空位,沖乾淨,打個沐浴露完活。回到更衣室,坐着點根煙,晾晾乾,嘖嘖,舒坦,簡直人生都得到了升華。稍微大點的澡堂,還會有幾張小床,可以拔個火罐,甚至有些可以過夜。

當年有些出差且囊中羞澀的人,就會把澡堂當作賓館的替代品,相比起網吧包夜,舒舒服服洗個澡再睡一覺,可真是舒服到不行。

這樣一整套的泡澡流程,在北方地區可是隨處可見。相較而言,南方的澡堂就沒有這麼多的流程了,而且數量也比較少。於是有不少人認為去澡堂泡澡是北方人的專利,殊不知我國其實自古以來便不分南方,有着非常悠久的澡堂文化。

03澡堂中的各種娛樂

隨着澡堂在全國各地的不斷普及,與澡堂相關的各項娛樂活動也迅速增加。休息大廳,蜂巢休息區,電腦,遊戲機,VR,應有盡有。甚至比一些遊戲廳項目還齊全。甚至還有一些免費自助,水果飲料。

當然啦,古代人在這方面的享受也並不比現代要差。

比如在宋代,公共浴室情況非常發達,遍佈開封城內外,浴室實行男女分浴,除了提供沐浴外,還提供揩背、修剪指甲、按摩等服務,還提供茶水、酒類及果品等,服務跟現在的洗浴中心相比也是不相上下的。

有很多開澡堂的,門口也掛「湯」字的帘子,或者掛一個加水用的大水壺,當時的人稱為「香水行」。裏面也是設施齊全,不僅可以洗「香香」,而且有搓澡的,有按摩的,真不比現在的澡堂差,不,可能現在的澡堂還比不上。

大文豪蘇東坡在裏面洗的舒坦了,還不禁作詞一首,詞曰:「水垢何曾相愛,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元代的公共浴室情況非常發達,馬可·波羅記載當時的人們「每日早起,非沐後不進食」,還出現了藥浴。

到了明清時期,廁所和浴室更加普及,基本上一間房都要同時配建廁所,明代的公共浴室每次沐浴的價格為一文錢,配有澡豆等洗潔用品。清代的公共廁所及公共浴室與現代已經差別不大。

結語

浴池愉悅身心,但浴池的水通常髒得可怕,用這樣的水果然能洗乾淨嗎?還是說既然眾人都用這樣的水洗澡,眾生平等,誰也不見得比誰髒,或比誰乾淨多少,因此心裏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不管怎麼說,作為重要的社交、娛樂場所,浴池過去存在,現在存在,未來大概率還會存在下去,說明它的確滿足了不少人的身心需要,存在即合理嘛。

而且在目前看來,公共洗浴的相關文化更像是一種社交手段,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紮根。似乎大家在同一池中,坦誠相見的情況下,更能加快心與心的交流(嗯?),何況目前的澡堂,已經越來越向着高端產業發展了。衍生的許多娛樂項目,也為這個傳統文化增添了不少樂趣。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看鑒人文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504/1588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