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全球新發胃癌,約一半發生在我國。
約每1分鐘,有1人確診胃癌,不到2分鐘,有1人因胃癌離世。
那麼,導致胃癌高發的因素有哪些呢?我們需要如何去預防胃部癌變呢?
胃癌的「禍根」,不只是煙酒,有5種行為的人,最好去查查胃
行為一:嗜好煙酒
吸煙喝酒,是胃癌高發的一個因素,但卻不是唯一因素。
研究提示,與從未飲酒的人相比,每天飲酒超過30克酒精的人,胃癌風險就要高近5倍。吸煙人群患癌風險高2倍左右。若又吸煙又喝酒,那麼,即使每天攝入酒精才15克,患癌的風險也會高出8倍左右。
行為二:焦慮抑鬱
焦慮和抑鬱,是癌症的「加速器」,胃癌也不例外。
不良的情緒,會損害到胃部健康,炎症因子會增多。
日積月累,還會改變胃的上皮細胞,甚至促進癌症的發生。
行為三:喜歡聚餐
預防胃癌,要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它的傳染性極強,可通過唾液傳染給他人。
喜歡聚餐的人,如果其中一人帶有幽門螺桿菌,則可能會傳染給全部參與聚餐的人。
行為四:三餐不定
三餐不定,飢一頓飽一頓,也會增加胃部癌變幾率。
調查顯示,經常三餐不定時者,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1.3倍。
胃是一個習慣遵守「時間表」的器官,三餐定時定量,吃七八分飽是它的最愛。
行為五:熬夜晚睡
年輕人胃癌高發,長期熬夜晚睡,或是首因。
睡眠,對於胃部的重要性。良好的睡眠,是修復胃的一劑天然良藥。
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證胃部得到很好的休息,胃粘膜進行修復。一旦睡眠不足,就會削減胃的屏障自保能力,增加罹患胃潰瘍的幾率,進而增加癌變風險。
胃癌來「敲門」,往往會伴有3個異常,別忽視
異常1:胃疼——變得毫無規律
無論是胃炎,還是胃潰瘍,發病時的腹痛都有自身特點。
以胃潰瘍為例,正常來說在飯後1小時左右會出現痛感。
一旦疼痛變得持續且毫無規律,就應警惕癌變的發生。
異常2:燒心反酸——反覆出現
胃會分泌胃酸,胃內容物都是酸性的,但食管為鹼性,當酸性物質「跑」到食管後會腐蝕食管黏膜,導致「燒心」。「反酸」是指胃內容物經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口腔感覺到酸性物質。一旦經常反覆出現燒心反酸,及時檢查胃部。
異常3:大便——黑色且原因不明
血豆腐等食物、鐵劑等藥物都可導致大便顏色發生改變,但這些都有跡可循。
如果胃病者出現無法解釋的黑便,可能表明胃潰瘍出血或發生癌變,需要到醫院檢查,進一步確診。
養護胃部,防胃癌,堅持「三多」,謹記「二心」,常動一處
堅持「三多」
一、多飲茶
茶療,在調理脾胃方面,尤為獨特的優勢,可健脾和胃。
所以,養護胃部,可以多喝點植物茶水,減少胃部不適,助力健康。
重瓣刺玫花:暖胃止痛
重瓣刺玫花,是一種野生小玫瑰,性質溫和,將其陰乾,沖湯代茶服,可改善肝胃氣痛、腹中冷痛,胃烷積寒,還可調理血氣、促進血液輪迴,能活血化瘀,緩和情緒。
華花郎根紅茶:清胃熱,殺菌養胃
將華花郎根,發酵後,炒製成茶,降低寒性,泡水代茶飲,可清胃熱,幫助胃部滅火,還可殺菌消炎,使幽門螺桿菌轉陰,使潰瘍發生率和潰瘍指數明顯下降。
二、多咀嚼
飲食入胃,多咀嚼,可減少胃部負擔。
多次咀嚼的食物,可讓胃減少壓力,還更利於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被消化吸收。
此外,多咀嚼食物,還可讓大腦,及時接收到「吃飽」的信號,避免吃太多。
一旦吃得太多,也會加重胃部負擔,不利於胃部的健康,一定要管住嘴,多咀嚼,吃七八分飽,別吃太撐了。
三、多搭配
飲食,除了要多咀嚼,還要食物多樣,葷素搭配,掌握量和度。
建議每餐7~8分飽,不過飢也不過飽,注意葷素搭配。
越是肉多的場合,越要找素吃,更利於消化,不可大魚大肉。
選擇食用多樣化的食物,如肉類、蛋類、蔬菜、水果、五穀等。
若晚上聚餐,當天和早餐、午餐,就簡單清淡一些。
清淡餐「包圍」油膩餐,讓胃腸有個休息緩衝的時間。
謹記「二心」
一、分餐用筷要「用心」
分餐制度,可以減少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幾率。
或者是給每個菜準備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夾菜過程中傳播病菌。
分餐不分愛,公筷公勺,可以減少幽門螺桿菌及其他細菌傳播的機會。
二、需做胃鏡莫「擔心」
胃鏡檢查,是消化道腫瘤的「偵察兵」。
然而,很多人對於做胃鏡有着深深的「恐懼」。
但是,如果身體出現不適,或者40歲以上,要做胃鏡篩查。
跟醫生正確配合,不必太擔心。怕痛的可以選擇無痛胃鏡,相比更舒服。
很多胃癌者發現時就是晚期,與有病拖着不查,有很大的關係,因此一定不要扛病,做到早檢查,早發現,早醫治。
常動一處
——活動腳趾
經常活動腳趾,可健脾養胃。
活動腳趾時,站或坐姿都可以,雙腳放平,緊貼地面,與肩同寬。
腳趾連續做抓地、放鬆的動作60-90次,對腳部經絡形成鬆緊的刺激。
此外,還可在泡腳時,在在盆內放一些鵝卵石,練習用二、三腳趾夾取物體。
泡腳後,還可反覆將腳趾往上或往下扳,同時配合按摩第二、三腳趾趾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