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六四屠殺是政變 與戊戌政變的驚人對比

—槍響以後 再熱鬧都是末章

作者:
「己巳政變」終結了中國八十年代改革運動,「六四屠殺」是這場政變的高潮,從此中共與中國人民楚漢分明,再也沒有政治協商的空間。

圖為天安門「六四」屠殺現場。(視頻截圖)

三十年前,天安門廣場的槍聲宣告了十年改革運動的終結,同時宣告中共走向末路,不管此後還會有怎樣的喧鬧。現在,高潮的煙火已經化為冷灰,最後的樂章已經快到尾聲。結論已經做出,判詞已經寫就,曾經風雲一時的人物,或向下墜落,或向上飛升,各因其作為而不同。

一、廣場屠殺是政變的一個環節,而不是大戲的全部

1,先有政變,後有屠殺

八十年代改革運動是以「六四屠殺」收場的,但它僅僅是一場政治改革失敗的標誌,而不能涵蓋這整段歷史。完整地看,是先有政變,後有屠殺。

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啟動以來,在進行經濟體制不斷改革的同時,對政治體制改革的呼聲從未停止,因為經濟體制的改革屢屢遇到陳舊政治體制的阻礙。主要是思想層面的人道主義、新聞自由、法治改革和自由選舉等方面。這些呼聲,作為八十年代社會改革運動的輔線,一路被壓制:1983年「反人道主義」、「反精神污染」;1986年「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罷黜胡耀邦;1989年5月17日中常會決定在北京實施「戒嚴」,準備對天安門民主運動武力清場,趙紫陽反對無效被迫辭職,標誌着胡趙相續推動的政治體制改革努力最終失敗,連同趙的下台,完全是一場政變,可以稱為「己巳政變」。

「己巳政變」終結了中國八十年代改革運動,「六四屠殺」是這場政變的高潮,從此中共與中國人民楚漢分明,再也沒有政治協商的空間。

2,「己巳政變」其實就是「戊戌政變」的翻版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己巳政變」與九十年前發生的「戊戌政變」驚人相似。

兩場政變的參與者表現出精準的對應:

慈禧:鄧小平

兩個朝代改革的決策者,也是繼續改革的阻撓者、斷送者。

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匡:陳雲、李先念、薄一波

頂層當權者,保守派靠山,紅色江山原始股東,足以牽制最終決策者的權力。

都致力於江山永固、血統相傳。陳雲的名言就是「江山還是要掌握在我們自己子弟的手裏」。經過二十年努力,他的願望今天終於實現了。

倭仁、徐桐:胡喬木、鄧力群

與槍桿子並立的筆桿子。徐桐是晚清保守思想的巨魁,鄧力群是倒胡倒趙的先鋒。因為保守而得益,關鍵時候對改革派下手毒辣不擇手段。

剛毅:王震

軍頭、莽漢,深得獨裁者信賴,關鍵時候勇於出頭打先鋒。

榮祿:楊尚昆

對軍隊的影響力僅次於決策者,為決策者保駕護航。

袁世凱、楊崇伊:李鵬、陳希同

投機分子、告密者,在獨裁者面前傳遞消息、挑撥離間、煽風點火,是促使決策者下令鎮壓最積極的人。

結果也差不多。袁世凱李鵬政變之後都得到重用,位極人臣;楊崇伊和陳希同都功臣自居不受待見被貶斥出局悽慘收場。

光緒:胡耀邦、趙紫陽

都是弱主秉政,名義上是一把手,實際是二把手。

都想進行政改突破,結果被一把手罷黜。

都被圈禁致死。

康有為、梁啓超:陳一茲、鮑彤、方勵之、嚴家其、蘇曉康

政體改革的鼓動者,改革領袖的得力助手,最後都流亡海外。

譚嗣同六君子:劉曉波、王炳璋、天安門廣場犧牲者

主動留下來、趕回來者、政變犧牲者。

二、鄧的歷史地位與習的政治命運

1,慈禧鄧小平

都曾經垂簾聽政,推動經濟改革,清朝洋務運動。只改經濟體制,不碰政治體制。

都不能容忍失去權力。慈禧因聽說光緒聯絡日本人逼其退休而發動政變。鄧小平罷黜胡耀邦,因為他對香港報紙披露了鄧私下交代的退休計劃,疑為逼其退休;監禁趙紫陽,因為他不肯為學生運動持續不止為鄧背鍋。

權力危機僅僅是多種因素的一種,實質上是不許後者進行政治改革。

都以政變的方式撲滅政改,鄧主持的「六四屠殺」更慘烈,死人更多。

血腥政變以後,迫於國內外形勢壓力,不得不繼續進行改革,慈禧搞了「十年新政」,鄧以「南巡講話」推動二輪改革。餘生時間都差不多,前者亡於政變後的第九年,後者亡於鎮壓後的第八年。

慈禧的新政比鄧小平的二輪改革更激進一些,起碼她放行了新聞自由、地方議會,而且對天下人承諾十二年後實施憲政,後者連一件都沒做,連只餅都沒畫。

為什麼當代中國人對鄧的評價比慈禧高得多?因為會見比較切近,還在享受他的改革果實,還沒來不及遭受其政治遺產的禍害。等到他的政治遺產的禍害充分發揮,鄧在歷史上的評價不一定會比慈禧高。

海外流傳過一個「鄧小平政治遺囑」,要求後繼者向美國學習、建設法治社會,條件成熟後要「有所作為」。即使這個文件大體上是真的,給他的政治評價加分也有限,這跟路易十四的「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有什麼區別呢?正因為他自己的不作為,江、胡、習三代越來越左,以至於今天終於重回閉關鎖國,與全世界為敵。

2,兩次政變同中有異,但殊途同歸

聖經《傳道書》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中共政權與滿清一樣是集權體制,所以其末期的表現如出一轍。

另外的相似之處是:經濟改革幫滿清續命五十年,中共自七十年代末期改革,至今也有了四十餘年;第二,滿清亡於「皇族內閣」,現在中國由「紅二代」習近平掌權,都是靠血統掌權,都與文明世界為敵,亡國之相暴露無遺。

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洋務運動」四十年後才發生「戊戌變法」,失敗後十年左右就垮台了,胡、趙經改十年左右就要進行政改,失敗後三十年還沒有垮台。這應了另外一個觀察歷史的成語「世事如棋局局新」,即歷史經常反覆,但細節各有不同。胡趙政改之所以在經濟改革十年後就準備啟動,原因是總結滿清歷史,人民等不得再一個四十年。之所以失敗後至今三十年還沒垮台,原因有:其一、第三次技術革命、全球化、發達國家加工業外移,讓中國有可乘之機,成就了製造大國;其二、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持續衝突,讓中國可以韜光養晦埋頭發展;其三、美國放中國加入WTO,續命二十年。

現在中共也走到「皇族內閣」這個最後階段,而且也發生了像清末一樣的大瘟疫,並禍害全世界,規模是前者的百倍,其覆亡時間應該屈指可數了。「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歷史的節律就是這樣無情,誰都不可能僥倖逃脫。

三、趙紫陽續政將如何?

那場政改失敗廣場屠殺之後,趙紫陽被罷黜,然後圈禁16年,直至辭世。作為那場運動的鼓動者之一、電視系列片《河殤》的主筆蘇曉康先生避居海外,一定從未中斷對八十年代的反思,午夜夢回,一定感慨良多。近日推出的《趙紫陽留下的遺憾》記錄了他獨特的思考。

首先,在鄧主導下的改革,回想「戊戌政變」,其結局和胡趙的命運幾乎是註定的。在這個大前提下,如果有另一種可能,比如趙繼續掌權,繼續改革,會是什麼結果呢?蘇曉康文中斷言恐怕難以擺脫葉利欽模式,跟江也差不多。原因是他也主要關注「經濟改革」,可能像葉利欽一樣滋生若干金融寡頭,像江一樣搞成野蠻資本主義。

他已經走出了對趙和他自己理想主義的想像和沉醉。

他再次提到八十年代的一個難解的問題:「魚湯怎樣變回活魚?」

他認為趙沒有答案。唯一出路也是「羊吃人的運動」。

對這個問題,我在二十年前曾經回答過他們那批人物之一,我當時的原話是:「等魚湯腐敗,新一批微生物就滋生出來。」跟蘇的推測大致相同。

葉利欽的寡頭分贓模式,讓社會資源從政府轉移到少數寡頭手中,社會缺乏自由的流動資本,因此走不出資源依賴型和重工業模式,至今依然如此。這種經濟模式還衍生了普京獨裁,憲政俄羅斯至今沒有真正實現。江澤民時代(涵蓋胡錦濤任期)就走了這條路,不過因為體量更大,加之加工業興起,寡頭化比例不如俄羅斯那麼嚴重,產業模式也完全不同。實質則是一樣的。所以,中國至今也開不出憲政。

原社會主義體制所謂經濟改革,就是逐步把原來由政府專營的經濟改為民營,而企業經營是需要資本和政府支持的,因此,官僚子弟捷足先登根本難以避免。官員大筆一揮就成就了驚人的財富轉移,為什麼給普通百姓呢?況且天下是自己的祖輩、父輩打下的?儘管他們知道中華民國當初就是因為以權謀私被他們推翻的,他們仍然難以抵擋這種驚人的財富誘惑。無神論者一旦擁有財富變現的權力,他們是不可能不用的,所以現在中國最富裕的企業集團大多都有紅色背景。

陳小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在九十年代初從官僚體制出走以後,開辦了一家諮詢公司,最初幫一個企業集團搞定一件批文,收到三十萬元諮詢費,而那家企業賺了幾千萬。從此以後,他就不再幹這樣的傻事了,開始談股權,然後一發不可收拾。他還是個以清高自律的人,至於那些教養不及他的紅二代、高幹子弟,切割起資產蛋糕來毫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縱覽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105/1519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