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45年,跟蹤5000名天才孩子,美國科學家揭示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天才孩子不見得有大成就,後天培養更為重要。

《美國商業內幕》雜誌上曾經公開發布過一個關於天才孩子的研究報道。它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范德堡大學發起,受美國教育部支持,用歷時長達40-50年的時間,跟蹤研究了多達5000名天才少年的成長軌跡。

這其中,不乏一些在數學邏輯上表現為前TOP1%,0.1%甚至0.01%的孩子。

通過這項調查,他們發現,一個孩子是否聰明,具有某種學習的天賦,和先天遺傳有着很大的關係。但是這樣的孩子將來是否能夠有所成就、真正的成材,很大程度上還要依賴於後天的培養。

01曾經智力超群的5000名孩子,多到青中年時期泯然眾人

當時,進行該項調查的研究小組,被稱為 Study of 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SMP),中文翻譯過來,可以稱之為「數學能力超群兒童研究」。

其主要的研究手段,就是通過數學邏輯思維的檢測等,很小就能評估出一個孩子先天的智商、天賦如何,然後對其進行後續的追蹤研究;但這項調查結果,曾經讓許多的團隊成員感到惋惜,就是很多年幼時智力超群的孩子,到了青年、中年卻逐漸泯然眾人。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則是出在了他們所接受的教育上。

該項研究發現,其實智商、天賦高的孩子,也非常需要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充分幫助,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潛能——雖然這樣的道理看似很容易理解,但歷史證明,多數家長和老師,往往容易在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後進生身上,花的功夫和心思更大,這或許是令人有點匪夷所思的現象。

02凡事有所成就的孩子,離不開不斷給他們新挑戰的父母

「天才孩子與普通孩子一樣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關注,否則他們也會漸漸趨於普通」,研究人員在文章中這樣寫道。

從所有孩子都要接受教育的目標和意義來看——的確,普通孩子的確更需要家長、老師的關注,需要有和他們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相匹配的挑戰,來促進他們潛力的激發和成長;而這項研究還指出,普通孩子與天才孩子,他們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區分。

畢竟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地方。

而對於那對於那些智力超TOP1%的孩子,家長和老師則需要給他們更高難度的一些挑戰,這非常重要,因為你要幫助孩子鞏固他自身的長處,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信。而一個人自信的能力,就決定了他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能否向逆而生。

調查還表明,在這群曾經的天才兒童中,後來成為像科學家、財富500強公司的CEO等等的成功者,普遍有這種看清自己長處的能力。

03培養孩子成材一定要注意發揚長處,這是能給普通家長的啟示

在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揚長避短」,很多人都明白這樣的道理,但是往往做的卻是「避長補短」——這也是這項調查里,許多天才孩子最終趨於平庸的原因之一。

或許大家都聽過一個木桶理論,指一隻木桶想盛滿水,或者說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把這隻木桶斜着放呢?

除了每一塊板的長度外,木板與木板之間的精密程度,木桶是否有一個良好的桶底,其實都決定了這個木桶最終盛水量的多少。這就是新木桶理論。

比起短處,研究者們認為當孩子的年紀還小時,作為父母就更應該去留心觀察孩子的長處在哪,甚至從自己身上去尋找——奧巴馬的父親擁有超凡的演講能力,姚明的父母都是打籃球的好手……中國古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就是這麼個理兒。

這是他將來,更容易能夠做出成績的地方。而中國孔子曾經說「因材施教」,便也是這樣的思想。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學習方法寶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703/147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