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範疇: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開打

作者:

"。。。我們不怕台灣力量小,我們只怕台灣格局小。。。"

本系列前三篇,論述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以非傳統的形式發生,並且極有可能以人們所料未及的速度演變為第四次世界大戰–熱戰。就在三周前,這觀點對大多數人還屬於「危言聳聽」,但隨着病毒疫情而來的世界秩序逐步解體,我相信不久之後,包括台灣人在內的世界眾人,都會認知到,事況並不是意外飛出的黑天鵝,而是大概率的灰犀牛。人們的意識會在接連不斷的詫異中被重新清洗一遍,明明灰犀牛兩年前就已經向世界奔來,滾滾煙塵竟然被自己視而不見,隆隆聲響何以自己聽而不聞?

事態之嚴峻,已經不容許我們再繞着圈子說話。這一篇,我們專門談大局大勢下台灣的國安。預設的前提是,若發生熱戰,三個可能性最大的起火點是波斯灣、南海、台海。我們從軍事考量和非軍事考量兩方面,來看看台灣如何面對才對台灣最好。

三者中,從軍事考量而言,對美國最困難的作戰地點是台海,最有經驗的地點是波斯灣,而對中國最有利的作戰點就是台海,最不利的地點是波斯灣。但軍事考量,永遠不是戰爭的主要考量;戰前和戰後,主要考量的都是政治和經濟,只有在打仗過程中軍事考量才會成為主導。

從政治、經濟等非軍事考量來看,美國的考量會比較單純,因為它已經是一個聯邦制度的統一國家,有着一致的國家利益。相對而言,所謂的「中國」在考量上就複雜多了,因為一黨專政的中共連自己內部都還沒有統一,家族派系內鬥不止,連政黨利益都無共識,更不用說國家利益了。

國家利益一致的美國,其選擇優序應該是台海-南海-波斯灣;然而請注意,這不能理解為台海在三者間對美國利益最重要,反而是最不重要。而中國的優序則隨着黨內派系利益鬥爭而起伏變化,若民族主義成為共產黨生存的最後救贖,則優序是台海-南海-波斯灣,反之若區域霸權成為中心策略,則優序是南海-台海-波斯灣。

台灣,雖然軍力在世界排名前二十,但比起美、中還是差得遠;因此,台灣無可能在軍事考量層次走主動路線以影響美、中的優序。台灣唯一可能影響美、中優序的層次在非軍事面。因而,台灣的策略重心,應該儘量收斂在非軍事考量的部位,也就是政治和經濟層面。再進一步想,經濟層面台灣的體量不大,唯一可峙的只有電子產業,這樣一來,台灣剩下可用的力道,就是政治了。

論述至此,我們已經可以達到一個結論:在目前嚴峻事態下,美國及中共政權發生熱戰的機率節節升高,台灣倘若採取「處變不驚」或「聽天由命、順勢而為」的態度,成為起火點的機率相對其他地區是高的。若要降低此機率,通過軍事或經濟的論述及行為,起不了關鍵作用,唯一可能影響美、中決策的,只有政治路徑。

台灣人一向自我看低台灣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這種心態直接來自台灣的歷史經驗–四百年來一直都是「別人基地」的角色:歐洲的貿易基地、大清的海商基地、日本的南進基地、政權的反攻基地、美國的制中基地。因此,台灣當下雖然自認是個主權獨立完整的國家,但是事實上政界、社會的反應模式,都還沒有擺脫「別人基地」格局的夢魘。

這個「基地夢魘」,就是台灣一直不認為自己可以通過政治路徑影響甚至改變他國決策的主因。但是,十字路口終究是要到來的;2020年正在發生的這場「另類第三次世界大戰」,不管台灣人選擇視而不見還是誠實面對,就是十字路口。視而不見,台灣就會留在四百年來的慣例之中,但若自我提升格局,台灣就可「轉大人」。

在美國、中共之間攤牌肯定發生的情勢下,台灣可以採取什麼樣的政治路徑,以利國安?白宮、中南海、台灣總統府三方,都有各自的政治紅線,這三條紅線之間,有沒有台灣可以化被動為主動的政治空間?關鍵在格局;我們不怕台灣力量小,我們只怕台灣格局小。本系列將就此繼續深入探討。

(本文刊於2020-04-05蘋果日報

範疇: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開打(3)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405/1432502.html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405/1432499.html

延伸閱讀